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肖邦《幻想即兴曲》

作者

郑新聪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一、鲜花中的大炮—肖邦

《幻想即兴曲》的作者,是广为人知的钢琴家肖邦。他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包括各种各样的体裁。前奏曲是指在作品前面演奏的序引,如《升 f 小调前奏曲》;夜曲是肖邦在菲尔德的作品创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以抒情和幻想为基调的体裁,如《F 大调夜曲》;除此之外还有玛祖卡舞曲、波罗涅兹舞曲等等,他的作品富含深情且有感染力,鲜花则意指于此。肖邦还是个悲催的音乐家,他生活在一个战乱的时代,甚至他的后半生都在战乱中度过,这首曲子则表达了他对祖国支离破碎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深深的憎恶,所有的这些化作音符在他的作品中得以展现,他对祖国的爱融化在他的血脉和呼吸中,大炮则意指于此。这个花丛中的大炮,在欧洲音乐史绽放着无限的光芒。

二、即兴曲的特点

在肖邦作品的诸多体裁中,即兴曲是独具特色的一种。即兴曲原意为“即兴创作”或“一时的性致”,是欧洲 19 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一种音乐体裁,指作曲家在未经事先预备而临时做成的乐曲,其特点是短小精悍、情感丰富、旋律优美。它后来发展为具有即兴创作性质,而非真正即兴创作的器乐短曲,其中多为钢琴创作的独奏小品。他的即兴曲没有玛祖卡或波兰舞曲般的民族色彩,也不像舒伯特作品那般单纯朴素,而更倾向于强调出应有的即兴与自由,并且具备了独特的风格,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属《幻想即兴曲》,这首乐曲首尾两部是活跃的,中部是沉思性的。虽然在形式上相当自由,但也不是毫无规则的发展,因此有学者认为:“肖邦的即兴曲,是在自由性之中,有着一贯的形式,看来像是自由的、独特的,却可以感觉到构成上的严密。”肖邦共创作四首即兴曲,《幻想即兴曲》流传至今并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三、曲式分析

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复三部作品,是一个包含引子和尾声的乐曲,分为呈示部、中部和再现部。引子在主调升 ρc 小调上呈现,开头是一个八度属到主的解决,音响浑厚洪亮,旋律略带悲伤,预示着作者内心不安的情绪,接着为主和弦的分解,自由的演奏三小节后自然的过渡到呈示部的呈示段。呈示段旋律声部像瀑布般涌出,速度极快,像是在倾诉自己内心的不满,首先旋律的进行有回转的感觉,十六分音符构成的旋律上下流动 ,与左手声部平稳的进行产生了一种梦幻的效果,乐句感十分清晰,力度由弱起到渐强再到弱收,使乐曲富有流畅和情感。值得注意的是对位上是不规则的八对六,对演奏技术的要求极高。中段是一个对比中段,这一段的风格与前一段明显不同,旋律声部有所变化,变成四个十六为一组的乐汇,在这一部分中,旋律音的演奏极为重要,即第一个乐句中四个十六分音符的第一个音以及第二个乐句中四个十六分音符的最后一个音要清晰的演奏出旋律性,这就要对其他三个音的力度有所把握。再现段是动力再现,相比呈示段的篇幅有所增加,第二个乐句开始发生变化,节奏和材料都来源于第一乐句,但旋律走向有所变化,音符上下环绕并逐渐上行,收尾处更加丰富,从小字三组的 mi 向下进行沉淀,在进行两次相同音高的重复旋律,再由小字三组的 so 向下层层递进,最后落到小字组的so,跨两个八度的使用,使音乐有了归属感,随后再由分解的八度和弦下行衔接到结尾的属和弦为中部做了准备。中部开始就为发展做了预示,Moderato Cantabile 意思为如歌的广板,从这部分开始就有了从紧张激动到柔美轻快的对比,描写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中部从降 D 大调呈现,左手旋律在前面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三连音,配合旋律声部的各种加花,使音乐更加富含感情,也使音响效果极为震撼,使人置身于一种梦幻美好的世界。中部结尾停在主和弦,并以 riten 渐弱渐慢做过渡,巧妙地衔接了再现部。再现部回归主调,且音乐的情绪更加激动,这里的再现部与呈示部相比篇幅扩大,在属和弦后续写了主持续来稳定调性巩固全曲,作为结尾发挥着它巨大的作用。最后旋律移到了左手声部,材料来源于中部的旋律音,相互照应的同时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主题,随着音响越来越弱,乐曲也随即结束。尾声结束的和弦是由主音大调的主和弦与属和弦叠加而成的复合音响,力度降到最弱且没有通常结束终止的稳定感,营造了余音绕梁的氛围感,使音乐在静谧的梦幻中结束。尾声微弱的乐音象征着胜利的曙光和作曲家寄予的希望,尽管微弱,但美好终究会到来。纵观全曲,肖邦用小调的色彩却写出了激烈热情的效果,这种反差更加突出了他独特的创作技巧以及一腔热血却无从施展的矛盾心境,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

