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讽刺艺术

作者

郑新聪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一、《费加罗的婚礼》中讽刺艺术的体现

(一) 音乐设计的讽刺性

《费加罗的婚礼》的序曲采用交响乐的手法,以紧凑的节奏贯穿全曲,营造出活泼、喜悦的气氛,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做好了情绪上的铺垫。序曲采用了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结构。呈示部的主部由两个主题构成:第一个主题是稍为急速、性格爽朗的音流,由一系列 D 大调回旋音阶依次向上,曲调昂扬且富有动力感,暗示了费加罗和苏珊娜迫切寻求幸福的剧情发展;第二个主题像是明快、雄健的号声,烘托出主人公勇猛和坚定的人物形象。连接部出现活泼跳跃的和弦与节奏,将热烈的情绪推进了一步。副部也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富有朝气,有一个反复出现的音型,象征费加罗不屈不挠争取爱情的精神,弦乐器突强突弱有明显的喜剧性,轻快又带有讥讽;第二主题连续上行的音调使费加罗勇于斗争的性格表现得更加突出。结束部旋律优美、细腻,富有歌唱性,木管与弦乐的配合生动刻画了少女苏珊娜的形象。序曲虽并没有从歌剧的音乐主题直接取材,但同歌剧本身有深刻的联系。急速音型象征剧中人物冲破阶级束缚的迫切心理,弦乐颤音技法暗喻贵族阶层的虚伪本质,调性转换则系统展现平民与贵族的冲突对抗。

在第一幕快结束时,费加罗规劝童仆凯鲁比诺并唱出了著名的咏叹调《再不要去做情郎》。这首乐曲是 C 大调的回旋曲式,4/4 拍,急速的快板。A 段为 12 小节,是先对比后平行的三句式乐段,a 乐句的旋律声部多为三度音程下行,附点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以及乐汇的下行二度模进有效地模仿人说话的语气,在这里是费加罗对凯鲁比诺的劝导语调。b 乐句的旋律声部是对主和弦的分解及转位,整体走向往上,暗示费加罗对道德败坏行为的讽刺。整段和声未脱离主属的框架,形象的塑造了费加罗的正义形象;B 段在 G 大调上呈现,节奏变得极为规整,多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且旋律走向往下,这里是费加罗劝导凯鲁比诺不要天天想着谈情说爱;随后 A 段曲调再现;C 段带有宣叙调性质,旋律多为主属音交替或单音持续进行,这一部分调性转换频繁配合着进行曲式的风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随后 A 段再现,最后接尾声。作为主部的 A 段通过在伴奏中主和弦分解与经过音的交织,使旋律产生“滑音”般的滑稽感,配合费加罗夸张的肢体动作,强化了对贵族虚伪礼仪的讽刺。这首咏叹调不仅展现了费加罗的机智与坚定,也通过他对凯鲁比诺的规劝,讽刺了贵族阶层对爱情的轻浮与不负责任。

伯爵夫人与苏珊娜的二重唱《待到微风轻轻吹过》是一首小快板速度、6/8 拍子的抒情二重唱,在这首二重唱中,苏珊娜与伯爵夫人共同策划了一个计谋来对付伯爵。她们通过音乐表达了对伯爵行为的不满与讽刺,同时展现了女性之间的智慧与团结。莫扎特在音乐上采用了柔和而流畅的旋律线条,时而由一系列音符上行级进进行,有着平稳的线条以及细腻的和声处理,时而有一丝上下起伏波动,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神秘的氛围。它夹杂着伯爵夫人和苏珊娜各自的忧愁,伯爵夫人为伯爵的变心黯然神伤,另一边苏珊娜对自己的婚礼忧心忡忡。由此看来,在这看似和谐的音乐背后,却隐藏着对伯爵虚伪与贪婪的深深讽刺。

