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文旅融合康养方案设计路径探索
施波 方艺锭 祝静怡 周静 王柯烨
嘉兴大学 314200
【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近年来,康养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在国内迅速兴起,其融合了健康、养生、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元素,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浙江省安吉县溪南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具有发展农文旅融合康养旅游的巨大潜力。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设计出具有特色的溪南村农文旅融合康养方案,以实现溪南村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文旅融合,康养方案设计;乡村振兴
一、研究区域概况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南村位于西苕溪主流之一的南溪下游,地理位置优越,竹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排名位列安吉县前10%。该村依托良好的自然禀赋,先后获得省2A级景区村庄、等荣誉称号。康养产业作为溪南村支柱产业,成功建设针对老年人的“疗养结合”一体化养老生活圈。
二、调查问题
尽管溪南村在农文旅融合及康养产业发展上取得一定成果,但目前仍然存在不少发展阻碍。
(一)村庄知名度仍然较低,旅游路线较为单一
村庄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是知名度不足与旅游路线单一的双重制约。从市场认知度看,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7%的被调查者对该村有基本了解,超七成受访者仅“听说过”却缺乏具体认知。在旅游体验层面,现有路线多局限传统模式,难以满足游客日益细分的消费需求。这种单一性难以满足游客对差异化,个性化旅游的需求,也导致旅游收入结构固化制约乡村旅游产业升级。
(二)康养产业受众人群有限
在康养产业布局上,当前模式呈现出明显的消费层级偏向性。产业定位过度聚焦中高端消费能力的老年群体,从服务内容到定价体系均与普通收入人群需求存在显著断层。这种受众局限不仅制约了市场规模的扩张,也使得康养产业难以发挥普惠性社会价值,产业发展陷入“高门槛、窄受众”的循环,既背离了康养产业应有的民生属性,也限制了自身从“小众市场”向“大众经济”的跨越升级。
(三)研学资源开发上与村庄实际脱节
在研学资源开发领域,溪南村面临“资源富矿”与“开发贫血”的矛盾。尽管村内坐拥多元禀赋,但课程设计多停留在“走马观花”式游览,未能将村落特有的元素深度解构并转化为教学载体。这种“资源在场、特色缺位”的开发模式,使得研学活动与村庄肌理割裂,参与者难以通过系统性体验感知村落的文化内核与生态智慧,研学价值停留在表面。
三、农文旅融合康养方案设计对策
(一)构建全龄化康养体系
全龄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康养理念,旨在打破传统康养产业仅聚焦中高端消费老年群体的局限,构建一个能满足各年龄段人群需求,融合农业、文化、旅游等多元素的综合性康养体系。以溪南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为例,这一理念可得到充分且多元的实践。项目依托溪南村独特的资源优势,推出“走!玩竹去”特色文化研学、“朋友式”的民宿主客相处模式及菜单式自由选择竹工艺劳作体验等全龄化康养新方式。
(二)加强线上品牌打造
项目依托“智竹常乐”微信小程序等网络平台,扩展线上销售渠道和竹文化普及途径。以“VR-多环境教学”的新模式助力科普纪录片观看,从竹艺加工角度投射出竹艺人精益求精的匠心,打造系列竹木美食烹饪活动,提升溪南竹文化战略高度。对特色IP“竹小溪”全方位进行推广,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增强IP宣传影响力,带动村庄经济发展。
(三)依托村庄实际,打造线下玩乐、学习、康养一体化引擎
溪南村通过将玩乐、学习、康养有机融合,打造出一站式的休闲康养模式,让游客既能在游玩中释放压力,又能在学习中充实自我,还能在康养中恢复活力,满足不同人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于产教融合理念,本团队依托当地竹木资源,打造“走!玩竹去”研学项目。在落实双减政策大环境下,亲子互助协作和师生协同体验两种模式齐头并进,促进农文旅融合,助力溪南经济、文化双向发展,寓玩于学、寓教于乐。
四、农文旅融合康养方案的预期作用
(一)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项目依托溪南村独特的地理优势,凭借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以及竹木产业优势,推出“走!玩竹去”特色文化研学、“朋友式”的民宿主客相处模式等全龄化康养新方式。同时,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倾力打造“智竹常乐”微信小程序,推广多样化网络平台,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展线上市场。项目组设计出“竹小溪”作为溪南村特色竹文化IP,将Logo以创意巧妙的方式融入溪南村的竹文创产品,依托网络平台实现IP变现,增强IP影响力,赋能乡村振兴。
(二)引领康养产业多元化发展
项目将溪南村文化中的风俗习惯、乡土故事与旅游和康养产业相融合,开发文旅产品,借力当地特色民宿产业创新化发展,打造远离尘世喧嚣的传统乡野生活模式、推出“朋友式”的民宿主客相处模式,满足游客暂避俗世压力、放慢生活节奏的向往。助力当地养老机构全面化发展,通过与嘉兴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打造“智竹常乐”微信小程序等青创载体平台,携手高校建立青年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吸引投资者的目光,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利用现有资源设立养老机构和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构建完善医养结合保障制度。
(三)促进全龄学生可持续发展
项目推出多样化研学活动,科普纪录片从竹艺角度潜移默化向儿童熏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简易竹具美化和制作满足低段学生美育熏陶需求并锻炼高段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研学内容,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助推儿童德智体美劳多元化发展,打造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有为青年。这种模式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出生时代背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感作为参考因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满足家庭,社会以及国家的殷切希望。
参考文献
[1]李怡.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路径探析——以浙江省安吉县溪南村为例[J].农村农业农民,2024,(12):26
[2]彭玉琳,严荣.我国康养旅游研究热点及前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北方经贸,2025,(03):155
[3]李庆.民政部等2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N].公益时报,2024.
[4]张梦娜,周彦丽.国内康养环境设计研究综述与启示[J].攀枝花学院学报,2025,(02):31
[5]杨小霞,王永宏.农文旅商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J].山西农经,202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