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浪潮中小学数学“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新探
陈明明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建设小学 537100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数字教育视域下 小学“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创新的实践研究 》2023ZJY639成果论文。
摘要:本文聚焦数字教育环境中小学校本教研转型升级问题,通过整合数字资源、构建网络平台及应用智能技术三方面路径探索主题式校本教研创新模式。数字资源整合能够扩展教研内容视野,网络平台构建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促进教研互动,智能技术应用能够提升教研效能。研究成果为新时代背景下校本教研改革提供实践参考,对推动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数字教育;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创新
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推进,数字技术已深刻改变教育生态。小学校本教研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要途径面临转型挑战,如何借助数字工具创新校本教研模式成为需要解决问题。主题式校本教研因其聚焦性强、针对性突出等特点,与数字教育理念高度契合。文章立足于现实需求,探索构建数字教育视域下小学主题式校本教研创新模式,希望能够为推动教研方式变革提供实践路径。
一、整合数字资源优化小学主题式校本教研的实践途径
通过引入国家级教学资源,结合区域特色课例,形成层次丰富资源体系。云存储技术应用使教研资料实现集中管理,随时调用,便于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微课制作工具助力教师记录教学实践,形成可视化研究材料。移动终端结合教研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促进随时随地研修。虚拟现实技术引入能创造沉浸式教研环境,突破传统场景局限。数据分析工具帮助提取学情信息,确定研究方向。资源推送机制根据教师需求精准匹配相关材料,提高教研精准度。教研资源评价标准建立有助质量把控,确保入库资源权威有效。跨区域资源共享机制则打破地域限制,促进优质资源辐射流动。
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为例,学校可以通过整合数字资源优化教研路径。建立主题资源库收集国家级课例、教学设计等材料,重点关注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原理、竖式书写规范等核心知识点。引入互联网微课工具记录教师教学关键环节,如计算过程演示、错误分析等片段便于研讨时精准呈现。借助动画软件制作计算原理可视化图例,直观展示进位计算过程,帮助教师理解学生思维障碍。利用学习任务单模板生成器,创建多层次习题,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类型,找出教学难点。通过电子白板互动功能设计多种计算方法展示环节,比较横式、竖式计算优缺点。结合网络评测系统收集学生作业数据,分析典型错误,为教研提供真实案例。
二、构建网络平台促进小学主题式校本教研的互动模式
学校可以搭建多功能教研云平台,设立主题研讨区、资源共享区以及成果展示区等模块,形成即时互动环境。基于网络会议系统开展远程教研活动,突破地域限制,扩大教研覆盖面。微信群、QQ群等即时通讯工具是辅助渠道,便于教师随时交流研讨问题。直播技术应用使名师课堂实时共享成为可能,提升教研观摩效果。建立跨校网络教研联盟,促进区域内学校间优质资源流动共享。社区式教研平台鼓励教师记录反思教学实践,形成互评互鉴良性循环。智能任务管理系统有助明确各环节责任分工、时间节点,提高教研组织效率。考核评价机制引入则能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保障互动质量。
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教学为例,学校通过构建网络平台创新教研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利用教研云平台设立探索轴对称图形教学专题讨论区,教师围绕轴对称概念理解、图形识别、作图方法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借助视频会议系统邀请数学专家进行远程指导,从认知规律角度分析学生理解难点,提出以折叠活动为基础引入轴对称概念建议。直播平台应用使多校教师同步观摩示范课,课上教师巧妙运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实际折纸操作,生成轴对称图形,引发观课教师热烈讨论。课后通过教研微信群分享各校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比较不同引入方式优劣。协作文档工具支持教师共同编写轴对称图形系列教学设计,多人实时修改完善。云相册功能收集学生轴对称作品照片,分析常见错误类型,调整教学策略。这一系列网络平台支持下主题教研活动,推动轴对称图形教学从抽象概念传授转向情境体验建构,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三、应用智能技术提升小学主题式校本教研的创新效能
智能技术应用为小学主题式校本教研带来全新发展可能,学校可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教研科学性与效能。智能分析系统辅助教研主题确定,通过学习数据挖掘找出学生知识掌握薄弱环节,实现教研精准聚焦。智能教学设计辅助工具基于核心素养目标自动生成多元教案框架,提高教师备课效率。课堂录播系统配合智能识别技术自动捕捉教学关键环节,为主题教研提供精准素材。智能评课软件从教学语言、师生互动、教学组织等维度量化分析课堂表现,为教研反思提供客观依据。虚拟教学情境系统模拟各类典型教学场景,为教师提供安全练习空间。语音识别技术自动记录整理教研讨论内容,形成结构化文档。教师成长智能画像系统记录参与主题教研全过程数据,绘制专业发展轨迹图谱。知识图谱技术重构教研资源关联网络,促进跨学科融合研究。
学校可建立基于算法推荐教研资源智能匹配机制,根据教师兴趣与成长需求精准推送相关素材,形成个性化研修路径。运用智能教研管理平台自动排课安排,优化时间地点分配,提高组织效率。引入智能督导系统定期检测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自动预警异常状态,确保研修任务落实。建立教研成果智能评价体系,从应用性、创新性、推广性等维度综合评估研究价值。学校还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教师反思日志,提取关键问题与思考点为后续教研方向提供参考。智能教研助手可通过对话方式实时解答教师疑惑,提供专业支持。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数字教育视域下小学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创新需综合运用数字资源整合、网络平台构建及智能技术应用等策略,形成系统化实践路径。通过数字资源整合优化教研内容,拓展教研视野。通过网络平台构建促进教研互动,突破时空限制,通过智能技术应用提升教研效能,实现精准发展。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基于学科特点教研模式差异化设计,以及数字技术与教研深度融合新途径,为数字教育背景下校本教研变革提供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 丁慧莉. 从主题式教研走向课题式教研——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探索[J]. 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12):9.
[2] 课题组. 基于小学生数学作业错例分析的校本研训模式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12(2):64-66,70.
[3] 田淑媛. 夯实校本教研根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太原市杏花岭区新建路小学数学124三级校本教研模式初探[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17):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