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英语请求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与文化差异

作者

张雅芳

郑州财经技师学院

摘要:本文探讨英语请求言语行为中语用策略及文化差异,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请求表达特点,阐述礼貌策略与语境运用关系,并提出教学方法建议。请求言语行为受文化因素影响显著,采用适当语用策略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成功。通过分析东西方文化背景下请求表达差异,探讨语境因素对礼貌策略选择影响,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方法,期望能够促进学生掌握恰当请求言语行为,提高跨文化交际效能。

关键词:请求言语行为;语用策略;文化差异

引言:请求是常见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地位。不同文化背景人士表达请求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源于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及社会规范。英语请求言语行为探究关注语言使用者如何通过语言形式实现请求功能,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语用策略选择。本文从跨文化语用角度分析英语请求言语行为特点,探讨礼貌策略与语境关系,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建议,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掌握符合目标语文化习惯请求表达方式。

一、请求言语行为跨文化语用差异与表达特点

请求言语行为是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交际行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呈现出明显差异。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重视人际交往中独立性与平等观念,请求表达倾向直接明确,同时通过礼貌标记缓和请求强制性。英语母语者常使用情态动词、疑问句式或条件句表达请求,如“Could you possibly...”或“Would you mind...”等形式,这些表达方式体现出对听话人选择权尊重。而东方文化背景下,请求言语行为更多受集体主义价值观影响,倾向于间接表达,通常伴随解释说明或铺垫,表现出对社会等级观念尊重。例如亚洲文化背景学习者往往通过详细阐述请求理由或提供背景信息是缓和策略,这种表达方式在西方文化视角下可能被视为啰嗦或不够直接。跨文化语用差异还体现在请求前景或背景信息处理方面,西方文化倾向于前景化请求意图,而东方文化则常将请求意图置于背景中,通过大量铺垫间接传达。

语言形式选择方面,英语请求言语行为表达特点主要体现在语法结构、词汇选择及话语标记使用上。西方文化背景请求表达通常采用疑问形式而非祈使句,增加听话人选择空间;频繁使用情态动词表达可能性或意愿;善用缓和语气词如perhaps、possibly等减轻强制感;常通过特定语用标记如please、thank you等体现礼貌。而东亚文化背景请求表达则更强调礼貌前提,通过称谓、敬语或身份确认建立关系框架,请求内容本身往往简洁直接。这种差异反映了西方重视交际双方平等互动,而东方注重社会等级与身份认同文化价值取向。

二、请求言语行为礼貌策略与语境运用

礼貌策略在请求言语行为中扮演核心角色,它们不光体现交际意图,更反映特定文化价值观念。根据面子理论,请求本质上构成面子威胁行为,因此交际者通常采取多种策略减轻这种威胁。英语请求言语行为中常见礼貌策略包括间接性策略、消极礼貌策略与积极礼貌策略。间接性策略通过提高请求表达模糊度降低强制性,如使用暗示或提问代替直接命令;消极礼貌策略尊重听话人独立性与行动自由,如使用道歉表达、承认打扰或提供选择;积极礼貌策略则通过建立共同立场或表达感谢拉近人际距离。不同文化背景下,这些策略使用频率与效果存在差异,西方文化倾向于消极礼貌策略,而东方文化则更重视积极礼貌策略与间接性策略。

语境因素对请求言语行为策略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主要包括社会距离、权力关系与强加程度三个维度。社会距离决定交际双方熟悉程度,权力关系涉及交际者相对地位,强加程度反映请求对听话人负担大小;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请求策略适当性。例如面对权力地位较高或社会距离较远对象时,请求表达倾向更加间接婉转;当请求内容强加程度较大时,通常需要更多礼貌标记与缓和手段。语境敏感性决定请求言语行为成功与否,恰当评估语境因素并选择相应策略是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要组成部分。语用失误往往源于对语境因素判断误差或文化差异理解不足,如许多亚洲学习者在师生交流中过度礼貌,或在同辈交流中显得过于拘谨。

英语请求言语行为语境运用涉及多种语言形式,包括直接请求、常规间接请求与非常规间接请求。直接请求使用祈使句或明确表达,适用于紧急情况或亲密关系;常规间接请求通过问题形式或条件句表达,符合英语文化礼貌规约;非常规间接请求则通过暗示或前提条件传达,要求听话人进行语用推理。语境适当性判断需要考虑特定文化背景,如西方文化中直接请求通常被视为不礼貌,而某些东方文化中则可能被视为坦诚。

三、请求言语行为教学启示与方法探索

请求言语行为教学应着眼于提升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规律。教学实践中,一是应关注语用意识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形式与功能关系,以及文化背景对语用策略选择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母语与目标语请求言语行为差异,增强学生文化敏感性,避免语用迁移导致交际障碍。二是教学内容应涵盖请求言语行为语言形式、语用策略与社会文化知识,构建完整语用能力框架。语言形式教学包括情态动词、条件句等语法结构及缓和词汇使用;语用策略教学侧重不同语境下策略选择原则;社会文化知识则关注目标语文化价值观念与交际规约。

教学方法方面,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提升请求言语行为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创设真实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语境因素并选择恰当请求策略,提高语用能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实践所学知识,体验不同社会角色与文化背景下请求表达差异;语料库辅助教学利用真实语言样本,帮助学生观察分析母语使用者请求表达模式。

评估方面,请求言语行为教学评估应关注语用能力而非单纯语言形式准确性;可以通过情境对话、角色扮演或交际任务评估学生请求言语行为语用能力,关注语境适当性、策略选择合理性与文化敏感性。形成性评估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观察、反馈与自评促进学生语用能力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扮演引导者角色创造语言实践机会,提供针对性反馈,鼓励学生反思交际策略,提高语用意识。可以通过系统化教学方法,帮助技校学生掌握英语请求言语行为表达技巧,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未来职场交际奠定基础。

结论:探究从跨文化语用学角度探讨英语请求言语行为语用策略与文化差异,分析东西方文化背景下请求表达特点,阐述礼貌策略与语境因素关系,并提出教学方法建议。请求言语行为表达深受文化价值观念与社会规范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语用策略选择存在显著差异。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语用意识,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请求言语行为表达能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理解语境因素对请求策略选择影响,增强文化敏感性,避免语用失误。

参考文献

[1] 康悦.我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现状及反思——基于请求言语行为中请求策略使用的横向研究[J].中外交流, 2020, 027(015):128-129.

[2] 王锋治.我国初中英语教材中请求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21, 44(5):7.

[3] 栾天.英语请求语的语用策略分析[D].吉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