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挑战·跨界:基于支点式学习的文言文教学创新实践
周紫璇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摘要: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支点式学习下的文言文教学坚守儿童本位,把握文体特征,提升学科素养,现将具有基础性、挑战性、跨界性的学习方法作为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支点,努力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关键能力,强化语用实践,助推文言文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支点式学习;文言文;关键能力;语用实践
文言文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蕴藏着丰富的哲理、智慧、情趣。学生学习文言文,对传承中华文化、汲取古代智慧具有深远意义。
一、靶向定位:精准文言文学习的价值指向
一是坚守儿童本位。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统编版教材中增加了文言文内容,目的也在于让学生多一些古典文化熏陶,发展智慧。文言文的教学不仅要源于儿童,为儿童发展服务;同时,要基于儿童,要充分关注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深度,考虑儿童的年段特点,立足于学情展开教学。
二是把握文体特征。入选统编版教材的文言文大都是短小精悍、读诵上口的名篇。由于文言文距离学生不仅有时空距离,而且没有了“活”的语言环境,因此,学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障碍,找寻适合学习文言文的支点,指导学生学习使用文体专属的支点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提升学科素养。不论文言文还是白话文,教学目的都指向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在读通、读懂、读好、读背文言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获得一定的解读文言文的方法,落实语文学科“积极语用”的教学理念,这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目标。[1]
二、实践探索:寻找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支点
潘新和教授说:“阅读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离开了文体,必然是不得要领的。”因此,不同文体的文章必须采用不同的教法和读法,从文体实现语文教学的本真。[2]针对文言文的文体特点,努力在实践过程中归纳普遍,发现特殊,建构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支点。
(一)找寻文言文学习的基础性支点
1.探究方案
探究方案是学生学习全新内容的重要支点,是教师了解学情,实现以学定教的重要途径。文言文探究方案的准备性学习内容涉及识记字词、课文朗读、关键词理解、资料搜集、我的疑问等五个部分。学生在上课前完成此部分,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课基础性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课堂中针对性地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常用学法
学生学习文言文有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在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渗透学习理解的方法,学生要积累常用的学法。
《司马光》教学镜头:聚焦学法
师:第一次理解文言文,遇到不懂的地方,你可以?
生1:根据注释。
生2:根据平时学习的经验猜一猜。
生3:查字典。
生4:联系上下文。
师:接下来,同桌之间,读一句,说一句也可以猜一句,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为我们讲故事。
师:说说看,学习理解了文言文什么感受?难不难?(有意思,根据注释再猜一猜,也不难)
我们发现,教材中的文言文都附有注释。注释有对选文出处的说明,也有对重难点字词的解释等。因此,借助注释是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的一个重要支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发现注释,明白注释与文章的关系,指导学生读注释、理解注释,由扶到放,从而帮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本。
(二)设计文言文学习的挑战性支点
1.强调“会读”
读,既是目标,也是手段;既是手段,也是目标,现将文言文“读得清楚”“读得有味”作为学习的支点,教学需要对读进行具体、务实的指导训练。[3]为了“读得清楚”,在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的时候,最为有效的策略即教师范读,教师通过出示文章断句并范读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难读易错的字音,正确地把握停顿与节奏;基于已有的朗读基础,高年段学生则逐渐能够顺应语法思维停顿划出文句的结构以到达“读得清楚”。“读得有味”是基于对文言文理解之上的读,则需要读出文言文中人物的语气语调或还原故事情景。
2.智慧转化
文言文教学追求在务实前提下的教学创新,能够智慧地将问题转化成课堂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挑战性的学习中。学生在探究方案的准备学习版块提出“我的疑问”,这位智慧转化提供了原始素材。以《精卫填海》一课为例,梳理学生问题并将问题整合归纳为“怎么理解这篇文言文?”和“怎么看待精卫填海的行为?”两个核心问题,再将这两个问题转换为 “合作共读”和“小小辩论赛”两个有趣的学的活动。
(三)触发文言文学习的跨界性支点
所谓的“跨界”包括知识的跨界和学科的跨界。以语文知识教学为主线,通过充实其他学科相关知识信息来丰富教学,从而在唤醒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4]文言文距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因此,寻找古与今的交界资源显得十分必要。
三、厚植品性:对文言文教学的再反思
(一)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是文言文学习的启蒙阶段,重在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持续性,让教学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保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求知欲和好奇心。[5]因此,以富有趣味和挑战的教学活动为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探究能力。
(二)提升关键能力,让学生会学语文
支点式学习下的文言文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分析明晰学习的支点,能够借助各种支点帮助他们完成既定的目标,为自己的文言文学习寻找支持,实现学习任务从教师向自我转移,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文言文学习的支点有基础性、挑战性、跨界性三类,三类支点都强调阅读方法的训练、强调思维能力的指导。
(三)强化语用实践,密切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在经历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意识,掌握“普遍-特质”的学习方法。支点式学习下的文言文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课堂与生活、传统与时尚,学生能够在大量诵读积累文言文的过程中体味中国古代文学之美,从而提升文言文修养。
参考文献:
[1]刘斌.小学文言文教学导读“四部曲”[J].基础教育研究,2016,3:61.
[2]陈林静.用好文体的路径 [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8(6).
[3]余映潮.余映潮文言文课文教学实录及点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17:17-18.
[4]苏通水.跨界驱动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吉林教育,2012,11:47.
[5]张倩倩.基于课题实录分析小学文言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8,982(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