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思考
徐玉峰 毛源浩 胡灿丽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实验小学胜利二校区
摘要: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标准背景,从教学视角创新、实践路径探索及效果提升策略三个维度展开论述。文章强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融合应用,主张将数学思维培养置于教学核心位置。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究,探讨了项目化学习、信息技术整合以及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等创新途径,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思考,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未来社会所需关键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方法;思维培养
引言: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转型升级挑战。传统讲授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教育需求,亟需突破固有思维局限,探索富有时代特色教学方法。本文聚焦小学数学教学创新问题,从教学理念更新、实践模式转变与课堂效果提升等角度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习潜能教学体系,助力培养具备数学核心素养人才,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一、探索数学教学新视角
教师需要转变认知观念,摒弃教师讲、学生听单向传输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思想。教师应成为学习引导者,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欲望。注重数学思维培养,超越知识传授层面,着力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数据分析等关键能力。建立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关注学习过程本身,强调思考方式与解决问题策略,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论证验证完整探究过程。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创设愉悦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信心与兴趣。采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识到知识获取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过程,教师应提供足够支持与适当引导,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这些新视角将引领小学数学教学从注重结果走向重视过程,从强调记忆走向培养思维,从单一评价走向多元发展,最终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法实践路径
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创新需建立多样化实践路径,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问题导向学习模式应贯穿始终,教师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与探究欲望。此类问题设计须贴近生活经验,具备开放性与梯度性特点,引导学习者完整经历猜想、验证、归纳思维过程。项目化学习引入能将零散知识点融入主题性任务中,学生在完成实际项目过程中自然习得知识技能。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分工等形式促进交流互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借助数字工具、虚拟仿真等手段,突破传统时空限制,创设直观形象环境。游戏化元素引入能将抽象概念转化为趣味活动,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参与热情。学科整合尝试打破学科壁垒,将数学与语文、科学等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形成全新学习路径。
以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教学为例,教师可采用小小超市情境创设实践路径。引入问题情境:班级开展小小超市主题活动,学生需计算如何将24本练习册平均分给3组同学,引导思考平均分概念。教师提供实物操作机会,让学生亲手分配物品感受除法运算本质。接着采用递进探究策略,先引导解决简单情况如24÷3再逐步增加难度,探讨27÷3、35÷5等情形,过渡至较复杂案例如64÷8,建立系统化认知。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学生扮演小店主角色,相互出题、解答、验证,巩固计算技能。借助数字教具展示竖式计算过程,直观呈现商、差、余数关系。教师还可设计推理挑战环节,如已知商为7、除数为9,请推测被除数范围,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制作除法口诀表,将抽象算理转化为直观图像形成系统记忆网络,实现知识内化。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升数学课堂效果策略与措施
教学设计层面应强化课前精细准备,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学情教学活动。课堂目标制定宜分层次呈现,满足不同基础学生需求。导入环节创新可通过故事引入、实物展示、悬念设置等多种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优化课堂提问,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问题链,引导思维逐步深入。增强学生参与度,创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多维互动场景。重视错误资源利用,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习评价方面建立多元体系,突破唯分数论观念,关注思维品质、问题解决能力与情感态度等综合表现。运用形成性评价,通过学习档案袋、成长记录等方式记录学生进步历程。教育资源整合需充分利用家庭、社区教育力量,拓展课外实践空间。教师专业发展应加强校本研修,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活动,促进经验共享与反思。
在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设计时间旅行者主题活动提升教学效果。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假如你是时间旅行者,如何记录不同时空点?引发思考时间计量必要性。主体探究阶段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日历结构,发现年、月、日三级递进关系。通过时间线活动,让学生在教室墙面绘制长时间轴,标记重要节日、历史事件,建立宏观时间感。接着设计月历制作任务,小组合作完成当月日历制作,理解月份天数规律。通过闰年查找游戏,引导学生查阅近十年日历,归纳闰年判断方法。综合应用环节创设生活时间管理场景,学生需规划一周作息时间表,计算各项活动所需时长,体验时间计算实际应用。拓展环节介绍世界各地时区概念,通过国际视频连线模拟活动,理解不同国家时间差异。评价环节采用时间小达人评选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年、月、日概念理解与应用能力。课后延伸布置家族时间轴制作任务,引导学生采访家人,记录重要日期,促进家校合作,将时间概念学习延伸至课外生活情境。
结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考需立足于学生发展本质需求,强调思维培养与能力提升。通过教学视角更新、实践路径创新与课堂效果提升等系统性变革,可逐步构建适应时代要求数学教学新模式。教师应成为创新实践主体,勇于突破传统,积极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方法。学校层面应提供必要支持与保障,营造鼓励创新氛围。只有理念与实践协同推进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海英.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方向研究[C]//科教发展与教学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5.
[2] 黄丽艳. 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 文渊(小学版),2019(11):460.
[3] 景春艳. 关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几点思考[J]. 中华志愿者,2021(5):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