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

作者

张森

唐山住宅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结构防水防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建筑工程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一直是建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防水防渗工作的不合格会导致建筑物受潮、漏水等问题,从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基于此,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不同部位防水防渗施工的要点和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对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建筑防水防渗工程的质量,减少渗漏问题的发生,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建筑施工;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探究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防水防渗技术的应用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防水防渗技术不仅关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还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1建筑防水防渗施工的重要性

建筑防水防渗施工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防水防渗施工直接关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水分的侵入会加速建筑材料的老化与损坏,如混凝土结构长期受水侵蚀,会引发钢筋锈蚀,降低结构强度;墙体受潮会导致墙面发霉、脱落,影响美观与使用安全。做好防水防渗,能有效延缓材料老化速度,保障建筑结构长期稳定,延长其整体使用寿命。

同时,防水防渗施工对提升居住体验至关重要。渗漏问题会导致室内潮湿,不仅影响家具、电器等物品的正常使用,还会滋生大量细菌、霉菌,危害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卫生间、厨房等区域,良好的防水防渗可确保用水安全,避免渗漏引发邻里纠纷,为人们营造舒适、安心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2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常见问题分析

2.1防水材料相关问题

防水材料质量参差不齐是当前建筑防水防渗施工面临的一大难题。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假冒伪劣产品,部分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不达标,如拉伸强度、耐水性、低温柔性等指标不符合要求,导致防水层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破损、老化等问题。而且,不同种类的防水材料适用范围不同,若选择不当,也无法发挥应有的防水效果。例如在地下室这种长期受水压作用的环境中,若选用不适合的防水涂料,可能因无法承受水压而出现渗漏。此外,防水材料的储存和运输也可能影响其质量,如储存环境潮湿、温度过高或运输过程中遭受剧烈颠簸,都可能使材料性能受损,进而影响防水防渗施工质量。

2.2施工工艺与操作问题

施工工艺不规范和操作失误在防水防渗施工中较为常见。基层处理是防水施工的基础,但很多时候施工人员对此不够重视,基层表面清理不彻底,存在灰尘、杂物等,导致防水层与基层粘结不牢固,出现空鼓、翘边现象。在防水层施工过程中,涂刷或铺贴的厚度不均匀,有的地方过薄无法达到防水要求,有的地方过厚则可能出现流坠、干裂等问题。对于阴阳角、管根等关键部位,若未按照要求进行加强处理,很容易成为渗漏的薄弱点。另外,施工过程中的交叉作业也容易对已完成的防水层造成破坏,后续修复不及时或不到位,同样会埋下渗漏隐患。

2.3设计与验收环节问题

防水防渗设计不合理会直接影响施工质量。部分设计人员对建筑实际情况和防水要求了解不足,设计的防水方案针对性不强,如防水层的设防等级不符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环境条件,导致防水效果不佳。而且,设计图纸中对防水节点的构造要求不明确,施工人员在具体操作时无据可依,容易出现施工偏差。在验收环节,验收标准执行不严格,一些验收人员专业水平有限,对隐蔽工程验收不细致,未能及时发现防水层的质量问题,如孔洞、裂缝等。

3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3.1屋面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要点

屋面防水防渗施工,基层处理是基础。需将屋面杂物、灰尘彻底清除,确保基层平整、干燥,若有不平整处要及时修补。对于阴阳角、落水口等部位,应提前做圆弧处理并增设附加层,增强防水性能。防水材料的选择与铺设至关重要。根据屋面实际情况合理挑选卷材或涂料,卷材铺贴时要注意方向与搭接宽度,采用热熔法或冷粘法确保粘贴牢固,避免空鼓。涂料施工则要控制好涂刷遍数与厚度,保证均匀覆盖。此外,屋面的细部构造不容忽视。女儿墙根部需做好防水上翻处理,并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檐口部位要保证卷材收头牢固,防止雨水侵入;天沟处要确保排水顺畅,防水卷材铺设应顺水流方向,搭接严密,杜绝积水渗漏隐患。

3.2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要点

地下室防水首先要注重结构自防水。在混凝土浇筑时,严格把控配合比,合理添加外加剂,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与抗渗性。振捣过程中要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卷材防水施工是关键环节。基层应平整、干燥且干净,外防外贴法施工时,先铺贴底面卷材,再铺贴立面卷材,注意卷材的铺贴顺序与搭接长度,保证防水层的整体性。外防内贴法需注意保护防水层,避免后续施工破坏。对于地下室的穿墙管、后浇带等特殊部位,要采取针对性措施。穿墙管应设置止水环,与墙体混凝土浇筑密实,并做好密封处理;后浇带应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规定时间后施工,浇筑前清理干净,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确保防水效果。

3.3卫生间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要点

卫生间防水防渗施工,基层处理需细致。地面要做好找平,向地漏方向找坡,保证排水顺畅,避免积水。墙面基层清理干净后,对阴阳角进行倒角处理,增强防水层的附着性。防水涂料施工是核心。根据卫生间环境选择合适的防水涂料,如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涂刷前确保基层湿润但无积水,一般需涂刷2至3遍,每遍间隔一定时间,控制好总厚度,且上一遍干燥成膜后再进行下一遍涂刷,同时注意沿墙面上翻一定高度。卫生间洁具安装与防水收口要严谨。洁具安装过程中,确保与地面、墙面的连接处密封良好,防止渗漏。墙面与地面交接处、管道根部等部位,应用密封材料进行细致收口,形成完整的防水体系,防止水分渗透到相邻区域。

3.4外墙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要点

外墙防水防渗施工,基层处理是前提。对外墙表面的孔洞、缝隙进行封堵,清除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杂质,保证基层平整、坚实。对于不平整的墙面,需进行找平处理,提高防水层的粘结效果。防水层施工要规范。可采用涂抹防水涂料或粘贴防水卷材的方式,涂抹涂料时要保证厚度均匀一致,避免漏刷;粘贴卷材时,要注意排除卷材与基层间的空气,确保粘贴牢固,搭接宽度符合要求。外墙的门窗洞口、穿墙管道等部位是防水重点。门窗洞口周边应做好密封处理,采用密封胶嵌缝,防止雨水从缝隙渗入;穿墙管道与墙体之间的缝隙,要用防火、防水的密封材料填充密实,确保外墙防水的完整性,有效阻挡雨水侵入室内。

结束语

总之,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里意义重大。从各关键部位的施工要点可知,精准应用技术能有效提升建筑防水性能。未来,施工人员应不断积累经验,紧跟技术发展趋势,严格落实各项技术要求,为建筑工程的防水防渗效果提供可靠支撑。

参考文献

[1]于凤岐,周明江.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1):85-87.

[2]孙传忠,修威武.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研究[J].新城建科技,2024,33(06):173-175.

[3]胡丹萍.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四川建材,2023,49(11):161-163.

[4]王齐武.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现状分析[J].佛山陶瓷,2023,33(0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