河北文旅IP 塑造中的短视频叙事策略及符号创新
李雅丽 焦雅囡 黄亚星
河北美术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700
随着数字媒体环境快速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正从传统渠道转向视觉化传播,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动态影像凭借直观呈现、生动表达和快速传播优势,逐渐成为各地文旅推广的热门选择。在此背景下,河北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拥有燕赵古迹、太行山水等丰富文旅资产,正尝试运用更适应移动端传播的语言体系和内容形式,让长城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特色资源获得更多关注与互动。值得关注的是,如何在信息爆炸时代精准展现地域文化魅力,塑造具有高识别度的文旅品牌,成为河北文旅发展的重要突破方向。通过系统研究短视频平台上河北文旅 IP 的叙事方法与符号体系创新,既能促进文旅产品数字化升级,也能为构建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形象探索有效路径。
一、聚焦地域特色,内容主题精准定位
在短视频内容同质化严重的传播环境中,凸显地域文化精髓的视觉作品更容易获得受众关注。河北文旅创作团队依托长城、避暑山庄、白洋淀等文化地标,采用虚实交织的叙事手法,将历史场景与当代生活图景有机串联。例如通过再现清帝木兰秋狝的仪典场景,配合现代游客的沉浸式体验镜头,形成跨越时空的视觉对话;在太行山民俗题材中,既保留传统社火表演的原生形态,又融入年轻创作者对非遗元素的重新诠释 [1]。
这种差异化创作策略充分考虑地域特征:石家庄选取火车拉来的城市记忆与正定古城活化利用双线叙事,保定则聚焦直隶官府菜技艺传承与芦苇画制作工艺展示。通过精准把握不同城市的文化基因,形成既有统一河北标识又各具特色的短视频矩阵,规避了文旅宣传中常见的同质化问题。在主题策划层面,灵活运用节庆热点制造传播爆点,注重建立可持续开发的内容资源库,为后续 IP 符号系统构建提供了扎实基础,也在受众认知中逐步形成独特的燕赵文化识别度。
二、多元化叙事,情感共鸣驱动用户认同
短视频创作不仅要找准主题定位,能不能讲出打动人心的故事直接影响着观众是否愿意参与互动 [2]。河北文旅项目在具体操作时,喜欢让普通游客当主角,或者设计些虚拟形象带节奏,把大家熟悉的旅行经历变成有温度的故事线。比如那些穿越古城的视频,常见手法是把时间线打乱,让观众跟着主人公从偶然发现古迹开始,经过疑惑、探索到最后真正理解的过程。
有些团队更会玩花样,在视频里加进舞蹈表演或特色小吃这些能动手参与的环节。观众看到有意思的桥段,自然就跟着拍同款、发弹幕甚至自己改编创作,实实在在地拉近了品牌和用户之间的距离。特别是那些家人团聚、好友出游的温馨场景,专门对准现代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让观众看着看着就忍不住把自己代入进去。
三、构建鲜明且易于识别的品牌印记
在多媒体融合传播环境下,优质文旅短视频通常需要具备独特视听元素组合。河北运营团队在制作过程中特别注重色彩搭配、服装造型和背景音乐的设计,通过统一整体风格让视频作品形成独特的美学体系。比如大量使用航拍镜头捕捉燕赵大地的辽阔山河,用金灿灿的色调呈现秋季稻田景观,配合当地老乡的方言解说或重新编排地方特色民歌,这些手法既能让本地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又能引发外地游客的探索兴趣。部分视频账号还设计了卡通吉祥物或动态标识,在每期节目的开头结尾固定出现,逐步形成记忆点。无论是灯光布置还是字幕设计,从美食特写到非遗展示,每个环节都反映出主创团队对本土文化精髓的提炼能力。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视听符号是吸引注意的方式,更成为串联线上传播与线下体验的重要载体,在持续传播过程中加深人们对河北文旅品牌的认知。
四、融合科技手段拓宽表达边界
针对当前观众审美疲劳加剧现状,单纯依赖传统影像手法已较难抓住年轻人眼球,部分创作团队开始尝试用 AR/VR 技术营造沉浸式体验,配合动画制作、多屏联动等新型呈现方式。比如在展示正定古城修复效果时,有些团队通过三维建模技术把古城过去的样子复原出来,还让虚拟角色在现代和古代场景里来回切换,这种时空交错的呈现方式让观众感觉历史就在指尖滑动[3]。
有意思的是,某些运营账号还找当地高校师生一起搞创作,带着大家尝试“数字考古”这类新鲜玩法,这种开放模式既保证了内容质量,又让社区用户有参与感。实际操作中,团队会仔细研究用户观看数据,根据反馈调节视频节奏和画面信息量,让观众看得不累还愿意多看会儿。
五、平台联动激励全民参与热潮
短视频平台伴随社交功能深化,逐渐突破单方面展示的传播模式,演变成全民参与的互动空间。面对这种转变,文旅机构开始联合抖音、小红书等平台,通过主题活动激发创作活力。以”发现最美石家庄”这类话题为例,普通创作者与网络达人纷纷上传记录生活片段的原创内容,用镜头捕捉燕赵大地真实鲜活的人文图景。
在此过程中,政务账号主要承担资源整合与价值引导双重职能:既要从海量民间创作中筛选优质作品进行重点推荐,又需通过奖励机制持续激发参与热情。当创作者获得流量扶持或荣誉认证时,其示范效应往往能带动更多群众加入内容生产行列,逐步形成良性互动模式。联名文创产品开发、本土名人直播互动等多元形式,有效扩展了传播辐射范围。当线上讨论转化为实地游览行为,无数微小而真诚的个体表达便凝聚成推动地域形象升级的集体力量。
结 语
总之,近几年河北文旅 IP 建设走出特色发展路径,短视频作为新型传播载体,改变了传统地域文化传播模式,倒逼相关产业更新思维方式。通过找准选题方向、融入情感共鸣、借力技术突破、构建全民共创生态等系列举措,这些探索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当前方法论体系仍在持续完善中,特别是在深化人文精神联结、平衡多元主体利益等方面,密切关注技术革新与社会需求的双向互动。立足文化传承根本,以创新思维深挖本土故事内涵,这种实践模式有助于地域文化焕发新生机,向外界展现兼具历史厚度与现代气质的河北新形象。
参考文献
[1] 郑波 . 主流媒体短视频跨文化传播效果研究 [J]. 文化学刊 ,2025,(06):71-74.
[2] 李丹阳 . 剧情类短视频的叙事策略研究 [D]. 兰州财经大学 ,2025.
[3] 袁英军 . 短视频新闻传播中的叙事策略与技术应用 [J]. 新闻文化建设 ,2025,(09):84-86.
课题: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名称《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在河北文旅产业的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QN2025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