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与教学效果
张道琴
安徽省定远化工学校233200
摘要:本文基于中职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实际需求,探讨信息技术与旅游地理教学融合现状,分析当前中职院校信息技术应用于旅游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通过探究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方法,提出优化教学资源构建、创新教学模式以及改进教学评价等系统性策略。与此同时从学生学习兴趣、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三方面评估教学效果,为中职旅游地理信息化教学提供参考路径,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求复合型技能人才。
关键词:中职教育;旅游地理;信息技术融合
引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正经历深刻变革,中职旅游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旅游专业核心素养重要载体,需要突破传统教学局限。旅游地理学科特点决定其与信息技术融合具有天然优势,通过多媒体展示、在线互动等信息化手段能够有效突破时空限制,使抽象地理概念具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而当前中职旅游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仍面临诸多瓶颈,阻碍教学效果提升。因此探索信息技术与旅游地理教学深度融合路径,构建高效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成为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关键课题。
一、信息技术融入旅游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中职院校旅游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已取得初步成效,多数学校配备基础多媒体设备,教师普遍使用电子课件辅助教学,部分学校建立旅游地理专业资源库为学生提供线上学习平台;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呈现旅游地点风貌特征,增强课堂直观性,学生对世界著名旅游景观认知程度显著提高。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微信平台等应用也逐渐进入课堂拓展传统教学时空界限,丰富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初步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
然而信息技术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教学效果提升。一是表现为应用深度不足,多数教师仅将信息技术是展示工具替代传统板书,未能实现教学模式根本转变;二是教师信息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有限缺乏教学软件开发制作能力,无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三是信息化资源建设滞后,中职旅游地理专业教学资源匮乏,优质数字资源供给不足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而且信息化教学评价机制尚未完善,评价方式停留于传统考试模式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全面评估。硬件设施配置不均衡也是制约因素,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难以支撑高水平信息化教学活动开展。
二、信息技术优化旅游地理教学方法探索
优化旅游地理教学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基础工作。教师应当通过建立专题数据库,系统收集整理各类旅游地理资源,包括世界各地旅游景点图片视频、文化背景资料、地形气候特征等内容,按区域主题分类存储便于教学调用。开发微课资源库,针对旅游地理重点难点知识录制短小精悍微课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求随时观看,实现个性化学习;建立线上互动社区鼓励师生共享旅游见闻,上传实地考察资,形成动态更新知识库。还要整合各类在线学习工具,推荐地图软件、旅游攻略APP等辅助资源拓展课堂学习边界。
创新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优化旅游地理教学核心环节。应当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预先录制知识讲解视频,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时间用于互动讨论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推行项目式学习,设计“世界遗产保护”“生态旅游规划”等主题项目,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制作电子报告,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并开展虚拟实践教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模拟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还要实施混合式教学,线上学习知识点线下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结合两种学习方式优势;借助云计算技术建立协作学习平台,学生组成虚拟团队共同完成旅游地理专题探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还可以通过移动学习方式,利用手机APP推送学习任务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实现学习生活无缝衔接;并建立个性化学习路径,根据学生不同基础设计分层教学内容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信息技术提升旅游地理教学效果评估
信息技术融合旅游地理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传统旅游地理教学受限于教室空间,学生难以直观感受遥远地区景观风貌,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精美图片、高清视频营造沉浸式体验环境,使抽象地理概念变得生动具体,激发学生感官刺激引发认知共鸣。互动教学软件应用打破传统单向灌输模式,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参与热情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活跃程度显著增强,学生提问次数增多课堂讨论更加热烈;课后学习行为也发生积极变化,主动浏览相关网站搜索旅游地理知识,自主学习时间延长。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班级学生对旅游地理课程满意度普遍高于传统教学班级,学习热情持续时间更长,课程出勤率明显提升。
信息技术融合对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素养效果显著。一是知识掌握程度全面提高,通过信息化测评发现学生对世界各大洲主要国家旅游资源分布、典型景观特征记忆更加牢固,地理概念理解更加准确。二是实践应用能力明显增强,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地图软件分析旅游线路合理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旅游资源评估,制作电子导游图册等专业技能水平提升。三是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通过网络获取前沿信息接触多元文化,视野更加开阔,能够从多角度思考旅游地理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而且信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网络资源搜索筛选能力增强,辨别信息真伪准确性提高,数字工具应用更加娴熟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最重要变化体现在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上,学生通过模拟导游讲解视频录制、旅游产品线上推广等活动专业表达能力、服务意识等职业素质得到全面锻炼,职业胜任力显著提升。
结论:信息技术与中职旅游地理教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必然趋势,通过现状分析发现,尽管信息技术应用取得初步成效,但深度应用不足、教师信息素养参差不齐、资源建设滞后等问题仍然制约教学效果提升。针对这些问题,应着力优化教学资源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机制,深化信息技术与教学全过程融合。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应用能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专业能力,培养综合素养,为旅游行业培养符合现代需求技能型人才。未来教学改革应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增加信息化教学设备投入,构建更加完善教学资源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传勤."互学结合一体化"模式在中职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成才之路, 2022(4):3.DOI:10.3969/j.issn.1008-3561.2022.04.025.
[2] 石显丽.信息技术在中职旅游地理学科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文渊(小学版), 2020, 000(007):194.DOI:10.12252/j.issn.2096-6261.2020.07.382.
[3] 芦君君.微课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丝路视野, 2023:100-102.DOI:10.12319/j.issn.2096-1200.2023.1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