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策略与实施

作者

张启勇

重庆市北碚区锦林小学 邮编:400707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应用与实践,通过分析当前课堂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有效融合“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于语文课堂中各项策略。传统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单一评价主体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师生互动参与,强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课堂评价

引言: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学生学习效果评定,更直接影响教学方向调整与学生未来发展。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是新型教学理念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其强调教学过程中评价全程参与、教学评价相互融合、共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探索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策略与实施路径,构建科学高效评价体系,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现实作用。

一、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现状探析,问题的发现

现今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体系虽然经历多次改革,但仍未完全摆脱传统评价模式桎梏,呈现出诸多有待解决问题。评价主体过于单一,教师是唯一评判者,主导整个评价过程,学生参与度不足,难以培养自我评价能力;评价内容局限性突出,过分注重知识掌握程度与考试成绩,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不足;评价方式仍较为单一,以书面测试为主要手段,缺乏多元化评价方法,难以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真实学习状况;

评价时机不够合理,大多集中于教学结束后进行总结性评价,忽视教学全过程各环节评价作用,未能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功能;评价标准千篇一律,未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不同评价目标,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评价反馈机制不完善,评价结果未能及时有效反馈至教学实践中,评价对教学改进指导作用有限;评价理念滞后,部分教师仍习惯以分数评价学生,重结果轻过程,未能真正理解“教学评一体化”本质内涵。

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融入,策略的创新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存在诸多不足,必须深入融合“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创新评价策略。构建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机制,打破教师单一评价局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自评互评,邀请家长适当介入评价过程,形成师生家三位一体评价网络。拓展丰富评价内容,突破知识技能局限,将学习态度、思维品质、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纳入评价范畴,关注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创新多样化评价方式,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采用课堂观察、作业评定、成长档案袋、主题活动表现、小组合作项目等多种评价形式。优化评价时机安排,实现全程性评价,让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贯穿教学全过程。建立分层评价标准,设置基础性要求与发展性目标,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完善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将评价结果转化为改进教学建议,引导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更新教师评价理念,通过专题培训、案例研讨、同伴互助等方式,提升教师评价专业素养,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念。

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为例,教师设计多层次评价体系,贯穿教学全过程。课前设计预习评价单,让学生先行阅读故事,记录感受,标注生字词,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反馈。课中构建情感共鸣评价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评价、情景表演评价、小组讨论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对人物情感理解与表达;设计阅读能力评价表,包含词句理解、段落概括、主题感悟等维度,学生与同伴互评,教师点评指导。特别是在理解小女孩幻想场景时,采用思维导图评价法,引导学生梳理幻想内容,理解人物心理变化,通过展示交流互评方式,培养深度阅读能力。课后布置感恩行动实践活动,学生记录一周内感恩行为,制作爱心存折,班级展示交流,同学互评,教师总评,形成评价闭环。

三、评价模式实践推进,效果的提升

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转化为实践行动,需要系统化推进评价模式落地实施。从课前准备环节入手,教师设计符合单元学习目标预习评价表,引导学生自主记录预习内容并进行自评;课中实施环节,构建即时评价机制,针对朗读、讨论、表达等活动,采用评价小助手赞赏卡成长星级等形式;课后拓展环节,运用作业评价单阅读打卡语文实践活动记录等方式,延伸评价触角至课外实践。构建三级评价实施体系:班级层面,建立语文学习成长档案袋;年级层面,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层面,搭建语文学习成果展示平台。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开发语文学习评价小程序,实现评价数据实时记录与分析,生成直观评价报告。

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陶罐和铁罐》教学为例,教师围绕寓言故事特点,构建全程性多维评价模式。课前学生通过预习平台完成故事初读任务,标注不理解词句,提出问题,平台自动记录学习数据,教师根据数据调整教学重点。课中采用递进式评价链:先是角色理解评价,学生分组扮演陶罐或铁罐,通过对话表演展示对人物性格理解,全班投票评选最佳表演组;然后是寓意探究评价,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享环节,探究故事寓意,教师通过智慧问答卡记录学生思考深度;最终是生活联系评价,学生分享现实生活中类似经历,同伴给予评价。课后开展寓言创作接力赛,学生自创寓言故事,班级展示,互评互学。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构建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体系,必须突破传统评价局限,创新评价理念方法。通过分析当前评价现状问题,提出多元主体参与、丰富评价内容、创新评价方式、优化评价时机、建立分层标准等策略,并落实到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实践中,形成系统化评价实施路径。科学合理评价体系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方法改进。未来应进一步探索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强化评价反馈功能,构建更加完善信息化评价工具,推动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向更加科学化、个性化、发展性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李晶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J].格言(校园版),2024,(27):23-25.

[2]詹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J].天津教育,2023,(34):162-164.

[3]陈秀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2023,(20):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