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联系、价值及路径
苏敏
贵州师范大学、550025
摘要:本文概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联系、价值及实施路径。融入该方法论能增强思政课的科学性、系统性,并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实施路径包括优化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待教育对象与选择恰当的方法,旨在培养具备科学思维和时代使命的新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大中小思政课程;一体化
引言
马克思曾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而对于其方法论的研究更是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丰富,包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追求科学探索与批判性思维的高度统一,倡导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不少调查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思政课教学中以及大中小学各学段之间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存在脱节现象,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融合。近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正稳步前行,应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核心,系统梳理其融入思政课的关联性,深入挖掘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价值意蕴,并积极探索其有效的实施路径,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关联性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现出深刻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体现在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社会的全方位融合[1]。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各有侧重,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其中。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能理解其方法论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这一融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思政课程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2]。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指导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和科学的实践指导力,成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指导。它贯穿于思政教育的全过程,为各学段的教学提供了统一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原理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精神。同时,该方法论强调的跨学科融合和国际视野,也极大地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深入开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思政课一体化课堂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的主要场域
思政课一体化课堂教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的主要场域,承载着系统传授和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使命。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平台,更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碰撞与智慧交流的场所。通过思政课一体化课堂教学,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理,理解其内在逻辑和理论体系,进而掌握运用该方法论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一体化课堂教学强调各学段之间的衔接与贯通,确保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都能获得连贯、递进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价值意蕴
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在理论层面,有利于弘扬科学家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现实层面,有利于加强学风作风建设,培育科技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科学的分析工具,思政课的有效授课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构建更加系统、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一融合还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一)理论意义
1.深化思政教育理论的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其深厚的哲学基础和严谨的逻辑体系,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其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仅加强了思政教育理论的科学性,更确保了思政教育在理论层面的严谨性和系统性。这一举措有助于构建一个科学、系统、连贯的思政教育理论体系,为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2.激发思政教育理论创新活力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引入,为思政教育理论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和分析工具,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指导。通过运用这一方法论,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思政教育的内在规律,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从而推动思政教育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3.促进思政教育理论的跨学科融合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广泛的学科交叉性,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紧密相连。将其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有助于促进思政教育理论与这些学科的交叉融合与互动。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理论内容,拓宽了思政教育的研究视野,还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和研究工具,推动了思政教育理论的跨学科发展[4]。
(二)现实意义
1.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这一方法论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分析社会现象、理解国家政策、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思政教育的内容,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2.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善于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这一方法论融入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中,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和深入践行。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教育无论是从小学到中学,甚至是大学,其教育效果都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在此过程中,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明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教学内容,把握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研究社会现象、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工具,其教学内容的明晰化至关重要。只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学生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准确运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其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
其次,把握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对于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贯穿于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思政课教学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应当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引导学生从初步了解、深入理解到系统掌握,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要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之中,首先要明晰其教学内容,这是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首要环节。
最后,在此环节中,需以大中小学生思政课中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为整体进行谋划,确保其内容安排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教学内容应循序渐进,提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精准性。
(二)明确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教学对象,尊重思政课一体化不同学段学生的差异性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对象,即要充分考虑并尊重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学生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上,更包括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需求和学习动机。因此,为了更有效地传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我们必须根据各学段学生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明确教学对象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尊重不同学段学生的差异性也是实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通过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确保思政课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间的有机衔接和相互贯通,避免内容的重复和断层。这有助于构建一个完整、连贯的思政课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融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效果的连续性
在推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融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教学效果的连续性至关重要。这一方法论的融合是基于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思政课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机衔接的追求。通过引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我们可以确保思政课在不同学段之间形成连贯的教学脉络,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和运用这一方法论来分析社会现象和解决问题。融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不同学段都接触到连贯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从初中阶段开始,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初步接触社会现象,了解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到了高中阶段,他们可以利用矛盾分析法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工具,深入剖析社会问题的根源和实质;到了大学阶段,则可以将这些方法论应用于更广泛的社会实践和国际视野中,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5]。
综上所述,融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教学方法,是提升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效果连续性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一方法论的融合,我们可以确保思政课在不同学段之间形成连贯的教学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结语
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融入思政一体化教学中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更能够为他们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能够确保思政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之间形成连贯、完整的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融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思政教育能够更紧密地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时代问题,思考社会发展规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现实感,更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和报国志,使他们更加坚定地走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张淑蔓,李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方法遵循[J].现代交际,2022,(02):95-101+123-124.
[2]龚月贤.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互动性研究[D].贵州大学,2020.DOI:10.27047/d.cnki.ggudu.2020.001414.
[3]李志广.科学家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探赜[J].辽宁教育,2024,(08):35-38.
[4]吴京平.雷锋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逻辑、价值及路径[J].林区教学,2024,(05):19-24.
[5]吕微.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J].科技资讯,2021,19(05):191-193.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09-5042-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