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认识图形》
毕小娟
山西省运城市人民路学校 邮编:044000
一、案例背景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等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一年级学生应初步认识常见几何图形,感受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积累空间经验。北师大版教材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通过实物操作、观察比较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知图形特征。本课《认识图形》作为第五单元开篇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并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二、案例描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并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基本立体图形;了解不同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能根据形状特征分类;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立体图形及其特征;能根据形状特征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准确感知并描述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理解立体图形与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百宝箱”,里面有许多有趣的物品。(拿出篮球、积木、魔方、盒子、饮料罐等实物)这些物品形状各不相同,你能把它们分一分类吗?
学生活动:观察物品,思考分类方法,小声讨论或举手发言。
教师评价:很好,大家都在认真观察这些物品。数学学习就需要我们有这样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初步分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会怎样给这些物品分类?为什么要这样分?
学生活动:
我想按颜色分。红色的放一起,蓝色的放一起...
我想按大小分。大的放一边,小的放一边。
我想按形状分。圆圆的放一起,方方的放一起...
教师引导:同学们的分类方法都很有创意!今天我们主要关注物品的形状。(展示教材图片)教材上的图片中有哪些物品?我们试着按照形状分一分类。
看看教材上小朋友们是怎么说的?“球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我把方方正正的放在一起”。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物品的形状特点?
学生活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品特征,如篮球是圆的,可以滚动、魔方是方的等。
3.认识图形
教师活动:请看教材下面的图,这些图形分成了四类: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指着每类图形读出名称)请大家跟读: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现在一起观察每种图形的特点。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与教师引导:
学生描述长方体:长方体有长、宽、高,像盒子一样
教师:是的,长方体像盒子,三个方向的长度不都相同。
学生描述正方体:正方体更方、正方体的所有边都一样长
教师:正方体六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所有棱长度相等。
学生描述圆柱体:圆柱体像饮料罐,上下是圆的
教师:圆柱体有两个圆形底面,侧面是弯曲的。立着放不会滚,放倒了可以滚动。
学生描述球体:球体是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
教师:球体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
4.分类游戏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学习的图形分类,将实物放入对应的框中。(出示四个分类框)这个橡皮是什么形状?应该放在哪个框中?
学生活动:回答:长方体,应放在长方体的框中。四位学生上台,选取物品,说明形状特征,放入对应分类框。
5.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请看教材练习部分。第一题'找朋友',请找出与图形形状相同的物品,用线连起来。第二题'填一填',请数一数不同形状的图形各有几个。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6.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请同学们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这些形状的物品,明天来分享。谁来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今天学习的图形?
学生活动:
长方体像盒子,有长有宽有高。
正方体六个面都是一样的正方形。
圆柱体上下是圆的,可以滚动。
球体是完全圆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
教师总结:今天大家表现得非常棒!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些图形,还能说出特征,找出生活中对应的物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大家能用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数学知识。
三、课堂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认识了四种立体图形,能说出基本特征并在实物中辨识。在认知方面,教学从熟悉实物入手,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在能力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及分类,培养了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情感方面,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了学习兴趣。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主体性,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循序渐进。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存在困难;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分类活动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下面几个改进策略:设计直观对比活动,比如让学生数一数各个方向的小正方形数量;提供更丰富的语言示范;增加小组合作环节;设计趣味性更强的拓展活动,比如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校园中寻找相应形状的物品。
四、教学探讨
本教学案例体现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通过生活中常见物品引入几何图形概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可感,促进学生建立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增强学习兴趣。教学活动设计应更多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真实情境,使数学学习更有意义。
空间观念培养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本案例通过多种感官参与的方式,如观察实物、动手操作、语言描述等,帮助低年级学生形成初步空间概念。教师需设计多样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空间经验,逐步发展其空间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