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

作者

赵芳

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实验小学 431821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公式和算法的灌输,导致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缺乏兴趣,理解困难,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生活化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营造熟悉、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生活化情境教学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生活化情境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教授“加减法应用题”时,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解决,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降低理解难度

数学应用题中的文字表述和数量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生活化情境可以将这些抽象的内容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比如,在讲解“行程问题”时,通过创设“小明上学”的情境,描述小明走路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个量之间的联系,从而降低解题的难度。

(三)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生活化情境教学强调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应用题时,可以让学生统计班级同学喜欢的水果种类,然后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预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情境创设的原则

1. 真实性原则:生活化情境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真实场景。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的代入感。例如,创设“家庭水电费计算”的情境,让学生计算自己家一个月的水电费,这样的情境真实可信,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2. 趣味性原则:情境要具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动画等形式来创设情境,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愉快。比如,在教授“乘法应用题”时,创设“小动物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计算不同小动物参加比赛的人数,这样的情境充满趣味,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启发性原则:情境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创设情境时,可以设置一些悬念或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例如,在讲解“分数应用题”时,创设“分蛋糕”的情境,提出问题“如果要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 4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概念和应用。

(二)情境创设的具体方法

1. 利用生活实例: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实例,如购物、旅游、运动等,将其改编成数学应用题。例如,在教授“人民币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自己选择商品并计算总价,然后付款。

2. 借助多媒体资源: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创设生活化情境。比如,在讲解“图形的认识”时,可以播放一段城市建筑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各种图形,然后提出相关的应用题。

3. 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调查、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可以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宽、高,然后根据测量结果提出相关的应用题。

(三)不同年级的应用方式

1. 低年级: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生活化情境要更加具体、生动。可以采用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例如,在教授“10 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创设“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帮助小猴子计算摘到的桃子数量来学习加减法。

2. 中年级: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生活化情境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和复杂性。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题。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房间地面的面积,然后选择合适的地砖进行铺设。

3. 高年级: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生活化情境可以更加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可以创设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应用题,如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化问题、统计问题等。例如,在学习“百分数”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商场促销活动中的折扣问题,计算哪种购买方式更划算。

三、生活化情境教学的效果分析

(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生活化情境教学,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在课堂上,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情境活动中,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超市购物”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提出自己的购物方案和计算方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增强解题能力

生活化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掌握解题方法。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经过生活化情境训练的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的正确率有了显著提高。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生活化情境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综合素质。

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通过遵循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原则,采用多种情境创设方法,并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理解难度,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实际教学效果表明,生活化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解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生活化情境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有趣、有效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尖 .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教 师 版), 2020(41):0165-0165.DOI:10.3969/j.issn.2095-4743. 2017.47.149.

[2] 史白齐 .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J]. 求知导刊 ,2023(2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