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教学设计

作者

白奕霜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第一中学 666200

一、教材分析

《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是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第一框的内容,是追求美好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领会人生价值的重要性,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懂得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通过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来衡量的。在整册教材中起着总结升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七年级学生或多或少地参加过一些劳动,如家庭劳动、学校劳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劳动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经验。

学生还欠缺:他们的分辨能力、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普遍较弱,对人生价值缺乏深度的思考, 此时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 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比较肤浅、片面, 认知能力有待提高。他们的劳动经验相对有限,对劳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可能存在“好逸恶劳”或“轻视体力劳动者”等错误的劳动观念。

三、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 通过了解景洪市四中劳动“工匠”故事,懂得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理解劳动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健全人格:通过辩论活动,明确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懂得在为社会做贡献中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责任意识:通过向劳动者学习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劳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衡量人生价值

五、设计意图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从古至今,人类的辉煌成就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在劳动中也实现人生价值。本节课通过设置两个议题:议题一:听四中“工匠”,析人生价值如何创造,子议题二:寻四中“劳模”,辩人生价值如何衡量,层层递进,通过了解景洪市第四中学劳动者的故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议学活动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关注劳动,知道劳动的重要性,能够学会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2022 年疫情期间景洪市第四中学教师自编的“居家健身操”视频

同学们,还记得 2022 年疫情那段特殊的时光吗?居家的日子里,我们或许都曾有过些许的焦虑与沉闷。但就在那时,景洪市第四中学的老师们用一份特别的劳动,为大家带来了别样的活力。他们自编自导了 “居家健身操”,镜头里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老师们反复琢磨、精心设计的成果;每一段旋律,都承载着他们希望大家保持健康、积极生活的心意。这份看似简单的健身操,是老师们用劳动为我们的居家生活注入的阳光。今天,就让我们从这个温暖的视频出发,一同探寻:为什么劳动能创造人生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自编 “居家健身操” 这一具体劳动事例,将抽象的 “劳动” 概念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行为,让学生直观感受劳动的存在与意义,为后续探讨 “劳动创造人生价值” 奠定认知基础。

(二)讲授新课

总议题:走近四中,探寻劳动何以创造人生价值

子议题一:听四中“工匠”,析人生价值如何创造

【议学情境】

1.2024 年8 月,王宗伟老师、詹迎旭老师被中共景洪市委组织部、景洪市总工会、景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景洪工匠”荣誉称号。

2. 景洪市第四中学王宗伟老师、詹迎旭老师的先进事迹。

【议学活动】

(1)结合议学情境,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2)听同学讲四中“工匠”故事。

【议学任务】

(1)思考作为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他们为自己和学校带来了什么?

(2)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中的人物启示录,结合教材归纳出劳动的重要性。

【议学总结】

1. 人生价值的含义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和活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

意义。

2. 劳动的重要性

(1)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都是在劳动中实现的,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美好。

(3)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

(4)今天,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都要靠劳动来实现。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真实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理解人生价值的含义,明确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再通过讲好四中“工匠”故事,增强课堂中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促进思维间的碰撞,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本课必备知识,通过身边的榜样事迹分析得出劳动的重要性,为学生内心种下一颗劳动的种子,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担当精神,讲清教学重点。

【过渡】我们循着四中 “工匠” 的劳动轨迹,看清了人生价值在专注与创造中萌芽生长的模样,懂得了价值创造的密码就藏在脚踏实地的付出里。但当不同的劳动又该用怎样的标尺来衡量,是看付出时间的长短,还是看影响范围的广狭?接下来,我们一起探寻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尺。

子议题二:寻四中“劳模”,辩人生价值如何衡量

【议学情境】

有人说:“工匠”的一生才有意义。有人说:平凡的一生同样有意义。你赞同哪一种观点?

【议学活动】

学生分成正反方两队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议学任务】

(1)说到学校里的劳动者,你会想到哪些人?

(2)寻找生活中的劳动者,推荐一位作为“劳动模范”,并说明推荐理由。

【议学总结】

3. 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

① 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

② 一般来说,一个人通过劳动为他人和社会作出的贡献越大,他的价值就越大。

③ 人们的职业不同、岗位有别,但只要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就是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也就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就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积极评价。

设计意图:抛出“工匠”与普通劳动者谁的人生更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

通过辩题的引入加深学生的内心思考,让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突破本课难点。

(三)课堂结语

今天这堂课,我们通过了解身边劳动者的故事,知道了人生价值的含义—— 它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在为他人、为社会的奉献中沉淀的意义;也深刻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性,更明白了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在于通过劳动为身边人带来的改变、为社会增添的力量。希望同学们记住,无论是课堂上的钻研,还是生活中的实践,每一次认真的劳动都是在书写自己的人生价值。愿我们都能以劳动为笔,在时光的画卷上留下有意义的印记。

(四)课后任务

查阅全国劳动模范的故事,思考他们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将自己的心得与同学们分享。

七、教学设计反思

议学情境作为议题式教学的核心,是否能充分展现出思政课堂的深度与广度,落实核心素养,情境的选取至关重要,同时,还要保证情境的真实性与典型性。因此,我思考了众多案例,从“大国工匠”到身边“劳模”,结合授课对象,最终确定使用贴近学生属地的“景洪工匠”相关案例素材,然后再次结合属校学生的具体学情,决定将情境范围再次缩小,就以学生身边的被评为“景洪工匠”优秀教师来展开探究。最后以确定好的大情境为基础,开始结合本节课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人生价值的含义、劳动的重要性、如何衡量人生价值,深刻理解其中的逻辑关联,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来深挖大情境中的小情境,继续展开思考。最终确定:景洪工匠(身边的优秀教师)—学校中的普通劳动者—社会中、国家中的劳动者为情景主线,展开整堂课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