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生活实际的小学数学导思课堂核心素养培育探究

作者

骆青峰

义乌市新丝路学校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本文围绕基于生活实际的小学数学导思课堂核心素养培育展开研究,阐述将生活元素融入导思课堂对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通过结合教学实践案例,从教学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实践活动开展等方面,探讨在导思课堂中培育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与实施路径,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导思课堂;核心素养;培育

引言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生活实际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导思课堂,强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基于生活实际构建导思课堂,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培育核心素养。因此,探究基于生活实际的小学数学导思课堂核心素养培育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生活实际构建小学数学导思课堂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这些问题引入导思课堂,能够打破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运算时,以“超市购物结账”的情境为例,学生在熟悉的购物场景中计算商品价格的总和与找零,会更有代入感,从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主动投入到课堂思考中。

(二)深化知识理解

生活实际为数学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现实背景。当学生在导思课堂中面对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时,能够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在认识分数教学中,通过分披萨、分蛋糕等生活实例,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而掌握分数的含义,使数学知识不再枯燥难懂,而是变得生动具体,便于理解和记忆。

(三)培育核心素养

基于生活实际的导思课堂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例如,分析家庭每月水电费支出情况时,学生要从复杂的生活数据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逻辑推理分析费用变化的原因,通过数学运算得出具体结果,从而在实践中有效培育数学核心素养。

二、基于生活实际的小学数学导思课堂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学习位置与方向时,教师可以创设“校园寻宝”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校园地图,设定宝藏位置,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方向标识和位置信息寻找宝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方向和位置的数学概念,还在实际操作中发展了空间观念,培育了直观想象素养。

(二)设计生活化问题

问题是导思课堂的核心,设计生活化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提出“统计班级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问题,学生需要通过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最后用合适的统计图呈现结果。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运用统计方法,培养了数据分析观念,同时提升了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有效培育了数学核心素养。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比如学习了面积计算后,让学生测量自己房间的长、宽,计算房间的面积,并根据面积计算需要购买的地砖数量。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还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基于生活实际的小学数学导思课堂教学实施

(一)课堂导入环节

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授“小数的认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展示超市商品的价格标签,比如牛奶5.8元/盒、面包3.5元/个,让学生观察这些价格数据,并提问:“这些数字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自然地引入小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知识探究环节

在知识探究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自主探究。以“认识人民币”教学为例,教师可模拟商店购物场景,设置不同价格的商品,让学生用人民币进行买卖交易。学生在交易过程中,需要思考如何组合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来支付商品价格,如何进行找零计算。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人民币的换算和使用方法,还在实际操作中提升了数学运算和应用能力,培养了数感。

(三)巩固拓展环节

巩固拓展环节应注重知识的应用与延伸。在学习了“时间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天的活动时间,如起床时间、上学时间、吃饭时间、写作业时间等,然后制作成时间表。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将所学的时间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进一步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提升了综合素养。

(四)课堂总结环节

课堂总结不仅要回顾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如包装礼物盒、粉刷房间墙壁等。通过这样的总结,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强化数学应用意识,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积累生活经验。

四、基于生活实际的小学数学导思课堂核心素养培育的保障措施

(一)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提升教师将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能力至关重要。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分享生活化教学的经验和案例,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点,提高导思课堂教学质量。

(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在生活化学习情境中的参与度、问题解决能力、核心素养发展等方面。例如,通过观察学生在生活化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分析学生解决生活化数学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五、结论

基于生活实际构建小学数学导思课堂,是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设计生活化问题、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等策略,将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知识理解,有效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从课堂导入到总结的各个环节都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同时,通过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保障措施,确保导思课堂的有效实施。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继续探索基于生活实际的导思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西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实践探讨[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下).临沂第一实验小学;,2024:291-292.

[2]吕红艳,邱秀丽.新课标视野下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策略分析[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下).山东省济宁经开区疃里镇中心小学;,2024:337-339.

[3]裴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探讨[J].小学生(下旬刊),2024,(1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