(二)人物塑造的讽刺性

在《费加罗的婚礼》中,人物设定是讽刺艺术中重要的一项。歌剧当中费加罗为机灵勇敢的仆人模样,他不仅具备聪慧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还持有坚定的信念与坚韧不拔的意志,他依靠自己的打拼和才智,成功戳穿了伯爵的种种阴谋与丑事,捍卫了自己跟苏珊娜的爱情和婚姻,他的形象体现了对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嘲讽和批判。苏珊娜塑造为聪明善良的女性形象,她积极赞同费加罗的行动,而且跟他一起用智慧和伯爵对抗,她的形象展现出对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被威胁其背后原因的讽刺批判,她靠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同样存在智慧和能力,不应被卡在家庭的狭窄圈子里。伯爵阿勒玛维瓦是个既贪婪又无耻的贵族形象,他企图夺取苏珊娜的财物与容颜,甚至不惜采用各类恶劣手段达成自己目的,伯爵的形象体现了对封建社会里贵族阶层的讽刺批判,他的行为反映了不是全部的贵族都高贵正直,有些人则存在着人性的阴晦和道德的沉沦。

(三)情节安排的讽刺性

除人物设置这一板块,《费加罗的婚礼》当中的情节安排也饱含讽刺意味。莫扎特以及达·彭特凭借精心谋划的情节,机智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存在的各类弊端与矛盾。伯爵的阴谋被人识破:伯爵为了攫取苏珊娜的财产及姿色,不惜利用各种恶劣招数去陷害费加罗和苏珊娜。他的阴谋最终被费加罗跟苏珊娜识破且揭发出来,这一情节不但展现出费加罗和苏珊娜的机智大胆与智慧,还对封建社会里贵族阶层的贪婪、无耻与阴险狡诈进行了深入的讽刺批判。婚礼的波折与完满:费加罗与苏珊娜的婚礼构成了整部歌剧的高潮部分。婚礼进行的过程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波折变故,伯爵打算破坏婚礼去抢夺苏珊娜,但最终被费加罗与苏珊娜成功击退,这一情节不光增加了歌剧的戏剧性跟观赏性,还对封建社会下权力对爱情的侵害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与批判,婚礼实现圆满也象征着爱情跟正义的胜利,是对封建社会里黑暗势力的有力反击。

(四)语言运用的讽刺性

在《费加罗的婚礼》里面,语言运用也是讽刺艺术所采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莫扎特和达·彭特借助幽默又尖锐的语言表达出对封建社会的讽刺批判,如运用了诸多尖酸刻薄的讽刺言辞—费加罗的言论“本事平平,只要会往上爬,什么地位都能弄到手”“您身为大贵族,就自以为成了伟大天才,您干过啥事儿?也就是出生那会费了点力气,您这人太庸俗了”;苏珊娜作为女仆,深知伯爵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占有她,她虽未直接顶撞,但通过行动与台词巧妙揭露伯爵的虚伪。例如,当伯爵以“吩咐”为名纠缠她时,苏珊娜以看似恭敬的语气回应“伯爵的吩咐我唯命是从”,实则暗藏讽刺,暗示伯爵的“吩咐”不过是满足私欲的借口,而非真正的权威,间接讽刺伯爵滥用权力、无端猜忌的作风。这些语言运用不仅增强了歌剧的戏剧效果,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阴暗面。

二、总结

《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讽刺艺术是该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音乐、人物、情节和语言的巧妙运用,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展现了启蒙时代对特权阶层的讽刺和人性解放的诉求。该剧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时刻提醒人们要警惕等级制度的束缚和压迫、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同时呼唤人性的光辉和正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燕迪 . 论歌剧音乐的戏剧功能 [J]. 音乐艺术 ( 上海音乐学 院 学 报 ),2019,No.159(04):6-21+4.DOI:10.19359/j.cn31-1004/j.2019.04.001.

[2] 杨燕迪 . 论莫扎特歌剧的艺术成就:批评与诠释 [J]. 北方音乐 ,2024,No.11(03):7-24.

[3] 汪笑怡. 莫扎特歌剧二重唱选段音乐特征与演唱艺术研究[J].艺术评鉴 ,2023,No.683(12):159-163.

[4] 李宛倪.《费加罗的婚礼》——探究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J].当代音乐 ,2024,No.683(10):94-96.

[5] 李 静 . 莫 扎 特 与《 费 加 罗 的 婚 礼 》[J]. 青 春 岁月 ,2012,No.48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