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姚强

安徽省太和县北城中学   236600

初中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运算和空间想象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学、评相分离,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核心素养很难建立起来;同时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依靠纸笔考试,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观察和多方面的能力评价,在此背景下,探索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路径成为破解教学效率低下、核心素养培养不足等问题的关键举措。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它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融为一体,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疑惑和需要,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实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教学策略进行动态地调整,保证教学目标符合评估标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它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和探究的机会,促进了他们的创造性思考和实际操作,从而促进了他们的数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另外,这种模式也将知识的单向传输转化成了两个方向的思维冲突,同时也创造了一种主动的学习氛围,这可以让数学知识系统更加完善,让他们能够建立起一个符合逻辑的知识架构。长期来看,这种实践途径不但可以优化教学流程,而且可以促进教育由“应试”向“素质”的转变,为将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1]。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路径

(一)聚焦问题驱动,激活思维与探究素养

问题驱动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动力,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探究素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具有启发性和一定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问题驱动贯穿教学评一体化始终,评价围绕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解决方法和创新思路展开,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实现教学与评价相互呼应 [2]。

例如在讲授《正数和负数》时,教师可以展示温度表上的0° C 和-3° C、升降梯上升 3 层、升降 2 层等生活情景,并引出“如何用数学方法清晰区分这些相反意义的量”的问题,启发学生对已有的数学体系的局限性进行反思;在学生们提出了用不同符号标记的想法后,教师再继续追问“这些符号需满足哪些规则才能准确表达相反意义”,并且鼓励他们在分组讨论中从运算、大小比较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给出诸如“若规定收入为正,支出为负,收入 50 元记作 +50 ,支出 30 元记作 -30,那么两次操作后资金变化如何表示”等正负数加减法运算的简单实例,让学生们试着运用新学到的符号运算对其进行说明;在评价阶段,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们是否能够正确地利用正负数来做记录,还要注重他们的思维过程,包括他们能不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正负数的意义、在小组讨论中能不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见解、学生在面对新情境中能将正负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从而促进他们在问题的驱动下对正、负数的概念有更深的了解。

(二)强化实践操作,夯实应用与创新素养

实践操作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夯实学生的应用与创新素养至关重要,具体做法是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开展测量、绘图、实验等活动,将抽象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体验,在此过程中,学生能更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提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评一体化中实践操作成为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依据,评价不仅聚焦实践结果,更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实现教学与评价紧密结合,进而促进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例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校园超市购物方案设计”的实践操作活动,即呈现校园超市部分商品价格信息(如笔记本每本 3 元、铅笔每支 1 元等),并提出“若用 50 元购买笔记本和铅笔且要求购买数量总和为 20 件,怎样规划购买方案”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分组开展实践操作,并发放纸张模拟购物清单,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设定未知数(如设购买笔记本 x 本)依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 3x+ 1x(20-x)=50 并尝试求解;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对遇到困难的小组给予提示(如提醒方程两边同时简化的步骤),并在求解出 x 的值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若总金额变为60 元,购买数量总和还是20 件,又该如何规划?”让学生再次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评价环节,教师不仅查看各小组最终得出的购买方案是否正确,更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是否规范地列出方程、是否尝试多种方法求解、面对新问题时能否灵活调整策略以及是否有小组提出独特的购物规划思路等。

(三)引导自我反思,培育自律与成长素养

自我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帮助其发现优缺点并明确努力方向,进而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在教学评一体化中自我反思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不仅看重学生学习成果,更关注学生在反思过程中的表现,从而让学生在反思中提升核心素养,实现教学与评价相互促进,助力学生自律与成长素养持续提升 [3]。

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出如“回顾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思考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解决涉及这三种图形的题目时,运用的方法是否高效”“对于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环节,自己的参与度如何,有哪些收获与不足”等反思方向提示,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我反思并撰写反思笔记;在反思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课堂笔记、练习题以及自己的思考过程详细记录学习情况,比如有的学生可能反思到在判断线段长度比较题目时最初因没准确理解题意而错误,后通过重新审题和画图得出正确答案,还有的学生会意识到小组讨论中自己发言少、未充分表达想法;在评价环节,教师仔细查阅学生反思笔记,并重点关注学生反思深度、能否精准剖析学习问题以及提出的改进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于反思深刻、措施合理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分享优秀反思案例供其他学生参考,同时对于反思较浅的学生则进行个别指导,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挖掘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是契合当下教育发展趋势、有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性举措,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评往往相互割裂难以形成有效合力,但是教学评一体化打破了这一局面让教学、学习与评价紧密相连、彼此促进,所以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思维局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从而确保教学方向正确,进而更好地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方青凡 . 以”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促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新课程 , 新教材 ,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材必修 3 教学建议 [J]. 福建教育 ,2024(2):60-63.

[2] 张春俭 覃仕山 .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J]. 求知导刊 , 2025(3):95-97.

[3] 富小军 .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实践研究 [J].教育界 , 20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