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问题驱动学习模式的构建探究
谢转转
库车市第一中学 842000
摘要:本文聚焦高中生物问题驱动学习模式构建,分析此模式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以及创新评价方式三方面作用。通过课堂观察、文献分析以及实践总结,发现问题情境创设、探究活动组织及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核心素养形成具有显著效果。问题驱动学习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生物学习主动性,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促进深层次学习发生。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驱动;学习模式
引言:生物学作为探究自然奥秘学科,其教学应充分体现科学探究精神。传统高中生物教学往往偏重知识传授,忽视问题思考能力培养,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思维创新受限。问题驱动学习作为构建主义理论重要实践方式,将问题解决贯穿学习全过程,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本文基于高中生物学科特点,探究问题驱动学习模式构建路径,旨在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提升生物教学质量。
一、问题驱动:激发高中生物学习兴趣有效途径
问题驱动教学要先创设真实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基于教材内容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问题,如讲授光合作用时提出“为何植物叶片呈绿色”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色素吸收光谱思考。此类问题设计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既有挑战性又可通过努力解决,形成适度认知冲突。问题情境创设还应注重科学性,将生物学前沿探究适当引入课堂,如基因编辑技术应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学科魅力。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引导者角色,不直接给予答案而是通过追问激发思考深度,培养学习主动性。
问题驱动学习模式强调共同探究活动组织。教师应当设计小组协作任务,如模拟生物膜结构实验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磷脂分子模型构建,从而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特点。探究活动应注重过程指导提供必要资源支持,同时保留足够思考空间。活动中鼓励学生提出假设,设计验证方案,收集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完整体验科学探究流程;这种亲身参与解决问题过程,不仅加深知识理解更培养科学思维习惯,实现从学会到会学转变。通过建立问题导向课堂常规,鼓励质疑精神,创造宽松讨论氛围,逐步形成良好探究文化。
二、模式构建:优化高中生物教学过程科学方法
问题驱动学习模式构建需科学规划课程内容结构,将知识点转化为富有探究价值问题;构建过程强调学科思维方法培养,通过设置递进式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探究生物学概念本质。高中生物问题驱动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包括宏观把握生命现象、微观解析生命过程及系统思考生命活动等能力。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设置恰当认知冲突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问题设计遵循四原则:一是问题情境真实性,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或科学探究实际;二是问题结构清晰性,层层递进形成完整问题链;三是问题难度适宜性,既有挑战又可解决;四是问题开放探究性,鼓励多角度思考分析。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创设民主平等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培养批判思维精神。
以人教版必修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为例,应当构建什么物质携带遗传信息核心问题。教师先展示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思考:为何灭活致病菌与活非致病菌混合培养后出现致病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细菌成分,提出可能携带遗传信息物质假设。随后呈现赫尔希-蔡斯噬菌体侵染实验,要求学生解释为何噬菌体只将DNA而非蛋白质注入宿主细菌?接着设计探究活动:假设提取某生物DNA样品,如何证明此物质确实携带遗传信息?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设计方案,模拟完成转化或DNA重组实验,从而深入理解DNA作为遗传物质证据。教学过程中注重历史视角导入,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结果逐步揭示DNA遗传功能历程。最后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前景,拓展思考空间。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学习评价:检测高中生物问题能力创新手段
问题驱动学习模式中评价体系构建应突破传统单一评价局限,形成多元立体评价机制。围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设计检测问题发现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三个维度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应注重情境性、过程性及综合性特点,采用学习档案袋、探究报告及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收集评价信息。创新性引入自评互评环节,引导学生对自身或同伴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反思能力。任务型评价方式尤为重要,设计真实生物学问题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成因提出解决方案,实施行动计划,考查综合应用能力。形成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教师观察、课堂提问及作业分析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问题思考状况,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评价结果应用突出诊断改进功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优势与不足,制定针对性提升计划,激发持续学习动力。
以人教版选修2《种群数量的变化》章节评价为例,应当设计基于真实生态问题情境评价任务。先设置森林蝗虫爆发性增长背景,要求学生运用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动态等概念分析蝗灾发生原因,考查问题分析能力;随后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探究蝗虫种群增长曲线特点,分析环境因素与种群数量关系,评估种群增长潜能检测问题探究能力;还应要求学生设计蝗虫种群数量控制方案,预测实施效果,验证解决方案可行性,评价问题解决能力。整个评价过程中学生需完成调查报告,制作种群数量变化图表,提交防治策略建议书,全面展示问题探究成果。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参与度,审阅报告质量并考查作品展示水平,综合评定学生问题能力水平。此类评价任务真实情境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体现生物学应用价值。
结论:高中生物问题驱动学习模式构建探究表明,通过科学设计问题情境,组织有效探究活动,建立多元评价机制,能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此模式将问题解决贯穿教学全过程,使生物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符合学科本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问题驱动学习成效取决于问题设计质量、探究支持力度、评价引导方向等因素,需教师不断实践反思,持续优化教学设计。未来探究应当进一步探索问题驱动学习模式学科融合应用,为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提供更广阔思路。
参考文献
[1] 李招富."问题驱动型"模式下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方式[J].中学生物教学, 2019(20):11-13.
[2] 李超.高中生物课堂运用"问题驱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C]//2024年教育创新与经验交流年终研讨会论文集.2024.
[3] 曹进玲.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问题—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J].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