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环节的实践探索
徐升文
陕西省紫阳县界岭镇九年制学校 725305
引言
初中数学是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关键阶段,而课堂导入作为教学活动的开端,承载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引导思维等重要功能。人教版数学教材注重现实情境引入,为教学提供了良好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导入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有效衔接与实效性。本文拟围绕导入环节展开实践探索,旨在优化教学流程、提升课堂效率,为教师提供可行的改进思路。
一、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导入环节的教学价值
导入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承担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和引导学习方向的重要作用。首先,富有吸引力的导入能迅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和参与欲。例如,通过生活化情境、趣味数学游戏、短视频展示或动手操作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其次,导入有助于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核心问题,使学生形成认知期待,为后续知识的内化做好心理准备。再次,科学设计的导入还能有效连接旧知与新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一个好的导入不仅奠定了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也为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开端。
二、数学教材导入存在问题分析
(一)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缺乏生活关联
部分导入内容虽有“情境”之名,却难以引起学生共鸣。例如,用成年人金融理财案例导入“利息计算”,对初中生而言过于遥远,难以产生兴趣或理解动机。学生日常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学习、家庭消费、小额储蓄等方面,若导入话题与其生活脱节,则会导致学生在情境建构初期无法建立起有效的认知连接,进而影响学习的主动性与投入感。因此,导入内容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经验世界,如以“校园储蓄卡”“压岁钱理财”“模拟超市购物”等具体而熟悉的事例切入,使学生从“身边数学”中建立对知识的兴趣与信任。
(二)导入缺乏针对性与层次感,未能有效激发思维
许多导入环节只是形式上的热身,未能真正围绕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设置思维引导,导致学生在课堂初始阶段思维懈怠、认知目标模糊。一些教师常使用泛泛的情境描述或无难度的问题作为导入,虽然营造了一定氛围,但并未触及学生的认知挑战点,缺乏“问题驱动—探究欲望激发—逻辑思维启动”的链式效果。优秀的导入设计应能够明确聚焦教学目标,通过逐层递进的问题或有张力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只有将“认知起点”“问题结构”和“教学目标”三者有机统一,导入环节才能真正承担起教学前导功能。
(三)导入时间掌控不合理,影响课堂节奏
一些教师在导入中安排过多情节,导致导入时间冗长,压缩了讲授与练习环节,影响整节课的节奏和效率。导入环节本应起到“引而不发”的作用,激发兴趣同时迅速导入正题,然而部分教师出于追求“情境完整性”或“课堂趣味性”,在导入中加入大量背景介绍或视频片段,反而使教学重心偏离,甚至出现“导入内容精彩、教学主干仓促”的现象。此外,若导入环节未与后续教学形成逻辑衔接,也容易造成学生“看热闹”式参与,而非真正思考与预热。因此,教师应合理控制导入时间,一般建议控制在课堂前 5—8 分钟内,做到简洁、有趣、有效,确保导入为整节课节奏与内容服务。
三、提升导入环节实效的教学建议
(一)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导入环节的实效性首先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素养,尤其是导入设计的创造力和教学反思的持续性。当前部分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存在照搬教材或沿用老旧模板的现象,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根本原因在于导入设计能力尚未形成系统认知。因此,教师应增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结构的理解,掌握多样化的导入策略设计方法,灵活运用问题引导、情境创设、图像展示、生活引申等手段,使导入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应强化教学反思意识,通过课后记录、听评课、学生反馈等途径,持续改进导入的方式与效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课而异。
(二)结合教材特点进行导入资源整合与创新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本身为导入设计提供了大量素材,如章节开篇的小故事、插图、生活问题等,这些资源若能进行“二次开发”,可显著增强导入的实用性与吸引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能力,对教材提供的导入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与优化设计。例如,可将课本情境延伸为动态视频,或将文字问题转化为实物展示、情景对话等形式,增强导入的直观性与互动性。同时,教师还应积极挖掘校内外生活素材,如校园环境、社会热点、科技前沿等,将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连接起来,使学生在熟悉与新奇中自然过渡到知识探索状态。
(三)强化学生参与感:将导入变为互动平台
有效的导入不仅是教师“讲”的过程,更应是学生“思”与“动”的过程。当前不少导入形式仍偏重教师单向输出,缺乏学生主动参与,导致课堂开端缺乏活力和认同感。为此,教师应设计更具互动性的导入活动,如问题竞猜、数据收集、情景演绎、小组讨论等,将学生置于任务中心,使其从导入开始就成为课堂的“行动者”。此外,还可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或个人兴趣作为导入素材的触发点,增强代入感。例如,以学生熟悉的网络流行词或生活困扰为出发点引出数学问题,提升其参与热情。
结语
课堂导入不仅是教学的“开始”,更是学生思维的“启动器”。通过分析当前导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可操作性的改进路径,本文力图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系统性参考。导入设计应立足学生实际、匹配教材结构、融入互动机制。未来,教师应持续开展教学反思与实践创新,使导入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质量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 徐云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初探 [N]. 企业家日报 ,2025-05-17(003).
[2] 黄涛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技巧和方法 [J]. 数学之友 ,2025,(01):12-13.
[3] 冉裕菡 .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研究 [D]. 西南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