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工作体系下的欣美德育课程体系设计
刘鹤蕊 杨卫
西安高新区实验小学 710119
摘要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针对当前德育课程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本研究以欣赏型教育理念为核心,构建“欣美德育课程体系”。该体系以“一个中心、四个层次、六条纵线、八个系列”为架构,通过目标分层、内容贯通、实施创新、评价多元的立体化设计,实现德育课程与学生成长的深度融合。实践表明,体系实施显著提升了学生品德行为规范达标率和家校协同效率,为新时代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关键词 立德树人;育人机制;欣美德育;课程体系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载体,其系统性设计与实施至关重要。当前学校德育普遍存在课程目标模糊、内容重复、实施碎片化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基于此,我校以“欣赏型教育”为核心理念,构建“欣美德育课程体系”,通过系统化设计与实践,探索新时代德育课程的创新路径。
二、欣美德育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与核心理念
(一)理论基础
1.立德树人理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强调德育课程对学生价值观塑造和道德行为养成的核心作用。
2.欣赏教育理论。借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渴望被欣赏”的理念,构建以“发现学生独特价值”为核心的课程实施路径,通过积极评价与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内生发展动力。
3.课程体系建构理论。依据泰勒课程原理,结合学校育人目标,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维度进行系统化设计,确保德育课程的科学性与连贯性。
(二)核心理念:欣赏型教育引领下的 “三欣三美”
1.核心理念。以“欣赏自然之美、欣赏他人之美、欣赏自我之美”为价值导向,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创造美”的核心素养,形成“教师欣赏学生、学生欣赏自我、同伴相互欣赏”的德育生态。
2.育人目标。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创新思维、健康身心”的时代新人,使学生在欣赏与被欣赏中实现品德内化与行为自觉。
三、欣美德育课程体系的架构设计
构建 “一个中心、四个层次、六条纵线、八个系列” 的课程体系,实现德育目标分层递进、内容纵向贯通、活动立体覆盖。
1.一个中心:欣赏型教育贯穿始终。
以“让每个学生在欣赏中成长”为核心,通过课堂赏识评价、校园星光榜、成长储蓄罐等载体,营造“人人被欣赏、人人能欣赏”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设立“欣美少年”评选制度,通过教师寄语、同伴推荐等方式,让学生获得积极评价,强化自我价值认同。
2. 四个层次:构建螺旋上升的德育梯度。
依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将德育课程分为四个递进层次,实现从感性认知到行为实践的深度转化。(1)感性认知层(1-2 年级),通过绘本阅读、童话剧表演、校园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人文美的初步感知能力。(2)情感共鸣层(3-4 年级),通过主题班会、影视赏析、社区探访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亲情、友情、社会责任感的情感共鸣。通过模拟志愿服务场景,培养学生对他人奉献精神的欣赏与认同。(3)理性思考层(5-6 年级,通过道德辩论、法治讲堂、生涯规划等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理性判断与价值选择能力。(4)行为实践层(全学段),通过志愿服务、劳动实践、校园自治等活动,将道德认知转化为自觉行为。设立 "欣美志愿服务岗",涵盖校园环保、爱心帮扶、文化传播等。
3.六条纵线:全学段贯通的德育内容体系。
按照德育核心要素,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六条纵向主线,贯穿小学 1-6 年级,解决德育内容断层问题(图1)。
4. 八个系列:立体化德育活动矩阵。
围绕核心育人目标,设计八大主题课程系列,形成 “课程 + 活动 + 实践” 的多元实施路径。(1)爱国主义教育系列:开展红色家书诵读、国旗护卫队等活动,强化家国情怀。(2)劳动教育系列:建设 校园农场、生活技能工坊,开发《劳动教育实践手册》,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领域。(3)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动态管理系统,提供个体辅导与团体心理辅导服务。(4)家校协同教育系列:开发《家庭欣美德育指导手册》,通过家长读书会、亲子实践日等活动,构建家校德育共同体。
四、结论
欣美德育课程体系以欣赏型教育为核心理念,通过“1468”立体化架构,破解了德育课程碎片化难题,实现了立德树人目标的分层落地。未来需进一步深化课程内涵,加强数字化赋能与教师支持,让德育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品德成长的“孵化器”和“助推器”。该体系的实践探索为同类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证明系统化课程设计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新时代 “立德树人” 的内涵、意义与实现路径 [J]. 中国德育,2020 (01):4-9.
[2] 张民选。学校德育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3] 李瑾瑜。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J]. 中国教育学刊,2022 (03):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