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德昂族酸茶文化体验式教学探究

作者

明立玉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九年制学校

引言:

德昂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其酸茶文化源远流长贯穿民族生活方方面面,酸茶不只是饮品,更承载着德昂族历史文化符号与精神象征。初中阶段正值学生世界观形成关键期,引入酸茶文化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感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魅力,既符合新课程改革强调实践体验理念,又能激发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与保护意识。探究试图构建初中德昂族酸茶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为民族文化进校园提供新思路。

一、感受酸茶工艺,领悟民族智慧

德昂族酸茶工艺传承千余年,凝聚着民族集体智慧与生存哲学,教学实践中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或视频资料,了解酸茶制作两种传统工艺:土坑法与陶器法。土坑法即将鲜茶叶包裹置于芭蕉叶中,埋入土坑中发酵再取出晾干,陶器法则在陶罐中腌制茶叶,这两种古老工艺技术经过千百年传承已然成为德昂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部分。通过让学生亲手体验采摘过程,理解茶叶采摘时间与质量关系感受茶农对自然规律敬畏。组织学生模拟酸茶制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茶叶发酵过程感受酸茶由苦转酸微妙变化,体会德昂族先民利用微生物发酵原理创造独特饮品智慧。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为何酸茶制作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却能保持独特风味,引发学生对自然发酵科学原理探究兴趣。

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体验心得与感悟,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深入理解德昂族先民如何在特定自然环境中创造性利用当地植物资源,形成独特风味茶饮。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比较德昂族酸茶与其他茶类制作工艺差异,发现酸茶独特微酸口感形成原因,从而认识到不同民族面对相似自然环境会创造出迥异文化产物。通过酸茶制作过程学生能够感受到德昂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领悟民族生态智慧,同时酸茶制作复杂工序也反映出德昂族人精益求精工匠精神,这种坚持传统工艺态度值得现代学生学习。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只是学习到具体知识,更能培养对传统文化尊重态度,激发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

二、品味酸茶礼仪,传承文化基因

德昂族酸茶礼仪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体现民族审美观念与价值取向构成民族精神象征系统,初中阶段教学中宜设计情境体验,引导学生了解酸茶在德昂族社会生活中占据核心地位贯穿人生礼仪全过程。德昂人“茶到意到”习俗,客人临门必先奉茶相待,亲友拜访必以茶见面礼,重要事情商议前必定先奉上香茗,婚丧嫁娶仪式中酸茶更具仪式感与象征意义,教师应当组织学生模拟德昂族传统节日场景体验酸茶礼仪全过程,促进学生对少数民族礼仪习俗理解。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方式沉浸体验,实践将一杯酸茶分三口饮用传统——初口品温度,次口闻香气,末口慢慢品味,感受酸茶清香微酸口感体会饮茶文化意境,此类沉浸式体验让学生从行为模仿上升至情感共鸣实现知识内化过程。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酸茶礼仪背后蕴含社会规范与行为准则,品茶过程实际上是种文化认同表达,通过共同饮茶强化群体归属感形成稳固社会纽带,维系民族凝聚力,酸茶礼仪所体现尊老敬贤,团结互助精神恰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价值取向。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维角度剖析酸茶礼仪文化传承意义,通过比较探究发现德昂族茶礼与汉族、藏族等民族茶文化异同,理解文化多样性价值促进多元文化包容理念形成。茶礼探究不应流于表面形式,而应深入挖掘其承载历史记忆功能与文化认同建构作用,茶礼是无形文化遗产,体现着德昂族人集体智慧与审美情趣,见证着民族发展历程与生存策略。从教学策略角度学生参与田野调查,了解当代德昂族人日常生活中酸茶饮用习惯变迁,有助于学生认识文化传承与创新辩证关系。当下应对文化全球化背景中传统文化式微挑战,酸茶礼仪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激发学生传统文化保护热情,体验德昂族酸茶礼仪过程使学生既能学习传统美德又能思考文化传承现代转化路径,进而主动参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生通过酸茶礼仪学习能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一脉相承,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文化归属感树立文化自信。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解析酸茶功效,激发学习兴趣

德昂族酸茶具有多种保健功效,被誉为“藏在深闺人不识,微酸微苦回味甘”,教学中应当组织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了解酸茶清热解暑、消炎解酒、爽神提神等功效。教师应当邀请中医或民族医药专家,为学生讲解酸茶药理成分与功效机理,解释为何德昂族人将酸茶视为重要饮品,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方式检测酸茶中茶多酚、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含量,探究发酵过程中茶叶成分变化规律,理解微生物发酵作用机制。这种将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结合探究方式,能够激发学生跨学科学习兴趣。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调查德昂族人食用酸茶习惯,了解他们将酸茶视为小零食,尤其老年人喜欢嚼食酸茶当做零食享用方式,通过这种民族饮食文化调查学生能够发现传统饮食智慧。

在功效解析基础上教师应当设计创新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开发酸茶衍生产品,如组织学生尝试制作酸茶点心、酸茶饮料等创新食品,举办酸茶文创作品设计比赛,鼓励学生设计酸茶包装、酸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等,这类创新实践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创造力,又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学生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现代消费者对传统文化产品需求,思考如何让传统酸茶文化焕发新活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酸茶文化传承面临挑战,如年轻一代饮茶习惯改变、传统工艺传承困难等问题提出保护策略。

结论:

初中德昂族酸茶文化体验式教学探究表明,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感官体验、情境模拟等多元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内化。酸茶工艺体验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科学探究精神,酸茶礼仪体验环节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酸茶功效解析环节促进学生跨学科思维发展与创新能力提升。体验式教学打破传统课堂局限,形成开放多元学习空间,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熏陶三位一体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欣 . 多民族文化体验式教育在汉族班级中的应用 [J]. 文学少年 ,

2020(35):0189-0189.

[2] 高晓莹, 果志永. 深化体验式教育弘扬传统文化[J]. 教育实践与研究:

理论版(C), 2019(1):2.

[3] 傅洪明 , 赵敏 . 初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J]. 教师 , 201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