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衡水市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郭丹 石龙 王永庆 石宝军

衡水学院(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基地) (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信息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区域信息化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立足衡水市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现状,探讨了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即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和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从而促进区域经济信息化发展整体实力稳步提升。

关键词:衡水市;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061.5;F224.13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为县域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信息素养和资源获取能力。信息化提升还能提高县域生产效率、投资与消费效益,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因此,加快县域经济信息化(数字经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区域信息化相关理论

1.信息化发展理论

信息化发展理论研究如何利用信息、知识资源,依托计算机和数字,通过信息处理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它强调信息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融合,注重资源共享、技术普及、产业培育、安全保障和人才培养。区域信息化则是根据地区特点,发展信息产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和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等一切领域,提高地区服务功能和人民生活水平,加速地区实现现代化的进程[1]。

2.县域经济理论

县域经济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经历了从农业为主到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及新型城镇化的演变,现聚焦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它研究县域经济发展规律,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基本单位,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农村工业和服务业为支撑,以城乡互动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形态[2]。县域经济关乎居民福祉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

二、衡水市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现状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23年底,衡水市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39.1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94.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达44.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17.5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82.9万户,比上年末净增10.5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176.3万户,比上年末净增9.7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数457.3万户,比上年末净增19.4万户。到2025年,县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3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项目达到30个,每百户家庭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达到99部,100M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达到100%,建成5G基站6000个,完成对城区人员聚集区域深度覆盖,实现衡水全域广覆盖[3]。由此可见,衡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为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县域科技创新能力

县域特色产业是衡水的支柱产业。根据2024年河北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结果,从评价得分情况看,廊坊市县域创新能力平均得分达到85.9分,位居全省首位,衡水平均得分虽高于全省平均得分,但与县域创新能力强市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从级别分布情况看,在2024年全省82个A类县中,石家庄达到了13个,占据优势地位;廊坊A类县占全市县域数量的比重最大,70%的县为A类县;衡水A类县仅有6个,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仅处于中等水平。从级别跃升情况看,29个县实现了级别跃升。其中,邢台由B类跃升至A类的县数量最多,衡水县域虽全部集中在A类和B类[4],但逐步实现县域由B类跃升为A类,才能进一步提升衡水市县域科技创新能力。

3.政府信息化政策

近年来,衡水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政策,以推动城市信息化进程,提升政府服务效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根据顶层设计,衡水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信息化建设的号召,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了《衡水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和《数字衡水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战略规划,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衡水市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政策支持。

4.信息化人才培养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衡水市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鉴于此,衡水市在《衡水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要引进高精尖人才,培养“数字英才”,重视人才战略的整体规划和布局,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强我市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促进人才的高效汇聚和流动。同时,依托重大工程项目,鼓励校企合作,引导职业学校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大力培育既精通业务技能又熟悉信息化知识的“数字英才”。该策略极大地推动了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衡水市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衡水市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路径

1.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的基石。优质的信息基础设施能够为县域经济各个领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从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到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升级,再到服务业的数字化创新,都离不开高速、稳定的网络支持。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还能够极大地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它不仅能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竞争力,吸引产业集聚,还能催生新产业和商业模式,促进经济增长。衡水作为河北经济较落后地区,县域经济信息化滞后。因此,衡水政府与企业需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网络覆盖率和传输效率,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以营造良好信息化环境,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2.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衡水县域依托丰富的特色产业资源,通过信息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有效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衡水县域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系统,优化创新资源配置,降低企业创新门槛,鼓励县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同时,政府还需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创新项目能够迅速落地实施。并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县域科技创新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制度保障。

3.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对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衡水市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旨在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和升级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资金补贴、技术支持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支持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税收优惠可以减轻企业税负,提高其在信息化投入上的积极性;资金补贴则能够直接降低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成本,加速其信息化进程;技术支持则能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帮助,确保其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4.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

人才是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要素。衡水县域政府与企业需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通过联合办学、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并通过定期举办信息化技术培训班、开展信息化应用实践活动等方式,对现有企业员工加强现有员工信息化培训,以提升信息化素养和技能。这将有助于员工更好地适应信息化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这些人才将能够成为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为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储备了更多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林爱珺,莫继严.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路径与时代贡献[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5(05):25-34.

[2]张学良,周泽林,汤新云.推动我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J].财贸研究,2023,34(06):1-8.

[3]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衡水市数字经济发展 “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EB/OL].https://www.gcs66.com/document_detail/58991.html,2022-09-25.

[4]长城网.2024年河北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结果发布——平均得分廊坊最高[EB/OL].https://heb.hebccw.cn/system/2024/12/25/102015238.shtml,2024-12-25.

【作者简介】郭丹(1987.04-),女,汉族,河北省深州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衡水学院(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基地)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2024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4143);衡水学院校级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4XJZX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