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医学专业科普教具设施体系的构建

作者

齐好峰 李硕 宫义超 王泰安 洪莉媛 王运龙 安书江 刘俊杰

天津天狮学院 天津武清 301700

摘  要:围绕国家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要求,针对高校实验室科普跨学科教育的特点,研究兼顾科技知识教育和科学家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的传播的科普教育模式,并探讨融合学院特色专业医学专业科普教具设施体系在医学教育和社会的作用以及管理模式。

关键词:医学专业科普教具设施体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药学专业;护理专业

基金项目:天津市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202310859019)资助

医学专业科普教具设施体系的构建是医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药学专业、护理学专业四大专业共同打造的科普教室,可以为在校内的学生们提供学习、科研平台,也可以为社会其他人群提供科普帮助。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健康中国”思想的指导下,很多院校也成立了以自己专业的特色科普教育平台。我校的医学科普馆建立于2023年,标本 800 余件。作为医学特色科普教育平台,我校医学专业科普平台分为4个展区:(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介绍区——有多种病因导致的口腔疾病模型,有如何减少口腔疾病的宣传海报以及口腔专业课一些所需要的工具。(2)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介绍区——有多种人体模型和一些常见的康复的治疗方式介绍,以及专业课程中所需要的一些教学道具。(3)药学专业介绍区——有多种药材标本,以及药材的特产地区介绍和药品使用介绍,通过专业特色直观展示。(4)护理专业介绍区——有多种教学用具和一些常见的生活护理方式普及,用教具直观展示护理学科的特色教学。

1.医学专业科普馆在医学教育以及社会意义

1.1能增强医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更是求知的最大动力。兴趣不仅仅效率。尤其像医学这类文字性多的课程,如果只靠自己的死记硬背,不能构建出自己的学习框架,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归类总结,时间长了也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只有自己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才能提高学习的动力,更是能提高学习效率。要想提高教学效果,上好实验课,首先要重视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好奇心[1]。

医学类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2][3][4],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的医学专门人才[5][6]。但是医学类相关的专业都会涉及到很多的专业词汇,有很多的名词解释,这一类名词虽然看似简单,但有很多的词汇聚集在一起时就会变得复杂,更多人会将不同名词混淆,并且这门学科有很多的知识点是不能通过文字直观体现出来的,又很抽象,所以这门学科是具有较高难度的的学科。有很多学生的思维能力受限,想象不够丰富,基础学不扎实,是无法通过自我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的,这时的科普教育体系的实践课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科普教育体系的教室里有各种各样的模型,可以让那些思维活跃差的同学有新的理解和认识,让那些有自己理解的同学得到更深刻的见解,这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兴趣,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首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如果只从课本和PPT上学习了解,并不能直观感受到受损的牙齿是什么样子,不能了解到牙齿内部构造,所以可以通过精细牙齿模型让学生看到牙齿内部,比如牙釉质,牙本质及周围组织,可以了解到各颗牙齿的功能和结构,以及牙齿的运动状态。且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有着更多的专业名词需要记忆,并且需要知道人体结构的所有肌肉,血管,穴位等,如果单靠想象来记忆,有点困难。对于上课时的人多模型少的问题,在科普实验室都可以解决。通过模型让学生对此专业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从不同角度的观察理解、记忆牙齿的形态功能。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兴趣。除此之外,我们科普实验室里还有药学专业和护理专业相关的教具模型,光是药学专业的药材标本就有500多种,并且以药材的产地区分,让学生对药材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都说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所以科普实验室就显得很有意义。

1.2对更多人普及医学知识

医学专业科普教具设施体系的构建是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思想[7]。就医学专业来说,不同专业在贯彻落实“两翼理论”时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比如,中国药学会以提高公众安全用药意识和水平为主要目标,以加快推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为核心,为进一步强化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努力提升科普资源创新开发能力,着力拓展药学科技传播渠道,继续加强科普研究的支撑作用,尝试探索科普管理和服务的模式与机制,不断提升科普活动的品牌影响力,更广泛地发动公众学习安全用药的知识和技能,让安全用药科普普惠民生,积极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8]。再比如,中国康复医学会深入中西部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扶贫义诊、科普知识推广、儿童康复诊疗技术培训等科普活动,传播康复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促进中西部地区康复医学发展,打造科普帮扶样板工程[9]。

