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巡察制度的历史演进、内在逻辑与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王国锋

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党委巡察办 山西省临汾市 031400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新时代巡察制度,梳理其从初步探索到不断深化拓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分析其背后蕴含的理论、政治和实践逻辑,并从强化政治巡察导向、完善制度体系、创新方式方法、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发展路径,旨在为巡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巡察制度;历史演进;内在逻辑;发展路径​

1.新时代巡察制度的历史演进​

1.1巡察制度的初步探索(党的十八大前)​

巡察制度的发展历经多个重要阶段,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巡视工作已现雏形。土地革命战争阶段,中央派遣巡视员深入地方,肩负传达指示、了解实情、整顿党组织等重任,有力推动革命事业发展,为后续巡察制度发展积累宝贵经验。改革开放后,巡视制度恢复并发展,1996 年中央纪委制定相关试行办法,开启巡视制度在新时期的探索,其制度框架与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监督范围逐步扩大,在监督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2新时代巡察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党的十八大 - 党的二十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巡察工作,将其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举措。2016 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提出推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标志着巡察制度正式确立,成为党内监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供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后,巡察制度持续创新发展,2017 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对巡察工作目标任务、工作原则等作出进一步规定,相关配套制度与实施细则陆续出台,巡察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显著提升[1]。

1.3新时代巡察制度的深化与拓展(党的二十大以来)​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部署,巡察制度迎来新使命与任务。202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条例进一步突出政治性,更加鲜明确定巡视工作的方向和任务,首次从党内法规的高度对政治巡视定位和巡视工作方针作出规定,强调深化政治巡察,加强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实践中,各地积极探索提级巡察、交叉巡察等方式,有效破解 “熟人社会” 监督难题,同时运用信息化技术搭建巡察信息平台,提升巡察工作效率与精准度。未来,巡察制度将朝着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方向持续发展,以适应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需求。

2.新时代巡察制度的内在逻辑​

2.1 理论逻辑​

新时代巡察制度蕴含着严密的理论、政治与实践逻辑,共同支撑起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支柱。在理论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党内监督理论为巡察制度奠定了坚实根基。马克思、恩格斯倡导党内民主监督,强调党员间相互监督以保障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列宁设立监察委员会,构建专门监督体系,这些理论为我国巡察制度指明方向,使其在设计与实施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党内监督核心。同时,巡察制度深度传承中国传统监察思想,借鉴自上而下的监督架构与权力制约理念,将历史智慧与现代治理需求相结合,构建起兼具民族特色与时代价值的巡察监督体系。​

2.2 政治逻辑​

政治层面,巡察制度肩负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任。通过监督检查各级党组织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及时纠正有令不行等问题,督促党员干部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巡察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手段,聚焦党的建设薄弱环节,严肃查处腐败等违纪违法行为,以巡察促整改,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严守纪律规矩,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2]。​

2.3 实践逻辑​

实践中,巡察工作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党内腐败、作风等问题,通过收集群众意见、查阅资料等方式精准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切实回应群众关切。巡察制度还注重与其他党内监督制度协同整合,与纪检监察、组织、审计等监督密切配合,充分运用各方成果提升巡察针对性,实现监督成果共享,增强党内监督整体效能,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

3.新时代巡察制度的发展路径​

3.1 强化政治巡察导向

3.1.1 突出政治监督重点​

聚焦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关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确保政治方向正确。​

3.1.2 提升政治巡察能力​

加强巡察队伍政治建设,通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党性教育等活动,提高巡察人员政治素养。同时,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巡察人员精准识别政治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政治巡察的内涵和要求,有效开展政治监督。建立健全巡察人员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巡察人员积极履行职责,提高政治巡察工作质量[3]。​

3.2 完善巡察制度体系​

3.2.1 健全巡察工作法规制度​

进一步完善巡察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规范,明确巡察工作程序、职责权限、成果运用等内容。制定详细的巡察工作操作指南,使巡察工作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加强对巡察制度的宣传解读,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巡察人员准确理解和执行制度。​

3.2.2 优化巡察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巡察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巡察机构与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审计部门等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完善巡察反馈机制,及时、准确地向被巡察对象反馈巡察意见,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强化巡察整改机制,加强对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督,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3.3 创新巡察方式方法​

3.3.1 运用信息化技术​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巡察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为巡察工作提供数据支持;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精准发现问题线索,提高巡察工作效率与质量。

3.3.2 探索多样化巡察方式​

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常规巡察、专项巡察、机动巡察等多种方式。常规巡察全面了解被巡察对象的整体情况;专项巡察针对特定领域、特定问题进行深入监督;机动巡察则具有灵活性和突发性,能够快速应对一些紧急、重要问题。通过多样化巡察方式的运用,增强巡察工作的针对性与灵活性,提高巡察监督效果。​

3.4 加强巡察队伍建设​

3.4.1 严格选拔标准​

建立严格的巡察人员选拔机制,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的干部充实巡察队伍。注重选拔具有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工作经验的干部,优化巡察队伍结构。对拟选拔的巡察人员进行严格的政治审查和业务考察,确保其具备履行巡察职责的能力和条件。​

3.4.2 强化培训与管理​

加强巡察人员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巡察业务知识培训、案例分析研讨等活动,提高巡察人员的政策水平与工作能力。加强对巡察人员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巡察人员行为规范和廉政纪律,确保巡察队伍清正廉洁。对巡察人员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定期评估,对不适合从事巡察工作的人员及时调整岗位。

结束语:​

新时代巡察制度在党的历史演进中不断发展完善,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理论、政治和实践逻辑。通过强化政治巡察导向、完善制度体系、创新方式方法、加强队伍建设等发展路径,巡察制度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巡察制度需持续创新发展,以适应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EB/OL]. 中国政府网,2024-02-23.​

[2] 王岩。新时代巡视巡察制度创新发展研究 [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0, 22 (06): 17-21.​

[3] 李佑标,吴婉霞。巡视巡察制度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 [J]. 廉政文化研究,2021, 12 (02): 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