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检测分析技术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
茆训龙
紫东文旅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文物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信息与价值。然而,岁月侵蚀、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因素致使众多文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迫在眉睫。X射线检测分析技术凭借其独特的穿透性、无损检测特性以及对文物内部结构成像的能力,在文物保护修复领域崭露头角,为文物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视角。本文深入剖析X射线检测分析技术的原理与特性,详细阐述其在陶瓷、青铜器、书画、古建筑等多类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旨在为推动X射线检测分析技术与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深度融合提供全面且深入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X射线检测分析技术;文物保护修复;应用
1绪论
文物保护修复旨在延续文物生命、还原历史风貌,传统的文物检测手段多局限于表面观察与简单的物理测量,难以窥探文物内部隐藏的奥秘,如内部结构缺陷、修复痕迹、材质分层等信息[1]。X射线检测分析技术能够穿透文物表面,捕捉内部细微变化,为精准修复提供关键依据,从根本上革新了文物保护修复的工作模式,成为现代文物保护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之一。
2X射线检测分析技术的原理与特性
2.1原理
X射线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具有较高能量,当X射线穿透物体时,会依据物体内部不同材质、密度以及厚度的差异,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物质密度越大、原子序数越高,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越强,透过的X射线强度就越弱。探测器接收穿透文物后的X射线,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重构出文物内部结构的影像,呈现出文物内部诸如构造、材质分布、病害状况等信息,由此已掌握文物内部信息[2]。
2.2特性
2.2.1无损检测
X射线检测无需对文物进行切割、拆解等破坏性行为,只需将文物置于射线源与探测器之间,即可获取内部信息,这对于珍贵且脆弱的文物至关重要,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文物的原始完整性,避免了二次损伤,契合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原则。
2.2.2.高穿透性
能够穿透一定厚度的文物材料,可突破文物表面装饰层、锈蚀层等遮挡,洞察内部核心结构。例如,对于厚厚的陶瓷胎体、青铜器致密的金属本体,X射线均可深入探测,揭示隐藏在深处的裂缝、孔洞或修补痕迹。
2.2.3微观结构成像
具备分辨文物内部微观细节的能力,可清晰呈现出毫米甚至微米级别的结构特征,如书画纸张纤维走向、青铜器晶相结构、陶瓷釉层与胎体结合界面等细微之处,为文物保护修复专家提供精细资料,辅助制定精准修复方案。
2.3重要性
X射线能够穿透文物本体,使考古人员无需破坏文物就能观察到其内部的结构和构造。通过分析 X 射线图像中显示的文物内部结构特征,能推断出文物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许多文物表面看似完好,但内部可能存在因年代久远、环境因素或外力作用导致的损伤。X射线检测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这些内部病害,如石雕文物内部的裂隙、空洞,木质文物内部的虫蛀、腐朽区域等。在文物修复过程中,使用X射线检测可以评估修复材料的填充情况、修复工艺是否达到预期效果。X射线检测分析技术可以提供文物内部结构和成分的详细信息,通过与已知的真品或相关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帮助鉴别文物的真伪。
3X射线检测分析技术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
近年来,X射线相关的检测分析技术在文物保护修复研究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在基体材料和质变产物成分与物相分析、文物埋藏环境和保存环境的成分分析、保护修复材料与技术的选择及评估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文物预防性保护和保护修复处理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数据支持。
