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英语读写教学助力高中生在国际视野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探讨

作者

陈铭

鹤壁市高中 45803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英语读写教学如何帮助高中生在国际化背景下有效讲述中国故事。探究聚焦三个主要方面: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下中国文化认知能力、整合中国元素于英语读写素材、构建中外文化融通表达体系。通过分析当前英语教学现状,提出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英语读写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本文对于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且能讲好中国故事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英语读写教学;高中生;国际视野

一、培养国际视野下中国文化认知能力:英语读写教学目标定位

英语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与文化认同感双重任务,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世界观形成关键期,英语读写教学需超越单纯语言技能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在国际语境下理解、认知并表达中国文化能力。国际视野下中国文化认知能力指学生能够从全球化角度理解中国文化内涵,洞察中西文化差异,并通过恰当英语表达方式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此能力培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审视中国文化,理解其历史底蕴与时代特征,同时借助英语思维模式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发现其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点。

目标定位方面,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四项核心素养:深厚中国文化底蕴、客观国际比较视野、跨文化思维能力及英语表达技巧。通过设计针对性读写任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辨识中西文化差异,分析国外受众对中国文化理解障碍,探索有效传播策略。例如,在阅读环节引入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外文报道,分析其叙述角度与表达方式;在写作环节鼓励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乡变化,表达个人对中国发展看法。这种目标定位强调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通过读写实践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感知力、理解力与表达力,为学生未来参与国际交流奠定坚实基础。

二、整合中国元素于英语读写素材:课程资源优化策略

英语读写教学成效取决于课程资源质量,现有英语教材中西方文化素材占比过大,缺乏中国元素,无法满足高中生讲述中国故事需求。英语教师需努力整合中国元素进入教学素材,创设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符合国际传播标准教学资源库。课程资源优化应采取本土化与国际化双重策略,即从现有教材出发,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发展、社会生活等元素与英语读写知识点有机融合,使学生既能接触世界文化精髓又能学习表达中国文化方法。优化策略重点在于挖掘-重构-延展三步法,一是挖掘教材内隐含中外文化连接点,二是重构教学内容增加中国文化比重,三是延展课外资源补充中国文化表达训练。课程资源优化不仅需教师主导编选,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发现,形成师生共建中国文化素材库,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分析,培养学生从国际视角解读中国文化特色能力。

北师大版必修一第二单元SPORTS AND FITNESS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通过挖掘、重构、延展三步法实现中国元素融入。挖掘阶段,教师发现该单元虽介绍各国体育运动,却缺乏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因此应当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太极拳、武术等中国传统体育术语英文表达,让学生理解其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重构阶段,教师应当将原教材中西方健身饮食习惯内容替换为中医养生理念,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东西方健康观念差异,在讨论中培养跨文化思维;延展阶段,教师设计中国体育精神主题写作,让学生查阅中国奥运健儿事迹,分析中国体育文化精神内核,撰写英文介绍文章,通过国际赛事报道视角讲述中国体育故事。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能够借助中国功夫电影片段,如《功夫熊猫》中中国武术元素国际化表达,激发学生思考如何让世界了解中国体育文化。学生通过完成My Favorite Chinese Sport写作任务,不仅提升英语表达能力,更形成对中国体育文化新认识,增强讲述中国故事信心与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构建中外文化融通表达体系:英语读写能力提升路径

构建中外文化融通表达体系需要将两种语言思维方式巧妙融合,引导学生从中国文化语境转换为英语表达框架。英语读写能力提升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跨文化思维转换能力,使其能够用西方人易于理解方式准确传递中国文化内涵。其一应注重培养词汇转化能力,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概念英文表达方法,包括直译加注释、寻找功能对等词汇或创造性意译等策略。其二需要关注语篇组织差异,中国人习惯先铺陈后点题,而西方读者更习惯开门见山,因此学生需学会根据目标读者调整表达结构。其三要培养学生修辞转换意识,中国文化表达常用典故隐喻,而面向国际读者时需考虑文化背景差异,选择共通性修辞手法或增加必要解释。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文化转码能力,既保留中华文化精髓,又能符合国际表达习惯,实现有效跨文化传播。这种中外文化融通表达体系建设需通过系统训练循序渐进实现,从初步认识文化差异到自如运用英语表达中国元素,培养学生在国际视野下讲好中国故事能力。

在北师大版必修三第八单元GREEN LIVING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探索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环保实践。阅读环节中,教师应当补充介绍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英文文章,与教材中西方环保理念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东西方生态观共通点与差异;听说环节应当组织中国传统节气与农耕文化英语演讲,让学生理解二十四节气蕴含环保智慧;写作环节设计家乡环保故事主题任务,鼓励学生用英语介绍本地环保成就,如垃圾分类新举措或河湖治理成果。通过翻译工作坊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翻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我国生态文明理念,体会准确传达中国思想难点并寻找解决方案。课后需要安排实地考察当地生态文明建设项目,收集素材后完成英文报告,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环保成就。这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在提升英语表达能力同时,培养生态文明意识与文化自信,使其能够理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并向世界有效传播,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播完美结合。

结论:英语读写教学助力高中生在国际视野下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从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下中国文化认知能力入手,通过整合中国元素于英语读写素材,构建中外文化融通表达体系。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英语读写教学全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未来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完善课程资源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培训,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为培养能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人才提供支持。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更能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贡献教育力量。

参考文献

[1] 徐永霞. 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目标的高中英语以读促写课例分析[J]. 广西教育,2023(20):121-124. DOI:10.3969/j.issn.0450-9889.2023.20.032.

[2] 李长余. 依托教材挖掘文本讲好中国故事 ——例谈在读写教学中培养英语核心素养之文化意识[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5):21-22.

[3] 祁翎. 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和思考[J]. 教师,2020(11):44-45. 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0.11.020.

本文系2024 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依托英语读写教学提升高中生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JCJYC2405zy061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