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支持性策略分析
王晨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闸上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 215600
引言: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成长规律,坚持以幼为本原则设计趣味生动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玩耍过程中收获知识,实现快乐成长。而在幼儿园所实施的各类游戏活动中,幼儿自主游戏的开放性最高,幼儿可在自主游戏中个性发展,但幼儿在自主游戏实施期间可能会遭遇难题、发生冲突,故教师需适当参与到幼儿自主游戏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控介入的“度”,确保教师行为可给予指导的同时,不会对幼儿自主游戏产生较大干预。
一、教师介入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育作用
为保障教育效果及幼儿安全,教师介入到幼儿自主游戏中是极为必要的,对教师介入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育作用进行总结,如下所示:
(1)扩大游戏价值。自主游戏是幼儿形成认知、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且是幼儿园实施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应最大限度地保障自主游戏的教育效果。而教师介入到幼儿自主游戏中后,能够引导幼儿发现自主游戏中的教育点,以此扩大自主游戏价值,使幼儿能够真正通过自主游戏快乐成长。(2)保障幼儿安全。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能够保持较大自主权,而受到游戏影响,幼儿之间可能出现矛盾冲突,发生争执,此时教师介入则可辅助幼儿化解矛盾,使幼儿和解,以此则可从身心两个层面上保护幼儿健康。此外,幼儿参与自主游戏过程中可能发生碰撞、跌倒等损伤,若教师介入则能够及时干预,防止意外状况的发生,进一步保障幼儿安全。
二、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支持性策略方法
(一)合理选择介入时机
幼儿自主游戏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游戏进展而合理选择介入时机,确保教师的介入行为能够正向干预幼儿自主游戏的实施,继而使幼儿能够在自主游戏参与过程中收获快乐、实现成长。对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适宜的介入时机进行分析,如下所示:
(1)幼儿游离于游戏之外时。自主游戏实施过程中若教师发现某幼儿尚未专注于游戏而无所事事,教师为保障自主游戏的教育效果,则可适当介入游戏进行引导。例如:绘本区中部分幼儿结合绘本故事进行阅读分享,而飞飞站在一旁并未表现出加入自主游戏的想法,此时教师应适当介入其中,询问飞飞“小伙伴们在分享有趣的绘本故事,飞飞是不是也想参与啊”,借助该类询问而调动幼儿的游戏参与兴趣,继而使幼儿可良好融入到自主游戏中。
(2)幼儿违反规则并影响他人时。在部分自主游戏中,幼儿的违规行为可能对他人产生不良影响,此时教师发现后需及时干预与引导,使幼儿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由此不仅可确保幼儿自主游戏能够顺利实施,还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例如:建构区中幼儿们在搭建建筑,小可建构建筑过程中将不用的积木随手乱丢,教师发现后则应适当介入,引导小可改变随后乱丢积木的不良习惯,继而在教师干预介入下确保幼儿自主游戏顺利完成。
(3)幼儿取得游戏成就或成果时。当幼儿在自主游戏参与过程中取得成就、成果时,其通常渴望获得他人(尤其是教师)的认可,因此,面对该现象教师应适当介入其中,对幼儿表示鼓励。例如:西西在美劳区运用轻黏土制作了“小螃蟹”,并将其展示,此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并响应,竖起大拇指夸奖。在该时机介入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且可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4)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时。若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发生矛盾,不仅可影响自主游戏的完成,还会影响幼儿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因此,若教师发现幼儿之间出现矛盾则需立即介入并引导。例如:晗晗与天天因积木玩具而发生言语冲突后,教师应介入其中,详细了解事件原因及细节,并客观帮助幼儿解决矛盾,不可随意判断对错或直接训斥,应站在幼儿角度上帮助双方和解。
(二)加强观察做好指导
为发挥出教师介入对幼儿自主游戏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实时观察幼儿自主游戏进展,了解幼儿在游戏环节中的具体表现,并根据幼儿表现而适当介入指导,使幼儿能够深度参与到自主游戏中,在自主游戏中有所收获。而教师通过观察而了解学生状态后,应合理选取介入方式,对幼儿的自主游戏参与行为进行正向引导。结合幼儿自主游戏来看,游戏实施过程中需运用到多种材料,如塑料管、叠叠乐、积木、拼图、华容道、跳棋、头饰、模型等,且不同自主游戏所需运用到的材料各有差异,为便于幼儿选取与运用各类材料,教师可适当介入到幼儿自主游戏中,引导幼儿对自主游戏所需运用的材料合理选取并规范摆放,避免出现材料混乱现象。例如:以“厨神争霸”为主题实施幼儿扮演自主游戏时需运用到各类厨具模型及角色装扮,在幼儿自主游戏正式实施之前,教师可介入游戏中引导幼儿前往材料区自主选取适宜材料,并按照分类规则将其他材料摆放整齐,通过该介入行为而确保幼儿自主游戏能够顺利完成[1]。
在不同自主游戏中幼儿具有不同表现,故教师需加强观察并做好指导,根据自主游戏类型及幼儿表现而采取相应的介入形式。例如:“旋转章鱼”属于手工创造类自主游戏,需幼儿之间相互协作完成手工,运用卡纸、橡皮筋、胶水等材料制作出能够旋转的章鱼。对于幼儿而言,该自主游戏具有一定难度,此时教师应采用介入引导的方式使幼儿之间交流观点并形成游戏计划,以此则可以提高教师介入效果,并培养幼儿的计划意识。
(三)语言启发丰富内容
