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策略研究
刘婷 黎英俊
广东省云浮市云浮中学 527300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心理教育渗透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发现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心理教育意识薄弱、方法单一等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多元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并从资源整合、评价改进角度构建完善心理教育体系。将心理教育融入历史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推动历史学科育人功能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心理教育;情境创设
引言:历史教学承载着传递知识与培养人文精神双重使命,心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与历史学科具有天然契合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心理教育,成为教师亟需思考探索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心理教育渗透现状,提出情境创设与方法运用、资源整合与评价改进等策略,为推动历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现状困境,问题表现
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心理教育渗透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一是教师对历史学科蕴含心理教育价值认识不足,习惯于知识灌输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调查显示,大多数历史教师虽然认同心理教育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却缺乏有效实施策略,导致心理教育流于形式难以产生实质效果。二是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心理需求与接受特点。许多教师沿袭传统讲授模式,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呈现,缺乏情感渲染与思想启迪,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无法建立与历史人物事件情感联系。而且课程评价体系偏重知识考核,忽视心理素质评估,客观上弱化了心理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地位与作用。总体而言,心理教育未能真正融入历史教学全过程,成为制约历史学科育人功能充分发挥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学生层面也存在明显问题表现,高中阶段学生虽已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但历史思维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加之受应试教育影响,学习方式偏向机械记忆,缺乏情感体验与批判思考。许多学生反映历史学习枯燥乏味,仅将其视为需要背诵知识点科目,未能感受历史魅力与人文精神。心理层面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然而现有历史教学难以满足其精神追求与心理需要,错失了利用历史素材进行心理引导良机。另外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学习压力大、情绪波动明显等特点,而历史教学未能充分发挥心理调适功能,反而因知识繁多加剧了部分学生学习负担。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历史教学效果,也制约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情境创设,方法运用
历史教学中情境创设与心理引导密不可分,通过精心设计情境能促进学生心灵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情境创设重在利用历史材料真实性和故事性,引发学生情感体验和思考,高中历史教学应当采用情境导入、角色体验、历史重演等多种方式构建情境。师生交互环节要注重启发引导,引导学生置身历史背景思考问题;同时多媒体技术运用可增强情境真实感与沉浸感,通过图像、声音及视频等手段再现历史场景。心理引导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应关注学生情绪变化,适时进行心理疏导与积极暗示;并以历史故事为载体传递积极心理能量,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心态。心理教育渗透需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心理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从而达到历史知识传授与心理素质培养双重目标。
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教学中,应当围绕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一主题创设情境渗透心理教育。课前让学生准备春秋战国时期六国分割局面地图和秦始皇统一后疆域图,课堂开始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统一对国家发展意义。随后安排学生分组扮演六国君臣与秦国重臣,模拟秦统一前夕各国应对策略辩论会,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立场思考问题,体验当时复杂政治环境下心理状态。教师应当重点引导学生探讨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表现出坚定意志与远见卓识,以及如何克服困难实现目标,从中感悟毅力和决心对人生成长重要性。针对秦朝速亡这一历史现象,组织学生讨论极端严苛统治对国家与民众心理影响,启发学生认识宽严相济治国理念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相通之处。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比较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与西方分裂割据状态差异,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实现历史知识学习与心理品质培养有机统一。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资源整合,评价改进
资源整合与评价改进是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关键环节,需遵循系统性、多元性与创新性原则。资源整合层面一是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将教材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提炼具有心理启迪价值历史素材。二是要拓展外部资源,包括博物馆、考古遗址等实体资源,以及网络媒体、数字档案馆等虚拟资源,形成立体化资源支持系统;同时要注重人文资源整合,邀请历史学者、心理专家、社区长者等走进课堂分享见解与经验。跨学科资源整合也不容忽视,可以与文学、艺术等学科建立联结实现知识融通与心理培育共进。评价机制方面应突破传统单一知识考核模式,建立包含知识维度、情感维度与心理素养维度综合评价体系;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方式,通过学习档案、情感日记及成长记录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发展状况。
在《选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丰富多样世界文化教学中,应当通过精心整合多方资源渗透心理教育。课前安排学生收集不同文明代表性建筑、艺术品图片,构建世界文化资源库。学习宗教与文化主题时邀请宗教学者介绍不同宗教心理慰藉功能,引导学生理解尊重多元信仰重要性;在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时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崛起》等纪录片片段,分析不同民族文化心理特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心理需求普遍性关系。教学评价环节设计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从中评估学生文化包容心态与民族自信心培养情况;并针对不同文明冲突话题,引导学生反思极端文化心理根源,培养和平共处意识。学期末组织世界文化嘉年华活动,各小组展示不同国家文化特色,从实践表现评价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与心理素养。
结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必然要求。针对现状困境与问题表现,本文提出情境创设与方法运用、资源整合与评价改进两大策略体系。将心理教育有机融入历史教学过程,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健全人格,提升历史学科育人实效。未来历史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将心理教育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推动历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洪娟.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46):179.
[2] 王怡凡.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研究[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20.
[3] 倪君. 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 浙江:杭州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