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康永军

华亭市安口学校744100

摘要:本文立足初中数学课堂实践,系统探讨大单元教学模式构建实施、方法创新以及效果评估问题。大单元教学突破传统知识点分割限制,强调知识网络构建,注重情境创设与问题驱动,采用多元评价机制考察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探究显示此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思维,增强知识迁移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优化学习方式,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教学创新

一、大单元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全新教学理念,强调打破传统知识点分割现象,转而采用更为宏观整体视角组织教学内容。此类教学模式构建需要先梳理教材内容,寻找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群而非知识点,进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具体构建过程包括确立单元核心目标、整合相关知识要点、设计贯通性任务以及建立单元评价体系等环节。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大单元框架应围绕数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等方面展开,如在函数大单元中,可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甚至指数函数放入同一单元中比较探究,突破传统教材章节限制。同时,实施过程重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贯穿整个单元,引导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过程之中构建知识体系。教师角色也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通过设计学习任务、组织课堂讨论、提供必要支持等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大单元教学实施中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例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应用价值,增强学习兴趣。

大单元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之中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教师积极应对解决。一是课时安排问题尤为突出,大单元教学往往需要更多教学时间保证知识间连接,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规划教学进度,合理分配各环节时间。二是学生个体差异问题也不容忽视,班级中不同学习基础学生对大单元教学接受程度各异,教师需设计分层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发展教学支持。三是教学评价体系调整也是必要环节,传统单一考试评价已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获得能力,需建立包含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多维度评价体系。学校层面支持同样重要,包括教研组织建设、教师培训机制、资源配置优化等方面,为大单元教学提供组织保障。

二、大单元教学方法探索与创新

大单元教学方法探索涉及多维度教学策略融合,旨在打通知识壁垒,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强调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合作探究以及概念迁移四方面,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核心数学素养。情境创设注重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案例引入新知,使抽象概念具体化;问题驱动则通过设置层层递进富有挑战性任务,引导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建构新知;合作探究重视课堂互动,鼓励小组间思维碰撞与观点交流;概念迁移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情境,促进认知灵活性发展。教学方法创新还表现在评价机制改革上,建立学习过程全程监测体系,通过任务单、课堂观察、小组互评以及成果展示等多元化方式,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状态与成长轨迹。教师角色也随之转变,从传统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设计者、课堂讨论引导者以及个性化学习咨询者,为不同起点学生提供针对性学习支持。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为例,大单元教学打破传统章节界限,将垂线、角平分线、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等内容整合为线与线关系大单元进行系统教学。教学伊始采用学校操场跑道设计真实情境引入,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标准跑道转弯处弧线半径,自然引出垂线概念及作图方法。随后通过小组协作完成校园导航地图绘制任务,要求学生测量校园主要建筑间距离与角度,绘制比例图,在实践中应用垂线、角平分线等基础作图技能。针对平行线概念形成阶段,设计铁路轨道设计挑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间距离恒定特性以及平行线判定条件,通过角关系推理建立平行线性质认识。考虑知识应用拓展,组织学生开展城市道路规划项目,要求根据交通流量设计平行道路与交叉路口,将平行线与相交线知识应用于现实问题解决。为加深学生对角关系理解,采用动态几何软件展示平行线与相交线图形变换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对顶角、内错角、同位角等角关系变化规律。教学评价中引入几何证明能力评估卡,记录学生推理过程与论证水平,并通过平行线性质应用挑战赛检验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大单元教学效果评估与提升

大单元教学效果评估需构建立体多维评价机制,突破传统考试评价局限,形成全景式观测体系。此类评价体系包含学习过程监测、思维能力测评、学科素养考察三大维度,通过多元证据采集方式全面把握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监测重在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探究深度以及合作互动质量,采用课堂观察量表、学习档案袋以及任务进程记录表等工具记录学习轨迹。思维能力测评聚焦问题解决策略、逻辑推理水平以及创新思考表现,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考察学生思维灵活性。学科素养考察则关注核心概念理解程度、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以及元认知水平,通过项目式任务展现学生综合能力。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教学为例,大单元评估体系设计紧扣空间观念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展开。教学伊始通过校园景观设计项目作为贯穿整章核心任务,要求学生应用旋转知识设计校园中心广场艺术装置,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评价设计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模式,先建立旋转概念形成观察表,记录学生对旋转中心、旋转角度以及旋转方向等基本概念理解程度。随后设计旋转图形探究日志,要求学生记录利用动态几何软件探索点、线、面在旋转变换下性质保持情况,从中评价学生探究态度与思维深度。针对学习中期设置旋转变换推理挑战,学生需运用旋转性质证明几何问题,评估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在学习后期组织数学艺术创作展,学生利用旋转知识创作几何艺术作品,评价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

结论: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显示,此教学模式通过知识整合、问题驱动、情境教学等策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与系统思维能力培养。教学实施过程应注重单元核心问题设计,强化知识间内在联系,创设贴近生活实际情境,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未来教学改革应深化大单元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资源整合,加强信息技术支持,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构建校本特色教学模式,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丁银环.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J]. 甘肃教育,2025(2):146-150.

[2] 王其桂. 大概念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24(32):87-90.

[3] 卢小英.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J]. 甘肃教育研究,2024(14):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