幼儿自主游戏实施期间,教师应依据幼儿年龄特征与认知发展水平而科学采取隐性或显性的干预措施,能在保障幼儿自主性游戏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且高效的手段,增强游戏活动的教育成效。具体来看,教师应观察幼儿游戏动态并适时介入,同时为扩大自主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教师可采取语言引导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启发,以此丰富幼儿自主游戏内容,使幼儿能够真正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完善认知、获取知识。在具体实施期间,教师可根据幼儿自主游戏类型创设问题情境,用于引导幼儿思维,使幼儿能够在问题引导下全身心参与到自主游戏中。例如:在“爱心医院”角色扮演自主游戏中,幼儿需分角色扮演医院场景汇总的角色,为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体验感,教师介入时可将看病流程、医护角色特征、医疗常识等告知幼儿,完善幼儿对“爱心医院”角色扮演自主游戏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采用语言引导的方式推进自主游戏进程,提出“病人找不到取药点该怎么办”的问题,在爱心医院”角色扮演自主游戏内创造新的情节,借助该干预介入方式使幼儿学会应对不同的场景问题,并丰富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体验感[2]。此外,教师还可对幼儿的礼貌用语、语言表达等进行适当介入指导,使幼儿可进一步认识到医护职业的服务性,由此不仅可提高教师介入效果,还可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并提高幼儿的社会沟通能力。
(四)系统角色暗示引导
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活动,通过其角色的隐蔽性对游戏进程进行观察,这不仅满足了幼儿自主游戏、自由探索的需求,还兼顾了幼儿各自不同的经验和兴趣 [3]。幼儿自主游戏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游戏类型而以系统角色的身份参与其中,采用该方式使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介入更为合理,由此不仅可保持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自主性,还可强化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例如:在“超市购物”角色扮演自主游戏中,幼儿需扮演不同身份的顾客、收银员、超市经理人等角色,该类角色扮演自主游戏的自主性、开放性较强,在实施过程中易出现忽视进度与时间的情况,继而影响自主游戏的实施效果。因此,面对该现象,教师可在“超市购物”角色扮演自主游戏中扮演“系统广播”角色,用于提示超市场景中的时间点及关键事件,以“系统广播”这一系统角色对幼儿的自主游戏行为进行暗示与引导,使幼儿明确自身在自主游戏中的主要任务,继而确保幼儿自主游戏能够顺利完成。在该环节中应注意,教师所扮演的系统角色应与自主预习相契合,例如在美劳区、建构区、绘本区等区域的自主游戏中,教师还可扮演“任务发布者”,根据幼儿情况及自主游戏背景下发任务,采用该方式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自主游戏中,避免幼儿自主游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混乱现象,使自主游戏能够充分发挥出积极的教育作用。
(五)游戏分享鼓励表达
当幼儿自主游戏结束后,教师可适当介入其中引导学生分享游戏体验,使幼儿回顾自由游戏细节并总结经验,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与此同时,若幼儿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形成了成果,教师则应介入鼓励,对幼儿的游戏成果进行肯定,以此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具体来看,幼儿自主游戏进入到分享总结环节后,教师应予以倾听支持,使幼儿主动表达自身想法的同时,教师需耐心倾听,并采用点头、竖大拇指、微笑等方式进行回应。对于相对内向的幼儿,教师在介入过程中应设置讨论话题并使其参与其中,使内向幼儿逐渐打开心扉与同伴、教师交流。例如:完成科学探究实验自主游戏后,可鼓励幼儿说出科学探究实验的器材,所展现出的现象,由此使幼儿对自主游戏形成新的感悟。在该环节中应注意,教师介入时应以鼓励认可为主,采用语言、肢体动作、贴画、奖章等方式给予回应,使幼儿能够在教师的鼓励性介入中逐渐成长,养成阳光心态[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教育作用,故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幼儿自主游戏实施情况而制定教师介入的支持性策略,合理选取教师介入的时机,且要求教师注意观察幼儿自主游戏的实施情况,根据幼儿表现而针对性指导。此外,教师应善用指导性语言引导幼儿关注自主游戏的细节,或教师在自主游戏中扮演 NPC 系统角色进行暗示,以此则可使教师合理介入到幼儿自主游戏中。当幼儿自主游戏结束后,教师则可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分享,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鼓励,继而从多角度出发提升教师介入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丛子慧 . 学前教育阶段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策略研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09):58-60.
[2] 兰萌 . 基于幼儿开放性自主游戏活动教师有效介入研究 [J]. 内江科技 ,2022,43(06):146-147.
[3] 郑卫 , 黄玉娇 . 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指导探析——基于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 [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24(01):157-160.
[4] 金亚 , 田穗 . 教师介入大班幼儿合作游戏冲突的策略探索 [J]. 教育观察 ,2022,11(03):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