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路径

作者

赵广春

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校 136105

摘要:本文从挖掘红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拓展实践平台三个方面探讨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路径问题。通过分析现阶段高中思政课程中红色文化融入现状,提出构建多元化教学资源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等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学路径

引言: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蕴含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对培育青少年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作用。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学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思政课堂吸引力与感染力。然而目前高中思政教学中红色文化融入仍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活动缺乏等问题。

一、挖掘红色资源,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内容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蕴含丰富革命历史与精神财富,为思政教学提供了宝贵素材。挖掘红色资源应注重系统性与层次性,通过收集整理本地区革命遗址、历史文献、英模事迹等材料,建立多元化资源库;精选感染力强、教育意义深远典型案例,突出红色文化核心价值。突破学科壁垒,整合历史、语文以及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呈现红色文化全貌。关注时代发展,将抗疫精神、航天精神等现代红色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差异,设计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学习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长。通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思政课堂更加生动鲜活,增强学习吸引力与感染力。

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为例,教师需要从五个维度挖掘红色资源:结合我国早期关于民族问题重要论述与实践,如遵义会议、延安时期民族政策文献等历史资料,阐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通过收集整理成的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等重要历史事件图片、视频资料,展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与发展历程;邀请民族地区基层干部录制访谈视频,讲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本地区实施情况与成效。组织学生观看《十送红军》、《黄大年》等反映民族团结优秀影视作品,感受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历史。收集近年来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方面典型案例,展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时代焕发活力。这些鲜活红色资源既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涵与特点,又能增强民族认同感与爱国情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统一。

二、创新教学方式,深化红色文化育人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师需要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还原历史场景,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精选红色经典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背后蕴含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围绕红色文化主题设计系列学习项目,如寻访红色足迹、讲述革命故事等,实施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设富有感染力教学情境如观看革命影片、聆听红色歌曲以及朗诵革命诗词等开展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组织角色扮演、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推行体验式教学增强学习获得感。通过教学方式创新使红色文化教育从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有效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

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中《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学为例,教师需要采用四步教学法创新课堂:第一步情境导入,播放《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优秀文化节目片段,引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思考;第二步探究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调研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特点,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云端参观世界各国博物馆或文化遗产,比较分析各国文化表现形式与内涵特征;第三步互动交流,开展世界文化博览会主题活动,每组学生选择一个国家,设计展台,介绍该国文化特色,其他同学担任参观者,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文化多样性;第四步升华总结,组织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辩论赛,引导学生思考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既坚守文化自信又包容多元文化。此教学方式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有机融合,既有知识传授又有情感熏陶,让学生在多元文化比较中更加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独特价值与世界文明多样性意义,培养文化自信与世界胸怀,实现知识学习与价值认同双重目标。

三、拓展实践平台,构建红色文化教学体系

建立校内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营造浓厚育人氛围。在校园内设立红色文化展览馆、阅读角、宣传栏等,定期更新展示内容。成立红色文化研究社团,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利用校园广播、校报等媒介宣传红色文化知识,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开发校外实践基地,拓宽育人渠道。与当地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参观学习活动。邀请革命老兵、先进模范人物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红色精神魅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深化理论学习成果。开展寻访红色足迹、口述历史采集、红色文化传承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在实践中巩固提升理论学习成果。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建立红色文化网络学习平台,整合优质学习资源开设网络课程,组织线上研讨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学习常态化。健全评价激励机制,保障实践活动效果。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将红色文化学习实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范畴。设立专项奖励,表彰在红色文化学习实践中表现突出学生,激发学习动力。通过拓展实践平台构建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完整教学体系,实现知行合一育人目标,使红色文化真正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甘泉。

结论: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对培育青少年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具有独特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政教学需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通过挖掘红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深化育人效果、拓展实践平台构建教学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思政课堂吸引力与感染力,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未来工作中应进一步深化红色文化教育分析,探索更加科学有效融入路径,推动红色文化与思政教学深度融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肖钧文,陈东.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J]. 中国军转民,2024(19):200-202.

[2] 周娟. 浅析内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及路径[J]. 情感读本,2023(8):57-59.

[3] 许恩宝. 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意蕴、原则与路径[J]. 基础教育研究,2023(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