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思维导图工具在《乡土中国》语文与多学科融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赵威

德庆县香山中学518128

摘要: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跨学科融合教学方式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是当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乡土中国》是我国的社会学著作,其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而这为创建语文与多学科融合教学方式提供了大量的材料。但是,《乡土中国》的概念十分抽象,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学生在学习时难度比较大。思维导图属于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能对知识脉络进行准确的梳理,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思维导图工具在《乡土中国》语文与多学科融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乡土中国》;语文教学;多学科融合教学

《乡土中国》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但由于该著作概念抽象,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无法快速掌握文本知识,学术性很强,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很难快速理解其内涵。而思维导图则可以尽快梳理知识脉络,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供完整的信息链,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乡土中国》的语文与多学科融合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工作,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维导图工具在《乡土中国》语文与多学科融合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迎合学生认知特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学校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知识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有效发展。而思维导图工图科学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思维导图辅助学生尽快理解相关知识,这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契合,将这一辅助教学工具运用在《乡土中国》语文与多学科融合教学中,可以很好的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使学生更好的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可以让学生终身都受益。

1.2优化语文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思维导图工图运用在《乡土中国》语文与多学科融合教学中,可以形成一种思维可视化的教学,这十分有利于提高语文的整体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受到传统理念的不良影响,其授课手段陈旧,只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则被动的接受知识,无法活着很少可以展示自身的学习情况。而随着教育改革推进,教师不再遵守陈旧的教学理念,而是转变教学观念,掌握教学内容并理解学生实际需求,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发挥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思维导图工具的作用,向学生清晰、形象的展示语文相关知识,并将多学科知识的联系体现出现,让学生构建课内课外、多学科知识的沟通桥梁,有效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二、思维导图工具在《乡土中国》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2.1 知识结构化

《乡土中国》中其内容复杂,内容涵盖范围广,涉及诸多社会学的基础概念与理论知识。而不同概念知识的相互交织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困惑。而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则能够很好的整合相关知识,即便是极为零散的知识点都能够整合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并根据中心主题内容逐层的向外延伸,构建一个清晰、完整、科学的的知识框架。通过对知识结构化的整合,学生读书知识全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掌握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逻辑联系,让碎片化的知识转变为具备完整结构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

2.2逻辑可视化

《乡土中国》内容具备严谨的论证过程,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费孝通先生在阐述与论证文本的核心概念时,对不同时代的乡土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观察与分析。而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可以以图形方式直观的呈现不同时代背景的乡土社会的逻辑关系,这有利于学生更快的理解文本的撰写思路。思维导图工具可以递进关系、因果链、对比关系等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文本中内容的内在联系可以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效把握文本中的论证逻辑。通过逻辑可视化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学习知识时的难度降低,有效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三、思维导图工具在《乡土中国》语文与多学科融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整体框架梳理

在《乡土中国》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其中进行整体框架梳理时,能够对全书的结构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对全书脉络进行宏观把握,对不同章节间存在的逻辑关系进行深入理解。例如,在《乡土中国》教学中,将乡土社会的特征作为中心,并以无为政治、差序格局等作为分支,并对每一个分支进行细化,列出具体内容,差序格局下的具体内容下可列出亲疏远近、自我中心等具体内容。通过整体框架梳理,让学生对全书内容有整体认知,避免疏漏相关细节内容,同时,对书本中的每一章都绘制出详细的思维导图,这样加深学生对章节内容的理解,理解每一个章节中的核心思想、重要事例、论证过程。梳理整体框架,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知识内容,特别是涉及到不同学科知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分辨及理解相关知识内容,有效开展跨学科学习。

3.2跨学科主题探究

在《乡土中国》语文与多学科融合教学中的应用中,运用跨学科主题探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本内容时,可以快速的以不同的学科内容去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例如,结合历史学科,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对文本中有关中国乡土社会的形成、发展等进行综合梳理,分析文本内容和历史事件存在的关联性。例如,结合文化学学科,通过思维导图工具,对比古今的乡土文化的家族观念、文化礼俗等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通过跨学科探究形式,以不同学科的角度来学习文本内容,促使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拓宽,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3.3教学评价

在《乡土中国》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不断反思。教师引导学生绘制相关的思维导图,以此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文本中的核心概念,学生是否完整的掌握文本的知识结构。同时,通过绘制逻辑思维导图,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的对文本内容进行归纳、分类,是否能以不同学科知识理解文本内容,评价学生是否可以有机结合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来学习《乡土中国》,并可以在实践中有效运用跨学科学习方法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四、结语

思维导图工具运用在《乡土中国》语文与多学科融合教学中,可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社会学概念,方便学生利用多学科知识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孟凯漩.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学课程资源,2024,20(6):6-8.

[2] 陈小凤.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巧用[J]. 课堂内外(初中版),2025(4):33-35.

[3] 朱新颖. 例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研究,2025(3):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