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三全育人理念下中小学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策略

作者

陈庆超 张月娥

山东省桓台县红莲湖学校 256400

摘要:随着社会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的增多,使得如何预防并及时干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成为当今教育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国家在《健康中国行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提出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基于此,本文以“三全育人”的视角,分析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课程设计、实施方式,旨在补充现有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不足,提升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关键词:三全育人;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当前,在社会变革、学业压力增加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危机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危机主要发生在学校家庭、同辈群体、学业压力等层面。虽然国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已有明文制度要求,从《健康中国行动》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都强调要对心理危机进行有效提前干预,但不少学校缺乏对心理危机的预防性干预方案。而在学生心理问题发生后,缺乏及时有效的方法和指导,需要构建必要的、系统的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增强应对能力,促成健康心身发展。

一、全员协同筑防线 家校社网全覆盖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四个维度上的多方主体介入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的有效开展。教师应构建家校合作常态化运行机制,即以家庭、教师、社区构成的三方互相协作模式为基本模块,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信息资料的共享模式。学校可以针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在与学校形成家校联络平台的基础上,及时掌握、发现学生心理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以“心理健康促进计划”教育为例,任课老师需组织定期的家长与学校、社区交流,达成共识,并形成合力。借助家长会、微信群及社区讲座等方式,对家长和社区人员开展心理健康培训,确保参与教师都具备一定程度的心理危机识别能力、心理危机干预方法等,发挥全员合力的优势,在学生心理问题显现的初期及早识别学生心理问题,同时借助社区和家庭的支持,帮助学生得到心理支持。在教师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定期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通过网络平台及社区心理辅助力量,为家长提供针对性帮助,指导学生学校以外的心理照料与帮助,助力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

二、五育融合强心基 课程渗透常态化

中小学教师应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全面教育中,穿插开展心理危机预防性的干预,加强学生的心理抵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课堂中教会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对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的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嵌入到学科课程中,借助每一堂课来关注、关心、呵护学生,发挥课程教学中开展预防性和补救性心理危机干预、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

譬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教学”项目中,教师应有目的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通过五育———德、智、体、美、劳结合起来实施。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科知识的渗透的同时,要能够借助学科自身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如通过语文课教师在对文本中人物情感态度和故事情节发展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不同情感态度的表达,进而掌握与自我调适的有效方法;体育课上,教师通过要求学生挑战自我、面对困难,帮助学生提升应对挫折的能力。教师以这种跨学科的渗透,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意识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情感调适和情绪应对能力,促进学生全人发展。

三、三级预警精识别 发展矫治双轨行

三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是预防学生心理危机的有力保障。教师可以从日常观察、周期测评以及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敏锐发现学生身上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以增设心理健康教育岗,充分利用心理测评工具和调查问卷,定期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在发现潜在心理问题之后,心理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发展式辅导,及矫治式干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发展的长期关怀,对出现比较严重心理困难个体的及时干预,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

以“心理危机早期干预与分级管理”课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必须建立三级预防机制,整合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的心理健康问卷和个人观察,定期监控学生心理状态。一方面,在低年级,教师通过日常上课观察和简单心理测试发现学生负面情绪和行为问题;在中年级,教师同辅导员沟通,为出现轻度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疏导,教授调节情绪和面对压力的方法;在高年级,学校就会协同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深入一对一干预工作。从而,通过分级管理机制发现学生的心理危机,而且从发展性辅导和矫治性干预两个维度有效实现学生心理困难时有章可循的帮扶行为。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三全育人”理念下,中小学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策略的设计与实施。通过全员协同的家校社网覆盖机制,本文强调了多方主体的合作与资源整合,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心理健康防护体系。同时,通过五育融合的课程渗透,本文探讨了如何将心理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与适应能力。此外,结合三级预警机制,本文提出了分级干预策略,确保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及时识别与有效干预。

参考文献:

[1] 章怡雯,倪睿,殷飞.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全"育人机制研究[J]. 教学月刊(中学版),2024(20):12-20.

[2] 李小姣.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J]. 四川教育,2024(16):41-42.

【本文系桓台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立项课题“三全育人”理念下中小学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课程设计探索 (课题编号:2024HJG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