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算一体芯片在神经网络加速中的应用
孙百月
锦州市太和区党群服务中心 辽宁锦州 121000
引言:
伴随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日益拓展,神经网络模型渐趋繁复,对算力、带宽以及能效的需求不断攀升,传统冯·诺依曼架构在高频数据交互时暴露出突出的瓶颈,严重限制了深度学习任务的实时处理能力,存算一体芯片借助把计算单元嵌入存储阵列,打破了存储跟计算之间的物理屏障,为处理 AI 芯片能效问题找到了新路子,逐渐成为智能计算架构发展的关键走向。
1. 存算一体芯片对神经网络加速的关键价值
神经网络若要高效执行,需依靠大量矩阵乘加操作,尤其是于 CNN、Transformer 之类的深度学习模型中,对存储带宽与计算效率设下极高要求,但就传统冯·诺依曼架构而言,物理意义上计算单元与存储单元彼此分离,数据的频繁搬运造成“存储墙”瓶颈极为突出,成为妨碍性能进步和能效优化的关键阻碍,尤其是在边缘计算、各类移动设备和低功耗智能终端里,此瓶颈的表现严重程度尤甚,为直面这一挑战,存算一体芯片顺势诞生,把计算单元安插进存储模块内,于存储位置直接完成部分运算,切实解决数据搬运引发的能耗与延迟难题。
在神经网络加速相关场景之中,存算一体芯片自带天然的优势特性,该并行结构可充分挖掘矩阵运算的高并发特性,尤其契合卷积层、全连接层等核心的计算环节,与传统方案相比照,存算一体架构在功耗抑制、执行效率和单位能耗算力上显著拔高。采用 ReRAM 的 Crossbar 阵列可开展大规模乘加操作,能效比相比于传统 GPU 高出数倍,适宜应用在 AIoT、智能安防、可穿戴设备等场景范畴,PIM 芯片在算力密度范畴展现突破性态势,也为深度学习朝着端侧迁移提供了关键硬件后盾,成为推动神经网络加速腾飞的战略支撑[1]。
2. 存算一体芯片赋能神经网络加速的实现路径
2.1 构建适配神经网络的存算一体芯片架构
为让存算一体芯片在神经网络加速中的优势充分彰显,打造与神经网络任务特征高度贴合的硬件架构是基础要求,以 ReRAM、SRAM、FeRAM 和 PCM 为代表的常见存算介质,因具有非易失性、高密度或高速访问等属性,在存算一体设计中被大量采用。Crossbar 阵列结构可达成大规模并行式矩阵乘法操作,极大增进神经网络里常有的卷积及全连接层的计算效能,模拟计算与数字计算两种方式各有恰当的应用场景,前者能达成降低功耗目的,后者对精度把控更为有利,要根据模型精度的需求对具体架构灵活选择。
芯片内部应安置高带宽互联机制及低延迟控制单元,实现存储单元与逻辑计算单元的紧密协同,当处在任务负载高、参数密集型模型的部署场景里,芯片架构还得支持诸如数据复用、层间缓存优化之类的策略,以此削减访存次数,进一步增进能源利用的效率比,采用融合网络结构感知的硬件设计理念,可研发出真正“贴合神经网络需求”的存算一体芯片,为端侧 AI、边缘计算等供给坚实可信的算力支持。
2.2 优化编译系统以提升存算协同效率
处于神经网络任务部署的阶段中,编译系统在高层模型与底层硬件指令间起到了桥梁般的关键作用,基于存算一体芯片异构架构的属性,传统的神经网络编译框架无法契合高效映射与调度需求,应搭建契合新架构的 PIM 编译器框架,实施运算图划分、指令融合、存储映射与调度优化等核心操作,利用图优化技术可将卷积层改造成稀疏矩阵乘,加快 Crossbar 执行的高效性,在编译阶段识别模型的重复样式,完成预存权值的复用操作 [2]。
编译系统还得顾及芯片的精度支持状况、计算路径及访存带宽,恰当规划计算任务在芯片存储与逻辑单元间的分配,实施调度策略的优化方案,以保障神经网络里各层计算的依赖次序,最大程度规避资源的空闲及等待状态,与运行时的微指令控制机制相配合,实现数据预先获取、流水化执行及局部中间值高效输送,进而降低整体的延迟与功耗值,为复杂神经网络模型加速运转筑牢软件根基。
2.3 应用模型压缩技术以匹配芯片资源
尽管存算一体芯片体现出明显的能效优势,但相较于通用处理器,其计算精度、面积与存储资源的限制更为明显,神经网络模型在部署前需进行压缩及优化操作,以实现与芯片资源适配,现今主流的压缩技术涉及网络剪枝、权重量化、低秩分解和知识蒸馏等方面,凭借剪枝策略,删掉无效或冗余的连接结构,极大降低网络规模;依靠量化途径,把浮点权值浓缩为低比特表示,减小存储占用规模并降低乘法运算复杂度。
压缩后的模型尚需保证其在特定任务中的精度留存,于训练阶段可引入感知损失函数或是微调策略,增强剪枝、量化后模型的鲁棒水平,按照存算芯片的操作精度及硬件特性,模型压缩策略还需与芯片访存模式一同实施联合优化,可优先对压缩后的权值进行片上高速缓存区域的映射,提前对常用计算路径映射至 Crossbar 阵列,进而实现芯片结构和模型结构的精密契合,保障压缩不会引发性能的牺牲。
2.4 借助异构计算融合达成深度学习任务的分级加速
面对复杂神经网络的场景时,单一芯片架构一般难以同时兼顾高吞吐率及多功能计算需求,将存算一体芯片与CPU、GPU、FPGA 等异构计算平台融合起来,能实现分工有序、协同高效的分级加速架构,可把大规模稠密矩阵运算任务委派给PIM 芯片,通用处理器执行控制逻辑、全局调度以及稀疏处理方面的任务,由此在全流程中实现资源最佳分配。
针对视觉检测与语义分割这类任务,前端图像卷积可依靠存算芯片达成低功耗加速,而通过 GPU 对后端分类与策略判断等任务进行精细处理,采用片上网络和 DMA 机制打通数据传输通道口,可达成 PIM 芯片与其他计算单元之间的高速数据联通,减少协同交互的延迟现象,打造统一的调度策略及编程接口,使开发者得以灵活调度各类硬件资源,不仅拓展了 PIM 芯片应用的边界,也增进了整体AI 系统的处理效率与部署的灵活度。
结论
存算一体芯片凭借其计算与存储融合的结构特性,有效缓和了深度神经网络计算时的带宽瓶颈及能耗难题,通过与轻量化模型、编译优化及异构系统协同实施应用,此技术在诸多智能终端及边缘计算场景中展现出优异性能,后续需加强对硬件标准制定及软件生态构建的力度,持续促进存算一体芯片在人工智能主流应用里的工程化落实,为智能算力体系赋予长久驱动力。
参考文献:
[1] 何斯琪 , 穆琛 , 陈迟晓 . 基于存算一体集成芯片的大语言模型专用硬件架构 [J]. 中兴通讯技术 ,2024,30(02):37-42.
[2] 李嘉宁 , 姚鹏 , 揭路 , 等 . 存算一体技术研究现状 [J]. 电子学报 ,2024,52(04):1103-1117.
作者简介:孙百月(1987.6.30),性别: 女,籍贯: 辽宁 北镇,民族: 满族,学历: 本科,职称: 中级,研究方向: 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