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下小学语文跨学科高效课堂构建
陈颖
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小学常新路分校
摘要:本文围绕核心素养目标下小学语文跨学科高效课堂构建展开研究,从融合点挖掘、教学法优化、实践路创新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分析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结处,提出构建跨学科素养体系方案;探讨适合跨学科学习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欲望;总结实践创新路径,强化多元评价机制,形成完整高效课堂建设模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跨学科教学;高效课堂
引言: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小学教育重点目标。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底蕴、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等关键任务。而跨学科教学则打破传统单一学科壁垒,使知识学习更具整体性、实践性。如何在核心素养目标引领下,构建小学语文跨学科高效课堂,成为当前教师亟需解决问题。本文将从融合点挖掘、教学法优化、实践路创新三个维度,探索建构语文跨学科高效课堂实现途径。
一、挖掘融合点,构建小学语文跨学科素养体系
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学科,与数学、科学、艺术等多学科存在天然联结处。课程资源整合需从学科本质出发,深入挖掘跨学科融合点。古诗文学习中包含了大量数理概念,传统文化典籍中蕴藏着深厚的美育资源。构建跨学科素养体系需打造校本课程群形成系统化学习框架。按主题整合相关学科知识,比如植物世界主题可结合语文描写文本、科学植物特性、美术写生技法等内容,构成完整认知网络。基于学生年龄特点设计螺旋上升学习阶梯,低年级侧重感知体验,中年级注重方法习得,高年级强调思维提升。教师团队协同研发跨学科主题学习单,明确各学科核心素养指标,避免简单拼凑,确保知识深度融合。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尤为关键。通过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实现多学科知识迁移应用。比如结合保护环境主题,设计社区垃圾分类调查实践活动,学生需运用语文表达能力完成调查访谈,利用数学统计分析数据,应用科学知识提出合理建议,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并进行展示,实现多学科能力综合运用。
二、优化教学法,激活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动力
项目引导式学习突破传统知识传授模式,以真实问题解决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教师需精心设计项目任务,确保问题情境真实性、任务挑战适度性、学习资源丰富性与评价标准明确性。情境体验式教学强调创设沉浸环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取深刻理解。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构建虚拟场景,也可组织实地考察、角色扮演等活动,使抽象概念具象化。协作探究式实践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批判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协作完成探究任务,学生在讨论辩论中碰撞思想火花,共同构建认知结构。教学实施过程强调学习目标明确化、学习路径多样化、学习评价全程化,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跨学科学习内驱力。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应当设计温暖世界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语文课上通过朗读感悟安徒生童话,分析小女孩遭遇与心理变化,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蕴含人文关怀。社会课上调查本地区困难群体现状,了解社会救助体系,思考社会责任问题。数学课上设计爱心筹款实践活动,计算筹款金额、物资分配比例,应用数据统计知识。科学课上探究保暖原理,实验比较不同材料保温效果,理解火柴燃烧原理与安全知识。美术课上创作送温暖主题画作,音乐课上学唱《爱让世界更美》歌曲,表达对弱势群体关爱。整个项目贯穿两周时间,学生分组完成温暖行动计划,包括社区调研、爱心义卖、慰问演出等环节,最终举办温暖世界主题展示会,邀请家长社区人士参观评价。通过这一跨学科项目,学生不仅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更从多学科视角思考社会问题,培养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
三、创新实践路,提升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效能
跨学科教学效能提升需构建完整支持系统,包括课程资源整合、教师团队协作、评价机制创新等核心要素。课程资源整合方面,打破学科壁垒,从核心素养目标出发重构课程内容,形成主题式整合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开发应立足本土文化特色,结合区域资源优势,设计系列跨学科学习主题。教师团队协作层面,建立跨学科备课组织,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协同教学、共同反思活动。学校可实行首席教师制,由经验丰富骨干教师牵头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负责课程设计与实施指导。评价机制创新方面,构建多元立体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等全面成长。采用档案袋评价法,收集学生学习全过程材料形成发展性评价档案。此外,物理空间重组也十分必要,可设立综合实践教室、创客空间、智慧课堂等灵活学习场所,为跨学科教学提供场地支持。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女娲补天》教学为例,教师需要设计神话探秘跨学科实践项目。语文学习环节,学生深入阅读《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分析神话特点,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品质。历史学习环节,探究神话产生历史背景,了解原始社会人们认识自然方式,建立文学作品与历史发展联系。在科学学习环节研究自然现象科学解释,如天体运行、自然灾害成因等,比较神话想象与科学认知差异。艺术学习环节,欣赏神话题材绘画雕塑作品,学习传统纹饰特点,创作神话主题艺术作品。信息技术环节,利用多媒体工具制作我国神话故事地图,标注不同神话发源地域分布特点。实践活动贯穿三周时间,学生组成神话研究小组,选择感兴趣神话人物或故事,从文学、历史、科学、艺术等多角度进行探究,最终完成跨学科研究报告并通过数字故事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教师全程给予指导,但不直接干预学生探究过程,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通过这一跨学科实践项目,学生不仅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理解,也学会用多学科视角分析问题形成跨学科思维习惯。
结论:核心素养目标下小学语文跨学科高效课堂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融合点挖掘、教学法优化、实践路创新三方面协同推进。通过明确跨学科知识联结点,打造校本课程群,构建完整素养体系;采用项目学习法、合作探究模式、信息技术支持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创新课堂组织结构,完善多元评价机制,全面提升教学效能。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艳.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电脑校园,2020(8):6586-6587.
[2] 朱霞.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的高效课堂实践研究[J]. 电脑校园,2024(11):106-108.
[3] 郑逸男. 基于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构建高效课堂[J]. 考试周刊,2023(44):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