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二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吴渊清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江苏省 常州市 213151
摘要:本文聚焦高二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问题,从学科核心素养、知识应用能力与实验探究过程三个维度展开论述。文章提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情境设计,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整合跨学科知识构建高阶思维训练场景;针对知识应用能力提出情境实施策略,包括问题驱动教学法运用,分层递进情境设置,协作学习氛围营造并就实验探究过程提出情境优化策略包括探究性实验任务设计,科学史融入教学情境,信息技术辅助情境构建等策略为高二化学教师开展教学情境创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情境创设;学科核心素养;实验探究
引言: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作为提升学生学习体验与效果重要手段,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关注焦点。高二阶段化学学习内容抽象性增强,学生认知负荷加重,学习兴趣易出现下滑,教学难度随之增加。通过科学合理情境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深度理解化学概念,提升化学思维品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文围绕高二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参考。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高二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策略
高二化学情境设计应以此为基础,系统构建促进学生素养发展情境。在素养导向下,情境设计须注重四性:科学性要求情境内容真实可靠,符合科学发展规律,避免错误概念传递;情境关联性强调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选择学生熟悉背景作为载体,增强学习亲切感与认同感;挑战适当性要求情境难度位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既有一定认知冲突又通过努力可达成解决;发展性则体现在情境设计要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与科学素养。情境创设过程中还应关注思维品质培养,通过设置需要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技能任务,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品质提升。情境材料选择应注重多样性可从科学史、社会热点、产业前沿、生活实际等多角度选取素材,拓宽学生视野。教师还应该关注跨学科视角融入将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技术等领域知识有机整合,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情境设计实施路径主要可从四方面展开:基于关键概念确立情境主题,梳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明确教学单元核心概念及其支撑素养要素,围绕核心概念构建主题情境。确立情境中学生发展目标,既包括知识目标也涵盖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特别关注化学思维方法与科学精神培养。设计情境实施策略,包括提出适切问题、组织有效活动、引导探究过程、促进交流反思等环节,形成完整情境教学链。最后,建立评价反馈机制,针对情境教学过程与结果进行多元评价,及时反馈调整,促进教学改进。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情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风格,设计分层情境任务实现因材施教。
二、聚焦知识应用能力高二化学教学情境实施策略
高二化学知识抽象度高,概念理解难度大,若缺乏有效应用练习,易导致学生学习停留表面。科学实施教学情境,能促进知识内化与应用能力提升。问题驱动作为情境实施核心策略,要求教师设计具挑战性且贴近学生认知水平问题,引导学习过程。情境问题设计应保持适度认知冲突,既能引发思考又能通过努力解决。分层递进情境设置可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基础情境关注基本概念理解与简单应用,提高情境侧重知识迁移与综合运用,拓展情境则挑战学生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协作学习氛围营造对情境实施成效具重要影响,教师可设计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任务,鼓励学生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以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8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教学为例,教师可创设面向未来能源危机综合情境实施教学。课堂伊始,教师展示全球能源消耗数据图表,提出化石燃料何时耗尽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能源利用问题。随后引导学生分析石油组成,了解其主要成分为烃类化合物,通过分子模型观察不同烃类化合物结构特点,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联系。在此基础上设置分层任务:基础层要求学生识别不同烃类化合物结构特征并进行分类;提高层要求分析烃类物理性质与分子结构关系;拓展层则鼓励学生探讨新能源开发路径。教师组织能源公司角色扮演活动,将班级分为石油开发组、煤炭利用组、新能源研发组等,每组从各自角度出发,利用所学烃类知识提出未来能源发展方案。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结合有机物结构特点,设计能源转化与利用路径,制作展示方案。课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开展家庭节能调查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延伸至日常生活,深化学习效果。
三、融合实验探究过程高二化学教学情境优化策略
探究性实验任务设计应成为情境优化重要途径,教师可将传统验证性实验改造为探究性实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感。科学史融入能丰富教学情境内涵,通过介绍重要化学发现历程,还原科学家探索精神,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情境优化提供技术支持,可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等技术手段,拓展传统实验局限。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也是情境优化有效策略,教师可在明确安全前提下,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培养创新精神。
以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专题2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教学为例,教师可构建探秘原子世界情境。课堂开始,教师引入波尔与量子力学发展历史,展示原子模型演变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兴趣。随后通过氢原子光谱实验引入问题:为何氢原子只发出特定波长光?此问题作为核心设计实验探究活动。教师提供光谱仪、光源等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元素光谱,记录测量光谱线波长。为增强微观认知,教师引入虚拟仿真软件,让学生模拟电子跃迁过程,建立光谱线与电子能级转变联系。基于实验观察与模拟结果,学生分组讨论波尔理论局限性,探讨量子力学模型如何更好解释实验现象。教师设计原子模型辩论赛,让学生分别从波尔模型与量子力学模型角度阐释光谱形成机制,深化对原子结构认识。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高二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从学科核心素养、知识应用能力、实验探究过程等多角度综合考量,精心设计与实施。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情境设计应注重素养要求明确化、生活场景真实化、学科知识整合化与思维训练高阶化;聚焦知识应用能力情境实施应强调问题导向驱动、任务设计分层、协作氛围营造与评价机制多元。融合实验探究过程情境优化则需关注实验任务探究化、科学史元素融入、信息技术辅助应用、学生主体参与最大化。教师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持续反思改进,不断提升化学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颜元元.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应用研究[D]. 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12. DOI:10.7666/d.D694107.
[2] 翟春玉. 贫困地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J]. 科技资讯,2020,18(9):87,89.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20.09.087.
[3] 闫春辉.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可行性及方法[J]. 新课程·中旬,2015(6):15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