通过中国药学会和中国康复学会的科普活动及科普模式建设为“基于医学专业科普教具设施体系的构建——以天津天狮学院医学院为试点”项目提供了以专业特色科普的创新思考与发展研究的思路。我国现阶段的科普产业已经由过去那种单向的灌输逐渐发展成公众理解科学传播、双向交流互动和特色专业融合的崭新模式[10]。本项目以医学特色专业教具作为科普的载体,促进医学专业和科普创新与相关服务[11]。在相关概念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事实分析找出科普教具设施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对科普教具设施体系建设改进的建议,期望能够建构出一套既有理论性又具有操作性、系统性的“科普教具设施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完善科普教具设施体系建设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以保证正向促进科普教具设施体系在育人功能、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上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积极响应“健康中国”的思想,我们将打造的科普教育体系对社会开放,对社会各界的人进行医学知识的科普宣传,普及医学知识。掌握医学知识能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在面对健康问题时,能够理性应对,减少不必要的恐慌。此外,医学知识的普及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素养,营造更健康的生活氛围。医学专业科普馆是不仅是医学生学习进修的课堂,也是其他社会人群了解医学知识的地方,更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医学常识的地方。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介绍区会教大家如何正确刷牙,会让大家学会“巴氏刷牙法”,会让大家了解到牙齿的各种损伤和疾病,以及如何减缓和治疗的方法,也会放大家看到治疗牙齿时所用到的工具,例如无刷五万转手车、石膏修正机、种钉机、程控型真空搅拌机、震荡机、石膏分模机、精密观测仪、熔蜡器、感应器、电蜡刀、烤瓷炉、口内扫描仪等。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介绍区会教大家自己在家时如何改善自己的身体,教大家打“八极拳”等一些方便的体操,会通过一些模型上展示如何使用肌贴,如何缓解自己的肌肉等。通过医学专业科普教育平台不仅让学院其他专业的学生了解医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是在向社会展示学校医学生的能力,同时也为未来没有规划的青少年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向。既做到了校内医学专业的联系,也开拓了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也做到了学校对社会的服务能力,为大家科普医学知识。

2. 医学专业科普教育体系的管理规定

2.1 讲解员的选择和培训

从四大专业中挑选出品学兼优的志愿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表达能力,能够独自讲解本专业的内容。定期组织讲解员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地提高自生技能水平。

2.2 确定科普实验室的安全员

选择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安全员。由于科普教室中有多种药材标本,要确保每一次的科普实验中药材不丢失以防发生意外,对各种模型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每次科普不出现意外,及时更换或修复已经磨损模型,对科普教室中的电路进行定期检查。对外开放时要注意人流控制,不可达到教室的人员饱和量。

2.3 安全设施与设备

医学专业科普馆中有大量的塑料模型和木制教学用具,所以要在科普实验教室中配备安全设施,如灭火器,灭火毯,紧急喷淋装置等,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需要改进的方面

3.1 适当增加实践环节

康复治疗学里一些特有的操作技能,比如刮痧、拔罐、艾灸等,可以让学生在模型上进行展示。

3.2 增加科普教室的内容

医学专业知识内容由于结构复杂和抽象,难以完全的吸收,所以将理论知识通过其他形式的传播,增加趣味性,比如通过动画,短视频,3D数字化模型等,通过这类方式让学生掌握,也可以增加科普实验室的操作区,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通过自己的操作加深印象。

4.结语

在打造专业特色科普实验室的过程中,在进行背景调研时发现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很多高校都将自己院校的特色专业融合在科普过程中,不仅将专业知识的晦涩难懂通过科普方式教给学生,而且同时通过科普平台将专业的知识让大众了解。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出自身优势,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健康中国”指导思想将全力做好科普工作。通过高校的高素质水平人才,结合专业特色,在在日常的教学科研的基础上,将科普工作大力推广,加强科普队伍的基础建设,丰富科普内容,打造独一无二的科普平台,推动科普工作。

参考文献:

[1]杨 烨.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放射医学教研室2095-1450( 2012) 11-0873-03

[2]陈第华, 张忠. 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2-08-28, 39(8): 606-608,616. [2024-02-03].

[3]杨思蔚, 张学梅, 奚春睿. 云南某高校医学类专业综合评价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J]. 西部素质教育, 2023-09-16, 9(18): 82-85. [2024-02-03].

[4]热孜万古丽·艾尼瓦, 车雅洁, 颜萍. 医学类专业本科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与评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及相关性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23-06-25, 41(12): 28-31. [2024-02-03].

[5]吴蓉. 混合教学模式在医学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 2023-04-16, 9(8): 129-132. [2024-02-03].

[6]韩晓磊, 韩宏博.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探索[J]. 西部素质教育, 2023-08-16, 9(16): 47-50. [2024-02-03].

[7]《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2021-07-08

[8]《中国药学会2022年科普工作计划》,中国药学会,2022-01-13

[9]《中国康复医学会2021年康复科普工作要点》,中国康复医学会,2021-03-09

[10]《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2022-09-04

[11]《医学科技创新与医学教育进步显著 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光明日报,202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