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内部审计在健全高职院校监督体系的作用及优化路径研究

作者

陈文君

宁夏职业技术大学 宁夏银川 7500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宁夏高职院校数量和办学规模均有所增长,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宁夏高职院校大多起步较晚,内部治理结构尚在完善中,部分高职院校面临着内部审计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管理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等问题,在监督体系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深入研究内部审计在健全宁夏高职院校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体系,并探索符合宁夏实际、具有高职特色的优化路径,对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内部审计与高职院校监督体系的关系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组织内部自我监督机制,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体系。

在高职院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内部审计不仅是外部监督的有益补充,更是内部治理和风险防范的重要防线,能够通过对学校经济活动、管理流程、政策执行等方面的审查和评价,揭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从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提升整体办学效益。

二、宁夏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及挑战尽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结合宁夏教育实际和高职院校特点来看,当前宁夏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一)内部审计基础相对薄弱。宁夏部分高职院校,尤其是办学历史较短、规模较小的学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且专业结构单一,多为财会背景,缺乏工程、法律、信息技术、管理等多学科背景的人才。审计手段和方法相对传统,信息化审计能力有待提升。

(二)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仍停留在“查错纠弊”的层面,将其视为“找麻烦”的部门,未能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价值增值、风险防控、管理优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内部审计在资源投入、人员配备、权限赋予等方面受到限制,难以有效开展工作和发挥更大作用。

(三)审计范围和深度有限,监督作用受限。受限于人员、时间、技术等因素,宁夏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往往侧重于财务收支审计,对业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审计涉及较少或不够深入。审计工作重心过度集中于事后检查,事前预警和过程监控机制有待加强。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使得内部审计难以全面、系统地发现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监督作用大打折扣。

(四)审计成果运用不充分,整改落实不到位。内部审计的价值不仅在于发现问题,更在于推动问题的整改和制度的完善。但在宁夏部分高职院校,审计报告往往“束之高阁”,审计发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整改,提出的建议也难以落实。缺乏有效的跟踪机制和问责机制,导致审计成果运用率低,内部审计的威慑力和促进作用减弱。

(五)信息化建设滞后,制约审计效能提升。随着“互联网 + 教育”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的各类业务数据量巨大且复杂。宁夏部分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审计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工具,难以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挖掘和分析,导致审计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六)地方经济与教育发展特点带来的挑战。宁夏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教育投入总量有限。这使得部分高职院校在办学资源上本身就比较紧张,可能将有限的资源优先投入到教学、实训等“硬实力”建设上,而对内部审计等“软实力”建设的投入相对不足。

三、优化宁夏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路径与对策针对上述挑战,结合宁夏教育实际和高职院校工作特点,优化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健全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内审权威。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规模和管理需要完善机构设置,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在现有机构基础上明确内部审计职能,减少来自其他部门的干扰,保障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于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考虑探索区域内部审计资源共享或购买第三方审计服务的模

式。

(二)建强人才队伍,提升业务能力。改变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单一的局面,根据学校业务特点,引进或培养既懂审计、财务,又懂工程、法律、信息技术、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要加强工程审计、I T 审计等方面的人才储备,以适应高职院校基建、信息化建设日益增多的需要。同时,建立常态化的内部审计人员培训机制,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各类专业资格考试,持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

(三)拓宽审计领域,深化审计内涵。在做好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审计范围,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后勤服务、基本建设、资产管理、招生就业等关键业务领域纳入审计视野。

(四)优化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推广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引入数据分析工具,对学校各类业务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从中发现异常线索,提高审计效率和精准度。运用审计项目管理软件,对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整改等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强化成果运用,推动整改落实。建立审计整改联动机制,明确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责任部门、整改时限和整改要求,建立由学校领导牵头,审计、纪检监察、人事、财务等部门参与的整改联动机制,形成整改合力,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和检查,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整改进展。同时,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分析的原因、提出的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作为学校完善制度、优化流程、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总之,内部审计是高职院校完善治理结构、健全监督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宁夏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更需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通过审计监督,规范管理行为,防范化解风险,提升办学效益。当前,宁夏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虽然面临挑战,但通过一系列优化路径,完全可以逐步克服困难,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冯琴.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J]. 中国内部审计,2 0 2 1(1

[2] 刘玫 . 高校内部审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 审计与理财,2 0 2 0(6)

[3] 杜玉波. 聚焦大学治理关键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N]. 中国教育报,2 0 20-0 1-0 6.

[4] 陈晓婷 . 创新发展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及实践应用 [J]. 财会学习,2 0 2 1(3 3)

[5] 王彬. 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J]. 商讯,2 0 2 1(3 0)

作者简介:陈文君 出生年月:1988.08 性别:女 ,籍贯:安徽芜湖,民族:满族 职称:讲师 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经济 。

基金项目和编号:科研发展基金资助XJ20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