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策略探究
吴军发
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侨光中学 362314
摘要:本文聚焦深度学习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探究,分析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问存在问题,探索深度学习理念指导下课堂提问转变。通过构建多层次高中历史课堂提问体系,明确提问类型与功能,确立提问实施流程与原则。进而优化高中历史教师提问实施路径,强化师生互动反馈机制,提升历史思维培养效果,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历史;课堂提问
引言:深度学习是现代教育理念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核心理念,强调学习深度与质量,注重培养学生高阶思维。高中历史学科具有鲜明人文特性与思维培养功能,课堂提问则是教学互动重要方式。传统历史课堂提问常流于形式,缺乏深层次思维引导。基于深度学习视域探究高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策略,对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发展,提升历史素养具有重要价值。
一、解析深度学习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理念转变
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历史课堂提问必须突破传统模式限制,实现从知识传授向思维培养转变。传统历史课堂提问多聚焦史实记忆,缺乏对历史思维培养,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激发深层次思考。深度学习背景下历史课堂提问应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历史思维培养,注重问题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解释与评价。教师提问需从记忆型向理解型、分析型、评价型以及创造型递进,形成完整思维链。历史课堂提问应紧密联系学科核心素养,突出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四大素养培养目标,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形成完整历史认知框架。
课堂提问设计应注重深层次历史因果关联挖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促进跨时空历史比较分析。教师提问需考虑学生认知特点,设置适当认知冲突,创造思维跳跃空间,激发学生历史探究兴趣。深度学习视域下历史课堂提问应打破简单知识获取模式,转向培养学生历史批判性思维、历史解释能力与价值判断能力,实现历史学习认知深度提升。提问应关注学生历史思维发展全过程,注重提问开放性与延展性,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历史认知与观点表达。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课堂提问需突破传统限制,强化跨学科联系引导学生从多元视角审视历史问题,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二、构建深度学习导向的高中历史课堂提问体系
深度学习导向高中历史课堂提问体系应包括多层次提问类型形成完整提问框架,基础性提问希望能够检验学生对历史基本事实掌握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础史实,为后续深层次提问奠定基础。理解性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与史实含义,通过释义、概括、解释等方式促进学生对历史内容深入理解。分析性提问鼓励学生探究历史事件因果联系,比较不同历史现象异同,分析历史人物行为动机,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评价性提问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价值判断,形成历史评价标准,培养学生价值判断能力。创新性提问激发学生历史想象,通过假设性历史情境,培养学生历史创造性思维。
以高中历史必修上第一单元《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教学为例,教师需要构建层级递进提问体系:教师提出秦统一六国时间、顺序及重要战役基础性提问,检验学生对统一过程基本史实掌握,继而提出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目标及内容理解性提问引导学生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实质。设计秦朝统一措施相互间关系分析性提问引导学生探究秦朝统一措施间内在联系,如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与巩固统一关系。提出秦统一对我国历史发展影响评价性提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秦朝统一历史意义,设计假如秦始皇未能推行郡县制,我国历史将如何发展创新性提问,激发学生历史想象与历史思辨能力。教师需要通过天下共苦秦久矣这句话反映了秦王朝何种统治特点情境式提问,引导学生分析秦朝统治特点与灭亡原因。教师还需要设计秦统一与春秋战国诸侯兼并有何本质区别比较分析提问,促进学生对统一国家形成历史意义深入思考。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深度学习环境中高中历史教师提问实施路径
教师需创设民主平等课堂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回应提问,消除学生回答心理障碍。提问前应做充分准备,明确提问目标,设计提问层次预设可能答案,提高提问针对性。教师应注重提问技巧,合理运用等待时间,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空间,避免过早干预。针对学生回答应采取积极回应策略,适时给予肯定鼓励,对错误回答进行引导性纠正,维护学生自尊心。深度学习环境下提问应注重师生互动反馈,根据学生反应调整提问策略,实现教学动态调整。教师应合理分配提问机会,照顾不同学习能力学生,避免提问集中现象。提问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间对话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促进学生间思维碰撞。教师应善于处理学生回答中意外收获,把握教学契机,展开深入探讨。
以高中历史必修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教学为例,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提问实施路径:教师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武昌起义、孙中山资料,课堂开始时提出辛亥革命爆发历史背景问题,采用全班讨论方式,给予学生3-5分钟思考时间,引导学生从社会矛盾、外部压力、革命思想传播等多角度回答。当学生回答清朝统治危机时,教师需要适时追问为何此时民族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阶级变化与革命关系。针对学生回答中可能出现混淆革命派与立宪派主张情况,教师不直接否定而是通过革命派与立宪派政治主张有何本质区别提问引导学生自我纠正。在讨论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环节,教师需要设计辩论式提问:辛亥革命是否完全失败,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全面思考革命局限性与历史贡献。课堂后半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比较辛亥革命与此前太平天国运动异同,分析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发展脉络。教师全程注意观察学生回答情况,对表现优异学生进行及时肯定,对理解偏差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通过设置递进式提问链引导学生从辛亥革命事实认知,到革命性质分析再到历史意义评价,到历史启示总结,实现历史思维层层深入。这一提问实施路径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强调思维训练,体现了深度学习理念。
结论:通过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提问序列,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分析、评价与创造性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深度提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民主平等课堂环境,运用科学提问技巧,注重师生互动反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探究,实现历史学习深度与广度统一。深度学习视域下历史课堂提问改革关键在于提高教师提问设计能力与实施水平,推动历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羽彤. 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历史问题链教学研究[D]. 江苏:苏州大学,2023.
[2] 程景华. 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效益的优化设计[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15):108.
备注:【本文系南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 “ 指向深度学习的历史问题链设计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NG1454-108)”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