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创意数学作业设计,让学习更有趣

作者

吕洪娟

尚志市亚布力林区中学 邮编:150036

摘要:本文从当前高中数学作业现状切入,分析传统作业模式局限性,探讨“三新”背景下多元化高中数学作业设计路径。文章提出创新思维与多元实践结合策略,强调深度思考与融合应用重要性,旨在构建趣味性、实用性、挑战性兼备作业体系。通过作业形式创新、评价方式多样化、学科知识融合,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能力培养,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激发学习兴趣,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多元评价

引言:随着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深入推进,高中数学教学面临重大转变。作业作为课堂教学延伸,扮演着巩固知识、培养能力重要角色。然而传统作业过分强调知识点训练,忽视创新思维培养与实际应用能力提升。本文立足“三新”背景,探索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新思路,旨在构建多元化、个性化、趣味化作业体系,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激发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

一、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高中数学作业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机械、评价片面等问题。大多数教师仍习惯采用课本习题加教辅材料模式,过分注重解题训练而忽视数学思维培养。作业内容多为固定答案习题,缺乏开放性探究任务,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欲望。评价方式主要关注答案正确与否,忽视解题过程价值,造成学生习惯性追求结果而非理解过程。这种模式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认为数学枯燥无趣。同时作业量大质低现象普遍,学生疲于应付大量重复性练习,难以形成深度学习。

传统作业缺乏分层设计,无法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需求,优等生感到缺乏挑战,学困生则因难度过高产生挫折感。作业批改方式也相对落后,教师工作量大,反馈不及时,学生无法获得有效指导。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纸笔作业已难以适应现代教育需求,需要转变。另外作业与实际生活脱节问题突出,学生难以感受数学实用价值,无法建立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跨学科融合不足也限制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发展,使其无法形成完整知识体系。这些问题共同构成高中数学作业改革迫切挑战,必须予以重视并寻求解决路径。

二、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与拓展

针对传统作业局限,创新思维导向下多元实践策略成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重点。作业类型应实现多样化,包括探究性、实践性、创造性任务设计,通过数学建模项目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分层作业设计理念必不可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提供基础型、提高型、挑战型三级作业,实现因材施教。评价方式需转向多元化,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体系,引入自评互评机制,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与批判思维。趣味性元素融入极为关键,通过设计数学游戏、数学魔术等激发兴趣。技术辅助作业应得到重视,运用相关数学软件可视化抽象概念。同时组织数学竞赛、数学展览等拓展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真正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另外情境化问题设计也值得关注,将数学概念融入现实场景,增强联系性,培养迁移能力。在作业反馈环节借助智能学习平台实现即时评价,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形成良性循环。

以人教版A版必修一第一章《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教学为例,设计条件关系探究情境作业。先引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条件关系,如下雨,地面湿,发烧,生病等简单例子,分析其中包含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关系。接着设计小组合作环节,每组选择一个数学命题,如四边形是正方形充分条件,分别从不同角度构建条件组合,制作思维导图呈现各条件间逻辑关系。进阶挑战部分能够要求学生自创数学问题,要求包含复合型条件关系,如设计一道关于函数单调性充要条件证明题。评价环节采用三位一体模式:自评(反思条件判断过程)、互评(组间交流评价)、师评(关注思维深度)。作业成果能够通过数学博客形式展示,学生将自己理解条件关系心得记录于线上平台,促进交流讨论。此类作业突破传统习题模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更易于理解掌握。

三、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提升与创新

深度思考与融合应用层面,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应更具前瞻性与系统性。跨学科融合作业项目值得大力推广,将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知识网络。生活情境嵌入应成为常态,选取学生熟悉场景设计作业,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问题链设计理念需加强,围绕核心概念构建递进式问题群,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项目式学习作业应得到重视,应该布置长周期探究性任务,让学生经历选题、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建立模型、分析结论完整过程。思维导图类作业有助知识体系构建,错题分析作业具独特价值,引导学生反思错误原因。可持续发展主题作业能拓宽视野,数字化作业平台建设不容忽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适应学习,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另外创造性思维培养需贯穿始终,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解法,构建非常规思路。作业设计应注重开放性,避免唯一答案模式,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同时情感体验也应纳入考量,通过数学史、数学美学等内容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情感认同,增强学习动力。

以人教版A版必修二第十章《概率》教学为例,设计随机现象调查与分析综合项目作业。该项目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现象观察,学生需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记录五种随机现象,如硬币抛掷、交通灯变化、商场顾客流量等;第二阶段为数据收集,学生使用手机APP或网络工具记录所选随机现象出现频率,每组现象观测不少于100次;第三阶段为模型建立,根据收集数据计算频率,分析与理论概率差异,探讨可能原因;第四阶段为应用拓展,学生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如体育中投篮命中率分析、生物学中基因遗传概率探究、经济学中风险评估等,撰写成一份小论文。整个项目贯穿两周时间,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概率从实验频率到理论模型转变过程,同时培养数据收集能力、分析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此类作业打破传统计算题局限,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真切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联系,培养应用意识与创新精神。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多元化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改革势在必行,应突破传统局限,构建创新体系。通过形式多样化、内容生活化、评价立体化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创新思维培养需注重开放性问题设计,多元实践则要加强实际应用能力。深度思考引导学生挖掘知识本质,融合应用则拓宽数学学科边界。未来作业设计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信息化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教学。作业不仅是知识巩固工具,更应该成为思维发展平台、能力培养场所。

参考文献

[1]杨滢.优化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C]//北京国际交流协会.2024年第三届教育创新与经验交流研讨会论文集.新疆乌苏市第一中学;,2024:202-204.

[2]张文姝,李世文.“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性探究[J].中学数学,2022,(23):82-84.

[3]殷兆凤.“双新”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探究[J].现代教学,2022,(Z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