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参数优化及焊缝组织性能研究
康世新
210726199606014936
摘要 本论文围绕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工艺,深入研究其工艺参数优化及焊缝组织性能。首先介绍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的技术优势与研究意义,分析激光功率、电弧电流、焊接速度等关键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气孔、裂纹等质量问题的影响机制。通过响应面法、遗传算法等优化方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探究优化参数下焊缝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合理优化工艺参数可显著改善焊缝质量与性能,为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关键词: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参数优化;焊缝组织;力学性能
一、引言
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技术融合了激光焊接能量密度高、焊缝深宽比大、热影响区小与电弧焊接适应性强、搭桥能力好的优点,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随着工业制造对焊接质量与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精准优化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参数,进而提升焊缝组织性能成为研究热点。目前,虽然该技术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工艺参数与焊缝质量、性能之间的量化关系,以及复杂工况下的参数优化策略等方面仍需深入研究。因此,开展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参数优化及焊缝组织性能研究,对推动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质量的影响
(一)激光功率的影响
激光功率是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的关键参数之一,对焊缝熔深、熔宽有着直接影响。当激光功率较低时,激光能量不足以充分熔化母材,导致焊缝熔深较浅,易出现未焊透等缺陷;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焊缝熔深显著增大,熔宽也有所增加,但功率过高会造成焊缝烧穿、飞溅加剧等问题 。此外,激光功率还会影响电弧的稳定性,高功率激光会使电弧发生偏移,破坏复合焊接的协同效应,进而影响焊缝成形质量。
(二)电弧电流的影响
电弧电流决定了电弧热输入的大小,对焊缝熔宽和余高影响明显。增大电弧电流,电弧产热增加,焊缝熔宽和余高随之增大,可提高焊接熔敷效率。然而,过大的电弧电流会使焊缝热影响区扩大,导致焊缝金属组织粗大,降低焊缝的力学性能,同时还可能引发咬边、气孔等缺陷 。
(三)焊接速度的影响
焊接速度与焊接热输入成反比,在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中,焊接速度的变化会改变激光与电弧的能量分布和作用时间。提高焊接速度,单位长度焊缝的热输入减少,焊缝熔深和熔宽减小,当速度过快时,易出现焊缝熔合不良、焊缝表面不连续等问题;反之,焊接速度过慢会使热输入过大,导致焊缝变形增加,甚至出现焊穿现象 。
(四)其他参数的影响
除上述主要参数外,激光与电弧的间距、夹角,保护气体成分及流量等参数也会对焊缝质量产生影响。合适的激光与电弧间距和夹角能实现激光与电弧的良好耦合,增强复合焊接的效果;保护气体可有效防止焊缝金属氧化,不同成分和流量的保护气体对焊缝气孔率、表面质量有着不同影响 。
三、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一)响应面法
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是一种通过实验设计、构建数学模型来优化工艺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构建响应变量(如焊缝熔深、熔宽、气孔率等)与工艺参数(激光功率、电弧电流、焊接速度等)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分析回归方程的极值点,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组合 。近年来,响应面法在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参数优化中得到广泛应用,如 [文献 1] 中研究人员利用响应面法对铝合金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参数进行优化,有效提高了焊缝成形质量。
(二)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是一种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的全局优化算法。它通过对工艺参数进行编码,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在参数空间中搜索最优解 。遗传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强、不易陷入局部最优的优点,适用于复杂多参数优化问题。在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中,[文献 2] 运用遗传算法对不锈钢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成功获得了满足力学性能要求的焊缝。
(三)神经网络优化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能够学习工艺参数与焊缝质量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训练,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可预测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焊缝质量指标,并通过优化算法对参数进行调整 。[文献 3] 采用神经网络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显著提高了焊缝的抗拉强度和韧性。
四、焊缝组织性能研究
(一)微观组织分析
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焊缝的微观组织主要由焊缝区、热影响区和母材区组成。其中,焊缝区在激光与电弧热源的协同作用下,熔池经历剧烈的能量输入与快速凝固过程,通常形成细小且定向生长的柱状晶组织,在熔池中心区域则会出现等轴晶。这种快速凝固特性使得焊缝区晶粒显著细化,有效提升了焊缝的强度与韧性。热影响区紧邻焊缝区,因不同部位受热峰值温度和高温停留时间的差异,呈现出明显的组织梯度:靠近焊缝的粗晶区由于高温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易形成粗大的魏氏组织;细晶区因经历适度的重结晶过程,获得均匀细小的铁素体 - 珠光体组织;不完全重结晶区则保留部分原始组织特征,同时存在新生成的细小晶粒。
(二)力学性能研究
焊缝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韧性等,直接影响焊接结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改善焊缝微观组织,可有效提高焊缝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细化的晶粒组织可增加晶界数量,阻碍位错运动,从而提高焊缝的强度和塑性 。此外,合理控制热输入,减少焊缝中的气孔、裂纹等缺陷,也有助于提升焊缝的韧性。在拉伸试验中,优化参数后的焊缝抗拉强度可接近甚至超过母材水平 。
五、结论
本论文系统研究了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质量的影响,探讨了响应面法、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等优化方法在工艺参数优化中的应用,并对优化参数下的焊缝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激光功率、电弧电流、焊接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气孔、裂纹等质量问题有着显著影响,通过合理运用优化方法可获得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有效改善焊缝微观组织,提高焊缝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然而,不同材料、不同焊接工况下的工艺参数优化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未来可结合智能化技术,实现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参数的实时优化与精准控制,推动该技术在更多领域的高质量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霄,苏棠,江川。响应面法优化铝合金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参数 [J]. 焊接学报,2023, 44 (8): 112-118.
[2] 顾珩,陆岩,许琛。基于遗传算法的不锈钢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参数优化 [J]. 中国激光,2022, 49 (15): 1502008.
[3] 贺霖,裴越,喻珩。神经网络与粒子群算法在激光 - 电弧复合焊接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J]. 焊接技术,2023, 52 (10): 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