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活化理念下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学习的应用研究

作者

田燕菲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215228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生活化理念强调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学习中应用生活化理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科技知识,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学习;苏科版教材

引言:本文旨在探讨生活化理念在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学习中的应用。通过对苏科版教材的分析,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研究如何将生活化理念融入信息科技项目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苏科版小学信息科技教材分析

苏科版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材注重实践操作,通过一系列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内容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和拓展。

二、生活化理念在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学习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项目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项目情境。其一,结合教材内容:如苏科版三年级上册的《身边的数字设备》,通过展示不同场景下数字设备的使用,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获取、处理和展示信息,让学生明白信息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其二,利用真实生活场景: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创设情境,如“同学收到爸爸妈妈送的电话手表却不会使用”,让学生以帮助其学会使用电话手表为项目主题,探究其功能、使用方法和规范,进而延伸到其他数字设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信息科技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其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不同的数字素养水平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例如在学习“在线信息获取”单元时,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情境设置学习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项目学习中,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网络生活应用方面,以“在线学习生活”为例,在学习《在线社会悄然而至》时,可让学生分组调查家庭成员或邻居的网络使用习惯,如每天上网时长、主要使用的网络功能等,并制作成简单的统计图表。然后在课堂上讨论网络对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其次,在学习关于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等内容时,可设置项目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通信场景。比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策划一次班级活动,并通过电子邮件向老师发送活动方案,或使用即时通讯软件与其他小组进行活动细节的沟通协商,以此提高学生数字化沟通协作能力。又如,在学习《身边的数字设备》时,布置项目让学生回家观察家庭中各种数字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了解它们的功能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介绍,甚至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为某一款数字设备写一个简单的使用说明书,锻炼学生的信息整合与表达能力。学习信息搜索与保存的体现,当学习到信息的搜索与保存时,可以让学生以“寻找身边的科技改变生活的例子”为主题,利用搜索引擎收集相关资料,并学会将有用的信息保存下来,整理成一篇小短文或制作成一个简单的演示文稿在班级展示,培养学生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结合生活热点关注当下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如环保、健康饮食等,让学生通过信息科技手段进行宣传推广。比如,让学生分组制作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或短视频,运用所学的图像设计软件和视频编辑工具,将信息科技与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三)利用生活资源开展项目学习

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开展项目学习。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出发,挖掘其中与信息科技相关的问题作为项目主题。例如,以“家庭智能设备的使用与管理”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家庭中如智能音箱、智能摄像头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学习如何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控制和设置,以及探讨智能设备在生活中的便利性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等,从而引出信息科技中的网络连接、数据传输、信息安全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另外可引导学生收集和分析生活中的各类数据,如家庭每月的水电费数据、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数据、学校图书馆的借阅数据等。然后让学生运用信息科技手段,如电子表格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制作图表,得出结论,并尝试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或预测。运用多媒体技术记录生活,鼓励学生使用数码相机、手机等设备拍摄生活中的照片和视频,然后运用图像编辑软件和视频剪辑软件进行后期制作,如添加文字、音乐、特效等,制作成电子相册或微电影,展示自己的生活点滴、校园活动或家庭旅行等,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创意表达能力。

最后,开展跨学科的生活项目,将信息科技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设计跨学科项目。例如,结合语文和美术学科,让学生根据一篇课文的内容创作一幅绘画作品,然后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将绘画作品数字化,并运用演示文稿软件制作成电子绘本,配上文字说明和动画效果,进行展示和分享,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科技应用能力,还能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发展。

四、实施效果与分析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的项目情境和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学会了如何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提高了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水平,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论:

生活化理念在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学习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项目情境、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利用生活资源开展项目学习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进一步探索生活化理念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燕娇.走生活之道,提信息素养——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新教师,2020,0(2):66-67

[2]冉成丽.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2022(4):202-203

[3]王伟.基于生活化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0(14):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