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李永香
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县街小学 614000
摘要:拓展性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现状,探究其实践路径,提出创新方法,旨在构建完善拓展性阅读教学体系。合理引入拓展性阅读能促进学生思维拓展,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语言表达水平。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整合多元资源创设良好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拓展阅读活动,实现语文教学全面提升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现状分析
引言:拓展性阅读作为语文教学重要补充,已逐渐受到教师广泛关注。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传统单一教材局限性日益凸显,拓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拓宽知识面、提升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应用展开讨论,从现状分析、实践路径到创新方法,系统探究如何有效开展拓展性阅读教学,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的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学校虽然认识到拓展性阅读重要性,却未能形成系统化教学模式,大多停留在简单推荐课外书目阶段,缺乏科学指导与有效评价。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阅读视野较窄,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阅读指导,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持久阅读兴趣。现有课程安排过于紧凑,拓展性阅读时间难以保障,常被视为可有可无附属活动,未能与常规教学有机融合。
阅读资源建设尚不完善,图书馆藏书更新缓慢,电子阅读资源配置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家校合作机制不健全,家长对拓展性阅读认识不足,未能形成良好家庭阅读氛围与习惯。学生方面则普遍存在功利性阅读倾向,过分关注与考试相关内容,忽视阅读兴趣培养与思维拓展,且阅读能力差异明显,部分学生缺乏基本阅读技巧与方法,难以开展深入阅读活动。评价体系单一,过于注重阅读量与知识考核,忽视阅读过程与情感体验,难以全面反映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情况。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阅读分散学生注意力,造成浅层次阅读现象普遍,深度阅读能力下降。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的实践路径
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实践,需构建科学完善体系,形成长效机制。重构课程框架,将拓展性阅读纳入正式课程计划,明确各年级阅读目标与内容,制定详细实施方案,保障必要课时,使其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优化阅读资源配置,建立层次分明图书体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精选优质读物,涵盖文学、科普、历史等多领域内容,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采用项目式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设计情境化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表达个人见解。构建立体式指导模式,从阅读前预设问题激发兴趣,阅读中引导关注重点难点,阅读后组织交流分享,全程给予适当引导与支持。开展多样化阅读活动,如读书会、主题阅读月等,创设浓厚阅读氛围;利用晨读、午读等时间段,形成常态化阅读习惯。加强家校协同,提升家长阅读指导能力,鼓励亲子共读,营造良好家庭阅读环境。
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为例,教师设计系统拓展性阅读路径,巧妙将教材要求与拓展阅读相结合,实现教学目标与阅读能力双提升。课前,教师根据教材推荐的名著,精选适合学生阅读的精彩章节与改编版本,制作推荐书目卡片,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同时教师创建古典名著知多少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相关知识与阅读指导,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课中教师设计“四大名著人物性格探索”主题活动,学生分组研读不同人物,通过人物性格分析表引导深入思考;组织穿越时空对话古人情境讨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想象与其对话内容,写下对话稿并进行角色扮演,生动体验古典人物精神世界;设计四大名著中的智慧辩论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课后教师引导学生记录阅读心得与感悟,组织学生轮流讲述自己阅读的精彩片段,鼓励学生根据原著风格续写故事情节。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的创新方法
创新拓展性阅读教学方法需融合现代教学理念与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与阅读热情。实施主题式阅读策略,围绕特定主题如自然探索民族精神等,精选相关书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培养联想能力与综合思维。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整合文本阅读、音频播放、互动讨论等功能,增强阅读趣味性;推行跨学科阅读模式,打破学科壁垒,将语文阅读与历史、地理、科学、艺术等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创设问题导向阅读框架,设计由浅入深问题序列,引导学生从识记理解到分析评价再到创新应用,逐步提升高阶思维能力。建构阅读共同体,通过小组合作阅读、角色扮演等形式,营造互助学习氛围,促进思想碰撞与智慧共享。推行个性化阅读指导,制定差异化阅读计划,提供针对性建议,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
以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学为例,教师运用多种创新方法,构建立体化拓展阅读体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神话故事,探究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内涵;同时推荐相关典籍,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通过神话探究小组活动,学生分工合作,搜集不同国家神话故事,比较中外神话异同,绘制神话人物关系图谱。教师还应该设计神话与现实跨学科学习单元,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地理资料,了解渤海形成历史;比较神话解释与现代科学解释差异;探讨精卫精神在现代社会中表现。创设精卫论坛,学生围绕精卫填海是否值得坚持与固执区别等问题展开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制作精卫填海微动画或数字故事,通过视觉化表达加深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改编《精卫填海》剧本,组织班级话剧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悟人物情感;组织走进博物馆实践活动,了解更多民间传说故事,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实现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阅读体验深入人心。
结论:拓展性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环节,具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拓展知识视野、提升思维能力等诸多功能。当前拓展性阅读教学仍存在课程定位不明确、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优化阅读资源配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家校协同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同时引入主题式阅读、信息技术辅助、跨学科阅读等创新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拓展性阅读教学效果。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应更加重视拓展性阅读价值,将其有机融入日常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霞霞.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23,(22):118-121.
[2]张莹.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2,(01):94-96.
[3]马亮.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1,(08):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