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生“机”情,宜疏不宜堵

作者

邵云轩

茂名市茂南区第二实验学校

一、引言

手机功能强大,只要有电有网,它就可以解决你的生活和工作的各种问题,可以说一机在手,上天入地无所不能。面对功能如此强大的一个高科技新兴事物,我们很难做到有效的遏制。但中学生的手机使用已经达到令人担忧的水平,影响他们的学业、社交、家庭和心理健康。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理性使用手机,如制定科学的手机使用计划和规则、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建立积极心态等。

二、现状

(一)初中生的手机使用情况

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初中生中手机的普及率已经高达 90% 以上。同时,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每天平均使用时间长达 3-4 小时 [1]。这种依赖现象已经达到了令人担忧的水平,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业表现、社交能力、家庭关系和心理健康。为此,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中学生手机依赖问题,采取措施帮助他们理性使用手机,包括建立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分配时间和注意力、加强家庭教育和提供专业支持等。

(二)手机依赖的表现及其心理原因

中学生的手机依赖是指对手机的使用产生了依赖和依赖心理,表现在无时无刻离不开手机、频繁检查手机、忘记时间和事情等方面。这种依赖不仅仅是行为,更是一种心理问题,与中学生的自我认同和压力缓解有关。手机上的点赞、评论和转发等反馈机制可以满足他们寻找自我认同和成就感的需求,而手机也成为他们缓解学习和人际关系压力的一种方式。因此,针对中学生的手机依赖问题,需要关注其心理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他们理性使用手机,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解决压力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存在问题

(一)手机依赖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手机依赖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第一,手机依赖会引起中学生的焦虑和抑郁。如果手机被没收或者丢失了,中学生可能会感到无助、失落、烦躁和沮丧,这些情绪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焦虑和抑郁。第二,手机依赖还会影响中学生的睡眠。手机在夜间使用会破坏中学生的睡眠质量,导致失眠、嗜睡、疲劳等问题。第三,手机依赖还可能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注意力。手机使用会分散中学生的注意力,干扰他们的学习和任务完成效率。第四,手机依赖还可能对中学生的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过度使用手机会降低中学生的社交技能,导致孤独感和社交回避 [2]。

(二)手机依赖对学业、家庭及社交生活的影响

手机依赖对中学生的学业、家庭和社交生活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减轻这种影响。制定科学的手机使用规则和时间限制、鼓励中学生参加户外和社交活动、减少自己的手机使用都是有效的方法。这有助于中学生养成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加强家庭交流和改善社交能力。

(三)初中生对手机依赖问题的认知不足

尽管手机依赖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逐渐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但中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知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许多中学生仍然认为手机使用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甚至不知道过度依赖手机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交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

四、解决的策略

(一)建立积极心态,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建立积极心态和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是解决中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在这一方面,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认知水平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手机依赖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曾经有一位初中生小李(化名),学校是明令禁止带手机进入校园的,因为过度依赖手机而多次带手机进入校园,后来上课被教师发现异常及学生反映,这是长期存在的情况,当时老师在没有深入了解、意识到他使用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下就收缴了他的手机,他的情绪非常激动,一直跟着该老师不愿离校,并且扬言老师不给回手机就不回家的说法,最终在跟家长的沟通、协助下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来学校的心理老师介入。在与小李的交流中,心理老师发现小李对手机的认知存在偏差,手机成为他生活中最主要的“消遣”方式,即认为手机使用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失去了手机会使他感到孤独无助。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建立积极心态和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可以帮助中学生摆脱手机依赖问题,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社交活动中。

(二)利用家庭德育场,树立家长的榜样作用

利用家庭德育场,树立家长的榜样作用。家庭要和学校的育人宗旨保持一致。学校是倡导学生们疏导结合,科学地使用手机的。但是有些家长心疼纵容自己的孩子,无底线地满足孩子的愿望,轻易给孩子买高档手机,购买大流量的资讯费用包等,这样就跟学校的宗旨背道而驰,所以家长一定要合理地给孩子购买手机和资讯费用包。

家长要做到严于律己。例如,有个学生抽烟,把家长叫过来共同教育。结果家长自己就是一个大烟鬼。一边叼着烟一边训斥孩子“学生抽烟是不对的”,在吞云吐雾间,讲着抽烟的危害。这情景看似可笑,但是在家庭手机管理教育中,却每时每刻都在上演,家长训斥孩子沉迷手机,但自己却比孩子沉迷得更严重。所以家长在家庭手机管理教育这一块,一定要做到严于律己、身正言顺,身教比言教要有效的多。

(三)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是有效应对初中生手机依赖问题的策略之一。一方面,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能够使初中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另一方面,培养兴趣爱好也可以促进初中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其心理素质。

五、总结

通过对初中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心理分析和应对策略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一是中学生的行为约束,外力的影响有限,如果没有转换成内驱力,是没有教育效果的。二是手机依赖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家庭、社交生活。三是为了有效地应对手机依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制定科学的手机使用计划和规则、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以及发挥教育和家庭的作用。四是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让初中生们拥有一个更健康、积极、阳光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徐萍 , 蒋慧玲 . (2018). 中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中国当代儿童研究 , 6, 51-52.

[2] 陈威. (2020). 中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今日教育网, 2,120-122.

[3] 邱雅琴 , 钟丽萍 . (2019). 中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心理特点及对策研究 .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 37(2), 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