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化学课程中环境保护教育的融入策略

作者

李亚娟

米脂县第三中学 718199

在当今时代,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紧迫挑战。全球每年因环境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数百万,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这些数据都凸显了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开展环保教育,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奠定坚实基础。

化学作为一门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学科,在初中课程中具有独特优势,能够让学生从科学原理层面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然而,当前初中化学课程中环保教育的融入仍存在不足。因此,研究初中化学课程中环境保护教育的融入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环保意识、推动化学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化学课程融入环保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需求

1. 政策与课程标准支撑

《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为初中化学课程融入环保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化学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要求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教育政策也积极推动各学科开展环保教育,化学课程融入环保教育是落实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具体体现。

2. 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驱动

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从对比数据可以看出,接受系统环保教育的学生在垃圾分类正确率和参与环保活动意愿方面明显高于未接受教育的学生。这表明在初中化学课程中融入环保教育,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环保素养,满足社会对环保人才的需求。

二、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与整合策略

1.教材中环保知识点的梳理与分类

初中化学教材中环保知识点分布具有分散性,在多个章节均有涉及,但又存在关联性,共同围绕着环境保护这一核心。通过梳理分类,能更清晰地把握教材中环保知识体系,为教学提供明确方向。

2.教材内容与现实案例的有机融合

将教材知识与真实环境事件结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在环保中的应用。例如日本核废水排放事件,可结合教材中核辐射、水污染等知识,分析核废水对海洋生态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祁连山矿区污染事件,则能与土壤污染、生态破坏等化学原理相联系。案例选择要遵循时效性,确保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环境问题;地域性上可选择当地或学生熟悉地区的案例,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同时要具备教育性,能引导学生思考环保问题。通过这些案例,让教材知识不再抽象,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课堂教学的环保教育渗透策略

1.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设计“污染事件 - 化学原理 -防治措施”的教学流程。以木里矿区滥挖为例,先展示该矿区滥挖导致的生态破坏与土壤污染现状,引发学生关注。接着深入分析其中的化学机制,如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迁移、土壤酸碱度的改变等。最后引导学生探讨防治措施,如土壤修复的化学方法。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鼓励提出不同观点,教师适时引导思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

2.项目式学习的实践

项目设计:以“校园周边水质调查与改善方案”为主题,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环保问题。

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组具备不同专长的学生。

任务分工:明确各小组任务,如水质采样、化学分析、方案制定等。

成果展示:要求学生以报告、展板等形式展示项目成果,分享调查过程和改善方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实验教学的环保导向实践策略

1.微型实验与绿色实验设计

微型实验操作规范强调减少试剂用量,通常使用常规用量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同时采用小规格仪器,如微型试管、小容量烧杯等。以下是传统实验与微型实验的污染差异对比:

从数据可以看出,微型实验在减少污染方面优势明显,能有效降低实验对环境的影响。

2.实验废弃物的规范处理

实验结束后,需对废液、废渣进行分类回收与无害化处理。对于酸碱性废液,可采用中和反应,将酸性废液与碱性废液混合,调节 pH 值至中性后排放。对于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可加入沉淀剂使其沉淀,再进行过滤分离。废渣则根据其成分进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利用的进行回收。在处理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如对试剂瓶和废液桶进行标签标注,确保学生准确识别;要求学生定点倾倒废弃物,避免随意丢弃造成污染。

五、课外活动的环保教育拓展策略

1.校园环保行动的组织

垃圾分类竞赛:设置不同类型的垃圾模型,让学生进行分类投放比赛,加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节水节电打卡:学生记录每天的用水、用电量,通过对比减少浪费,培养节约习惯。

可降解塑料识别活动:展示可降解与不可降解塑料样品,讲解化学特性,提高学生识别能力。

环保手抄报比赛:鼓励学生结合化学知识,创作环保主题手抄报,增强环保意识。

能源节约知识问答:围绕能源节约的化学原理出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社区环保实践的延伸

组织学生开展社区调研与宣传活动。以“家庭用能调查”为例,学生作为调研员,深入社区家庭,了解能源使用情况并记录数据。在“环保知识进社区”活动中,学生担任宣传员,向居民普及环保知识。实践流程为:先分组制定调研或宣传计划,然后实施活动,过程中与居民积极沟通。活动结束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社区能源使用问题和环保知识普及效果,提升学生沟通和数据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