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科学幼小衔接视角下儿童学习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

作者

李阳

南通市通州区虹西幼儿园 226300

摘要: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次重要转折,在这一阶段,幼儿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模式,更需要面对不同的学习要求和来自父母的期盼。幼小衔接不仅包含知识因素,更重要的是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思考的意识。在新时期教育理念指导下,对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影响着幼儿是否能够顺利从学前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并能否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为此,幼儿园教师需要针对幼儿学习品质加以培养,为其今后的学习之路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学习品质;方法策略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阶段所采取的特定教育举措,意在帮助更多幼儿快速适应小学时期的学习生活方式,在这其中涉及到对孩子学习习惯、行为举止、能力品质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学前时期作为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关键阶段,倘若幼儿可以在这一时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则能够在未来的学习成长中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快速适应小学时期的学习生活节奏。在新时期教育理念指导下,幼儿园教师需要基于幼小衔接的角度,感知学习品质培养价值。基于此,本文以幼小衔接为契机,对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工作展开研究,并为广大幼儿园教师提供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树立科学教育观念,注重学习品质培养

在以往传统的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教学和小学教育教学是两个完全无关联的体系,教师在缺乏幼小衔接理念的背景下,忽视对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这也就导致了一些幼儿在步入小学以后,难以适应小学时期的学习节奏,阻碍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幼小衔接工作逐渐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教师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转变自身教育理念,将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摆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需要立足于以幼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此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当充分基于这一教育观念的指导要求,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学习地位,强化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样幼儿可以在更为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感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并积极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意识。在脱离教师的引导后,幼儿也同样能够自主独立地开展学习探索,从而实现幼儿良好创新品质、独立品质的培养。

二、营造优质教育环境,奠定品质培养基础

在幼儿成长发展进程中,环境因素对幼儿阶段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能起到教育渗透和内心熏陶的效果,对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及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效果。为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教师应当积极构建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为幼儿营造更为轻松自由、生动趣味的学习空间,实现其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比如,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区域游戏活动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模式,能够帮助幼儿在特定的区域环境中掌握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针对性,能够实现对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为此,幼儿园教师需要根据学习品质培养工作要求,运用特定的区域环境开展教育引导,以此增强学习品质培养工作效果。比如,在幼儿园区域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幼儿准备更为多元化的活动材料,引导幼儿发挥自身想象,将材料进行组合运用,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增强幼儿的专注性和创新思维,同时更能实现对其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使幼儿在步入小学以后同样能够展现这些优秀地学习品质,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三、落实寓教于乐理念,激发浓厚学习兴趣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重要的学前教育模式,符合寓教于乐教育工作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举措。为此,在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现阶段认知发展水平,设计多元化的趣味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更高地升华自身情感,从而对相应的学习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品质。

比如,在组织幼儿开展“渔夫捕鱼”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让一部分幼儿扮演“渔夫”,扮演“渔夫”的幼儿每个人身上贴有不同的数字,其他幼儿扮演池塘中的“鱼”,扮演“鱼”的幼儿在身上同样贴上不同的数字。游戏开始时,两名“渔夫”身上数字相加所得到的数字对应鱼塘中的“鱼”,便可以为二人积累一分,最后看看哪名“渔夫”捕到的鱼最多。通过这一游戏活动,能够在幼儿的大脑中形成“加法”概念,以此为今后的小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优化家园共育机制,增强教育培养效果

幼儿自身成长发展是一种系统性、综合性的过程,仅仅依靠幼儿园教师的力量远远不够。教师应当意识到幼儿家长对培养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帮助,积极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合作,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工作效果,实现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比如,独立自主是幼小衔接阶段幼儿需要形成的重要学习品质,在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品质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借助家园共育机制与幼儿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完成对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首先,教师需要积极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使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独立自主能力的重要价值,并了解其在今后小学学习生活中的关键成果,使幼儿家长能够和教师形成统一化的教育观念。其次,教师还应当积极指导家长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使家长逐渐减少对孩子学习生活的过度干预,促使幼儿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在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合作下,能够有效实现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简要而言,在新时期教育理念影响下,幼儿园教师应当切实关注幼小衔接工作中对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秉承以幼为本的原则,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工作当中。幼小衔接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需要在日常的教育引导中有意识地进行渗透,结合幼儿自身成长发展特点,利用多元化的教育居多加以培养,为幼儿顺利步入小学阶段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幼儿园教师还需要不断完善自身教育活动设计,使幼儿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 汤雅黎. 幼小衔接背景下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培养对策[J]. 文渊(高中版),2020(7):434-435.

[2] 谢秋红. 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学习品质培养与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