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班会中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的策略研究
刘新巍
青岛市崂山区麦岛小学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躺平”思想逐渐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这种思想主张放弃追求高成就、高压力的生活方式,转而追求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然而,这种思想对小学生的影响却是负面的。它使学生对学习失去热情,不再追求进步与成长。因此,作为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我们需借助班会等平台,及时纠正学生的这种消极思想,引导他们认识到勤奋学习与积极向上的重要性。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现状分析
(一)“躺平”思潮的侵蚀
“躺平”思潮对小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学习热情减退,视学习为枯燥之事;二是产生惰性,不愿付出努力;三是目标缺失,不明学习目的与方法。这些影响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进而影响学业成绩与未来发展。
(二)作业敷衍现象
受“躺平”思潮影响,部分学生作业态度敷衍。他们拖延、抄袭,甚至不完成作业。这不仅影响学业成绩,还破坏学习习惯与自律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将丧失学习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三)课堂消极表现
课堂上,受“躺平”思潮影响的学生往往消极怠工。他们走神、聊天、搞小动作,甚至睡觉。这不仅扰乱课堂纪律,还浪费学习时间。更重要的是,他们错过了关键知识点与技能要求,为后续学习埋下隐患。
三、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一)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
通过班会等契机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有助于他们认识到勤奋学习与积极向上的价值。这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与追求方向。同时,积极的学习态度还能使学生更加珍惜时间,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
(二)提升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
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业成功与素质提升的关键。通过班会的引导与教育,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自律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同时,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地探索与解决问题。这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
(三)培养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仅关乎个人成长,还关乎社会责任与担当。通过班会的引导与教育,学生可以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这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贡献力量。
四、班会课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的实践策略
(一)设计吸引人的班会主题与内容
为吸引学生兴趣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班主任需设计吸引人的班会主题与内容。如围绕“梦想与奋斗”、“成功与坚持”等主题展开讨论与分享活动;结合学生兴趣与实际情况设计趣味性游戏与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启发。可以举办主题班会授予学生管理自己的工具,如在《惜时高效 不负韶华》班会上,班主任准备大量活动引导学生感悟时间流逝,发现惜时高效的重要性;运用情境小剧和时间圆盘帮学生了解时间去向,体验时间可贵,树立珍惜时间意识。通过观看并绘制“时间管理四象限、小组合作“时间罐子”实验,创设沉浸式体验,让学生家长现身说“法”,引导学生学会按事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创立“惜时 高效”的新风尚。通过重温情境剧,让学生合作解决身边同学真实的时间安排问题,并学会列时间计划表、用番茄钟工作法,合理规划时间,自觉践行“惜时 高效”。
(二)运用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在班会中,班主任可运用多元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与理解能力。这些教学方法使班会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
(三)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
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班会并培养积极学习态度,班主任可建立激励机制。如设置“最佳发言奖”、“最佳创意奖”等奖项表彰班会中的优秀学生;将学生在班会中的表现纳入日常考核与评价体系中;作为评选优秀学生、推荐升学等的重要依据。这些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班主任应当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 以保障班级管理工作得到良好发展, 学生的学习成效也能进一步提高。[1]
(四)营造良好的班级和学校氛围
贺颖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投入、校园氛围以及学校归属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投入和校园氛围呈显著正相关,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呈显著正相关。校园氛围与学校归属感星显著正相关。学校归属感在校园氛围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校园氛围可以直接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投入,也可以通过影响学校归属感来间接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投入。[2]班主任营造良好的班级和学校氛围,利用环境和伙伴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利用班级的装饰营造奋发向上的文化,做好学校正面宣传,提高学生归属感。
(五)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
家校合作是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可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与思想动态;共同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同时邀请家长参加班会活动,了解学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
(六)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特点与优势。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态度时需注重个体差异并因材施教。如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鼓励其保持并提升水平;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并逐步提高成绩。班主任联合任课老师,分析学生特点,通过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与发展潜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化成长。注重心理因素,实施积极心理干预,促进小学生学习力提升。[3]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探讨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躺平”思潮对小学生学习态度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其次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后通过班会等契机的有效引导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需继续深化对学生学习态度的研究;不断完善教育方法与手段以适应时代发展与学生需求。同时加强家校合作与社会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相信在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定能培养出更多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新时代少年!
参考文献:
[1] 张创升. 小学班主任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J]. 新课程(上),2019,(02):225.
[2]贺颖.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投入、校园氛围以及学校归属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23.DOI:10.27672/d.cnki.gcsfc.2023.001007.
[3]王福平,孙丽丽,张雁侠,等.实施积极心理干预,促进小学生学习力提升[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