四、演奏技巧

这部作品充满了幻想和浪漫的色彩,成功地诠释了音乐的丰富内涵和艺术审美意境,不仅在艺术风格理解上在技巧上也是很难把握的。从技术上来说弹奏基本是靠手指,因此手腕一定要放松,手腕起着旋转辅助作用,即帮助大指内转。第一部分是在焦急忧郁下度过的,旋律较快,要训练触键的速度以及把握旋律音大跳的位置,因此这要求我们要更准确地找好落音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的音符一定要弹得有颗粒感和流畅性,要用指尖去触键,不规则的对位要求我们一定先放慢速度分手去练习随后再进行加速演奏。重音在这一乐曲中尤为重要,首先要在一连串乐音中找到旋律线,随后在弹旋律音的时候要把重力瞬移到对应的手指,其余手指适当放轻,才能达到该有的音响效果。例如在弹奏中部时,要把每组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开头音或结尾音使用重音弹出,这样既可以保持节奏,也可以突出旋律的层次。第二部分的旋律是柔美梦幻的,气息悠长宽广,但实则表现了作者为国家命运担心——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悲伤情绪,这个部分可以用指肚来贴键演奏,通过旋律的起伏来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踏板一定要根据乐句来进行使用,避免声音杂乱无章。第三部分的气氛更加激动,音响铿锵有力,旋律更是如瀑布般流出,这个时候一定要把主旋律弹好,在突出主旋律的同时,也要与第一段进行一个对比。尾声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右手是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连接,左手是相对应的八分音符,在弹奏时要避免漏音、错音以及音弹的不清晰,旋律线条不明确等问题,手腕一定要放松,越是快的地方越要静下心来,延音踏板可以结合弱音踏板一起使用,使乐曲的结尾逐渐消失,也暗示着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

五、总结

音乐的美需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正因如此才能形成意蕴深远的美感境界,成为完美的艺术创作。《幻想即兴曲》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技术难度与音乐深度,更在于它为演奏者与聆听者提供了无限的诠释空间。肖邦的即兴曲“在自由中蕴含严密的结构”,这种矛盾统一恰恰映射了浪漫主义艺术的本质——用最严谨的形式承载最奔放的灵感。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空气中,听众感受到的不仅是音乐的终结,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这或许就是艺术永恒的力量。

参考文献

王和芳 . 最高的音乐美是音乐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高度统— 音乐美鉴赏谈之三 [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 音乐与表演版 ),1998,(01):7-9.

[2] 赵静. 肖邦《幻想即兴曲》的演奏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38(10):112-114.

[3] 胡亦翡 . 一个诗情的肖邦 一首诗意的作品——谈《#c 小调幻想即兴曲》作品与演奏解析 [J]. 大舞台 ,2010,No.271(12):8

[4] 陈静 . 浅析肖邦《幻想即兴曲》的演奏风格 [J]. 大众文艺 ,2009,No.224(07):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