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引导策略分析
宋亚男
德惠市同太乡和平中心小学 130316
摘要:本文围绕“双减”背景,分析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从读物选择、方法指导、氛围营造、活动组织、家校合作等多个维度,探讨切实可行的教学引导策略,旨在助力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引导策略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为其留出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培养思维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双减”背景下,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引导,既能契合政策要求,又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通过广泛阅读,学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形式,积累大量词汇、优美语句和写作素材,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理解文章主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这些都为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不同作家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到各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双减”政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知识的平台。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读物,自主安排阅读时间和进度,独立思考问题。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丰富精神世界
优秀的课外读物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感受不同的人生体验,拓宽视野,丰富精神世界。通过阅读,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今中外的文化魅力,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引导策略
(一)精心筛选阅读读物
1. 契合学生年龄特点: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推荐合适的读物。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绘本,如《大卫,不可以》《猜猜我有多爱你》等,这类读物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世界,培养阅读兴趣。中年级学生开始有自己的阅读偏好,可推荐童话、寓言、科普读物等,如《夏洛的网》《十万个为什么》等,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高年级学生则可以接触经典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简·爱》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提升文学素养。
2. 兼顾多元主题:除了文学作品,还应推荐涵盖历史、科学、艺术等多元主题的读物,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例如,历史类读物《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科普类读物《万物简史》,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艺术鉴赏类读物《写给儿童的中国美术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1. 精读与略读结合:精读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理解每个字词的含义,把握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和思想情感。教师可以选择经典段落,引导学生进行精读训练,如分析段落中的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等。略读则强调快速浏览文章,获取关键信息。在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或书籍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略读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确定是否值得进一步精读。例如,在阅读科普读物时,学生可以先通过略读了解文章的主题和主要观点,再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进行精读。
2. 批注式阅读: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疑难问题、心得体会等进行批注。例如,在阅读一篇记叙文时,学生可以在文章旁边批注文章的六要素,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对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批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思维导图阅读: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提高记忆效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后,根据文章的内容绘制思维导图。例如,在阅读小说时,学生可以以人物为中心,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使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
(三)营造浓厚阅读氛围
1. 打造班级阅读文化:教师可以在教室设置图书角,摆放丰富多样的图书,并制定图书管理制度,鼓励学生自主借阅。定期更新图书角的书籍,保持学生的阅读新鲜感。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优秀读书笔记等,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带头阅读,为学生树立榜样,如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开展阅读主题活动:学校和班级可以定期开展各种阅读主题活动,如读书节、阅读分享会、故事大王比赛等。在读书节期间,组织学生开展图书义卖、读书漂流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阅读分享会上,让学生分享自己近期阅读的好书,讲述阅读感受,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欲望。故事大王比赛则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组织多样化阅读活动
1. 阅读打卡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打卡活动,要求学生每天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并在班级群里打卡。通过打卡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对于坚持打卡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如颁发阅读之星奖状、赠送图书等,激励学生持续阅读。
2. 亲子阅读活动:亲子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亲子阅读活动,如亲子共读一本书、亲子阅读手抄报比赛等。通过亲子阅读,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家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亲子阅读的指导建议,如如何选择适合亲子共读的书籍、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讨论等。
(五)强化家校合作
1. 沟通与培训: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计划和要求。定期组织家长培训,向家长传授科学的阅读指导方法,提高家长的阅读指导能力。例如,举办家长讲座,邀请教育专家或有经验的家长分享亲子阅读的经验和心得。
2. 反馈与监督:建立家校沟通机制,教师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阅读情况,家长也向教师反馈学生在家的阅读表现。双方共同监督学生的阅读进度,针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三、结论
“双减”政策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积极的探索和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柴志新.探索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J]. 才智,2020(04)
[2] 余佛金.扬起课内外阅读的风帆——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与整合[J]. 华夏教师,2020(12)
[3] 张怀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开展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