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路径探究

作者

马春桃

土默特左旗教育局0101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核心素养理念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新指南。本文从当前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其中存在困境,包括传统教学思维惯性、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及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创新思路构建适合核心素养培养模式,整合多元资源优化教学途径。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习、情境式教学引发思考、多维互动激发创新等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路径

引言:核心素养作为新时代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实施核心素养教育,不仅关乎语言能力培养,更关系学生人文底蕴、审美情趣与创新思维形成。然而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探索有效教学路径。本文基于教育实践经验,结合核心素养理念,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路径,旨在提供可行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聚焦现状,把握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困境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形成固化思维模式,忽视核心素养培养。课堂中教师往往过分注重文本解读,忽视学生主体地位,限制思维空间,造成语文学习兴趣下降。很多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触及学生内心,缺乏情感互动与价值引导。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理解不够深入,停留于表面认知,无法将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专业能力不足导致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与实效性,难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教师评价机制仍侧重知识考核,忽视能力评估,导致教师为应对考试而放弃核心素养培养。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差距明显,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硬件设施局限制约教学活动开展,软件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家校协同不足,家长教育理念滞后,对核心素养认识不足,配合度低。课程衔接不够紧密,各年级教学目标割裂,缺乏整体规划,影响核心素养持续培养。教师团队协作意识不强,学科间壁垒明显,跨学科融合教学难以实现。

二、创新思路,构建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模式

思维导图引领学习模式可引导学生围绕文本核心绘制知识网络,梳理脉络,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情境体验式教学将抽象内容具象化,创设贴近生活真实情境,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体验。多维互动讨论改变单一师生问答形式,设计小组讨论、辩论会、读书沙龙等多样化活动,营造平等开放交流环境,通过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思维。项目学习模式设计综合性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成果展示等环节,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翻转课堂颠覆传统教学流程,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节奏,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数字化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学习空间,提升效率。多元评价突破单一考试局限,结合自评、互评、档案袋评价等方式,全面客观评估学生成长。

以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课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巧妙运用思维导图与情境体验相结合方式,激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课前教师引导学生绘制称象难题思维导图,思考可能解决方案培养发散思维。课堂伊始创设情境:皇宫里来了一头大象,可是没人知道它有多重,曹操想知道答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称量方案。随后展示曹冲智慧解法,引导学生思考核心原理:物体平衡置换原理。接着开展小小发明家活动,让学生利用教室物品模拟称象场景,亲身体验问题解决过程。学生用小船装小石块,再换成大铁球,感受置换原理激发科学探究兴趣。教师巧设问题:曹冲为何能想出这个办法?引发深层思考。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曹冲观察、思考、实践过程,感悟创新精神。课后设计拓展任务:找一找生活中应用物体平衡原理例子,将课堂知识迁移至实际生活。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整合资源,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

校本课程资源库建设应针对核心素养各维度,编写特色校本教材,开发主题阅读单元,补充拓展现有教材内容。校园文化资源拓展利用图书角、阅读长廊等物理空间,营造浓厚阅读氛围;组织文学社团、诵读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丰富语文实践场景。社区资源挖掘通过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开展实地考察;邀请名人学者、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讲座分享,拓宽视野。数字化资源整合引入优质网络课程、学习软件等,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区域教学资源库,促进优质资源流通。家校协同通过举办家长工作坊,统一教育理念;设计亲子共读活动,形成阅读合力。跨学科资源整合打破学科壁垒,与数学、美术等学科联合开发主题课程;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培养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通过组织集体备课、教学沙龙等活动,促进经验交流;开展校际联动,实现资源互补。

以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为例,教师应该全方位整合资源,打造深度学习体验。课前整合数字资源,收集多版本《守株待兔》动画、绘本,制作微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课堂中融合校园文化资源,将班级打造成成语故事会情境,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生动演绎故事情节。教师巧妙引入社区资源,邀请社区老年书法家现场书写守株待兔四字成语,讲述其人生经历中关于坚持与创新关系理解,使抽象道理具体化。课程设计中融入跨学科元素,结合美术让学生绘制守株待兔情景画,体会农夫等待心理;结合科学课知识,讨论野兔生活习性,分析农夫做法缺乏科学依据。教师还应该整合家校资源,设计家中成语故事搜集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探索成语背后智慧。利用校本资源,组织成语智慧大闯关活动,将《守株待兔》与其他类似寓意成语如刻舟求剑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团队协作开发寓言故事教学资源包,包含情境创设材料、思维导图模板、拓展阅读建议等,实现资源共享。

结论: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路径探究需立足现实困境,从创新教学模式与整合多元资源两方面着手。思维导图引领学习、情境体验式教学、多维互动讨论等创新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与思维深度;校本课程资源库、校园文化资源、社区资源等多维整合为教学提供丰富支撑。未来教学实践中应继续深化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推动核心素养培养精准化、个性化发展,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时代需求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苗青.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J].天津教育,2024,(09):44-46.

[2]李晓娟.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读写算,2024,(01):49-51.

[3]黄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3,(29):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