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新课标要求下落实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宋雅楠
黑龙江省逊克县实验小学 黑龙江 黑河 164499
摘要 “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这段达尔克洛兹说的话足以说明“音乐欣赏课可以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具有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关键词: 小学;音乐欣赏;体验;感受;方法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一、音乐欣赏课的核心教学任务
我们很多音乐老师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都会很迷茫到底要教哪些音乐的内容,或者该不该加入哪些活动?音乐老师们在上音乐欣赏课时会很困扰,原因就是,我们对音乐欣赏课的底层逻辑不明确,对一些概念的模糊,导致我们在备课上课的时候抓不到重点。
大家要明确两个重要的概念,第一个概念就是我们音乐欣赏课欣赏的东西,不是一个物品,不是一幅画儿,也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听觉作品。所以注定音乐欣赏课欣赏的东西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是可以听见的。老师们应该要明确的概念是什么呢?我们很多音乐老师的误区是总觉得一首音乐作品要是不能够明确的指出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就是无效的,就是没听懂,大家都需要有一个全新的认知,那就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前院长说的一句话叫做“音乐何须懂”。周海红教授说的这个五个字儿非常有意思,就是音乐需要懂吗?音乐非得需要听出来点儿表现的内容吗?非得听出来,比如说春江花月夜,那我们就必须得从这首作品中听出来,哪是春,哪是月,哪是花儿吗?我们听的是高山流水,就必须要听出来哪里是高山,哪里是流水吗?没有听出来就叫做没听懂吗?不是的,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明确,音乐何须懂。
我们的声音本身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我们的声音,我们的音响它是没有语意性的,第二个就是我们的声音,我们的音响是没有视觉性的。所以我们音乐老师就放下执念,不要妄图通过一首作品非要让学生听出一个故事,听出一个画面。所以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就是为了让大家记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需要聆听的,而不是还没有聆听到乐曲的声音,就去了解周边,去了解作曲家,我们是通过一个听觉作品去了解这个作曲家,了解这个时代背景,逻辑一定不能够混乱。
二、如何正确上欣赏课的步骤
(一)、引导
应该引导学生们去了解这种情绪情感,应该用老师的阅历了解的这个状态去分享给孩子们,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放在整个欣赏完了之后再去大家交流,而不是说我上来什么都没有引导,什么都没有去讲解去交代,放完一段音乐就开始提问,不是的,是我们通过分段聆听,深刻的理解,深刻的聆听之后,再去交流,这个提问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如果我们去讲一首音乐作品,什么思想感情,什么情绪,你只是在用很多的形容词,用很多的语言去表达表述的话,这个是非常浅显的层面,比如说我们经常说:听到这篇这首作品有什么感觉?比如说舒曼的《梦幻曲》,它是梦幻的朦胧的,学生们听起来这个词儿和这首音乐作品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这首音乐作品为什么让我们所有的人都会听出来梦幻朦胧呢?一首音乐作品,我们听上去非常的欢快、活泼和愉悦,那为什么我们全世界的人听上去都欢快、活泼和愉悦呢?是因为速度,是因为节奏,是因为力度,所以我们音乐老师要做的一定是要让学生听到和音乐的情绪、情感表达相匹配的音乐要素,如果在音乐欣赏课做到这一点,那这个音乐欣赏课一定是非常深入和非常高价值的音乐课,而且不是一个停留在表面上的一个语言表达,语言总结课和一个故事讲解课。所以我们要备课的时候,带着孩子们欣赏作品的时候,就要找到每一首音乐作品的表现要素。
(二)、讲解
比如说舒曼的《梦幻曲》,我们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很梦幻,很朦胧,很好听,很抒情,可能大家就是在他的名字开始切入的,但是我的切入点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全世界的人听到舒曼的梦幻曲都会觉得被抚慰,被安慰,很宁静,很安静?是因为这首音乐的速度。”我会从这个切入点带着大孩子去欣赏,我会讲我们的音乐的速度术语,到底有哪一些作曲家在描写安静、宁静的场合、场景的时候会选用我们的情板、慢板、柔板的速度来写作品,而梦舒漫的梦幻曲的速度是什么样子的呢?来,大家去感受。
所以当用这个他们既能够听的懂感兴趣的音乐知识来切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们对这首作品才会产生真正的兴趣,而不是我们很多音乐老师游戏设计的环节,没错儿,他很开心,他很高兴,他很热烈的回应你的活动、游戏,但是他感兴趣的点不是音乐作品,而是你设计的这个游戏,设计的这个活动,对音乐本身,其实他们没有产生兴趣,这个时候你的设计就跑偏了。
(三)、体验
第三步,我们音乐欣赏课的欣赏流程是什么?是我们的体验。很多音乐老师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安排的游戏、活动,不知道到底要安排在哪个环节,一上来播放音乐,让孩子们跟着音乐跳,我们的音乐作为了一种背景音乐,而你你设计出来的所有的体验式的活动都没有意义。我们刚才第一引导他听出来了,第二讲解出来这是什么音乐的内容了,第三我们再来体验,去巩固你听到的,你了解到的这个音乐的常识,音乐的知识。
引导听见---再到讲解 -----再到体验
要上好音乐欣赏课、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求新探索,认真仔细的研读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完善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未来我还会继续探索下去,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快乐的音乐课堂,愿孩子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唐婷[J] 浅析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北方音乐》2018,(2):149-149
[2]林津[J] 关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2.:69-69)
[3]赵青[J] 价值取向一致性原则下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的整合探析《当代音乐》2021,(5):20-23
[4]王若阳[J] 将体态律动运用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实践性研究 《新一代:理论版》2021,(1):189-189
[5]周晓云[J] 耿劲松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艺术评鉴》2021,(4):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