3.1陶瓷文物
陶瓷文物在烧制、出土、流传过程中易出现各种问题,如胎体裂缝、釉层剥落、内部气泡分布异常等。运用X射线透视成像技术,可清晰展现陶瓷胎体内部结构。以一件宋代官窑瓷器为例,表面看似完整,但在X射线影像中却发现了一条细微的贯穿性裂缝,从胎体内部延伸至釉面,这为后续修复指明了关键问题所在。修复人员依据X射线检测结果,采用合适的粘结剂,通过精细的注浆填充工艺,对裂缝进行修复,确保修复后结构稳定,同时避免对外观造成过多影响。对于有修复史的陶瓷,X射线还能揭示历次修复留下的痕迹。一些老瓷器经过金缮、锔瓷等传统修复方法处理,内部的锔钉、填充材料在X射线影像下一目了然,帮助修复人员判断原有修复是否稳固、合理,若存在问题可及时调整修复方案,重新加固或优化处理,延续陶瓷文物寿命。
3.2青铜器文物
青铜器历经岁月,常见问题包括锈蚀侵蚀、内部铸造缺陷、铭文磨损等。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XRF)可用于青铜器材质成分分析,通过检测X射线激发文物表面元素产生的特征荧光,确定青铜器中铜、锡、铅等主要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推断其铸造年代、产地信息,为文物研究提供重要线索。在青铜器锈蚀检测方面,X射线探伤技术大显身手。由于锈蚀区域密度与金属本体有差异,X射线影像中能清晰区分。如一件商周时期青铜鼎,表面布满锈蚀斑块,X射线检测发现鼎足内部存在严重锈蚀空洞,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鼎足断裂。修复人员据此制定除锈方案,采用化学除锈与机械除锈相结合,精准去除锈蚀部分,填充保护材料,防止进一步损坏。此外,对于青铜器上模糊不清的铭文,X射线成像能穿透锈蚀层,使铭文笔画隐约显现,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对磨损铭文进行修复还原,重现历史文字信息,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
3.3书画文物
书画作品材质脆弱,易受虫蛀、水渍、霉变等损害。X射线摄影可用于检测书画内部纸张状况,如纸张厚度变化、纤维断裂、修补痕迹等。一幅明代山水画,因长期保存不当,出现多处水渍污渍,表面修复后担心内部纸张受损影响长期保存。经X射线检测,清晰看到纸张内部纤维虽有部分受潮变形,但整体结构尚好,为后续修复保护措施提供了依据,如采用合适的干燥、脱酸处理方法,确保纸张恢复稳定状态。在书画装裱修复中,X射线能辅助判断装裱层次结构,识别衬纸、背纸与画心的贴合情况,检测是否存在空鼓、脱层现象。若发现问题,修复人员可针对性地揭开重裱,调整装裱工艺,保证书画平整牢固,延长其保存年限。X射线照相技术可以检测纸质文物内部是否存在虫蛀孔洞、折痕等问题,以及纸张的厚度变化。对于一些带有夹层或粘贴修复痕迹的纸质文物,X射线成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内部结构,帮助修复人员了解文物的修复历史和现状。
3.4古建筑文物
古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但其木构件易腐朽、虫蛀,砖石结构可能存在裂缝、空洞等隐患。X射线CT技术应用于古建筑木构件检测,可生成三维立体图像,全方位展示木材内部纹理、腐朽部位、虫蛀孔洞分布及大小,为木构件修复更换提供精确指导。例如某古庙宇大殿的梁枋,外表看似无恙,经X射线CT扫描发现内部已被白蚁蛀蚀严重,形成多处连通空洞,维修人员依据检测结果及时更换受损梁枋,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对于古建筑砖石墙体,X射线探伤能检测墙体内部砌筑质量、裂缝走向及深度。如古城墙修复项目,通过X射线检测,明确城墙内部因地基沉降产生的裂缝分布,采用灌浆加固等方法,精准修复裂缝,增强墙体稳定性,让古建筑得以延年益寿[3]。
结论
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更为全面地获取文物信息,为保护修复方案奠定基础。X射线检测分析技术必在文物保护修复领域发挥着卓越的作用,X射线检测分析技术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从陶瓷、青铜器到书画、古建筑,它贯穿于各类文物保护修复环节,凭借无损、高穿透、微观成像特性,精准洞察文物内部,辅助制定科学修复方案,有效延续文物生命,挖掘文物深层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军平,宋朋遥,刘靓,等.X射线探伤成像检测对青铜文物特征的研究——以青岛市黄岛区博物馆馆藏青铜文物检测分析为例[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2,(04):87-96.
[2]张雪雁,高飞,尚素红,等.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2,(03):91-96.
[3]胡瑞,束梦盼,龚固.X射线探伤技术在金属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J].大众考古,2020,(06):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