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业分布式光伏"1+4"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策略
朱晓威
浙江杭泰数智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随着能源市场化交易的推进,虚拟电厂、智慧能源等新模式的出现,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将是开展模式创新、拓宽增值服务的重要载体。因此,构建“1+4”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策略,建立健全权责清晰、流程规范、导向明确、措施有力的风险防控机制,为企业光伏发展战略布局、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全生命周期;防控策略;工商业
在总结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紧扣项目前期、工程建设、生产运营等各阶段主要风险点,创新提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1+4”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策略,即“1套防控管理理念+4项防控创新机制”,旨在为分布式光伏开发企业加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防范提供参考和借鉴,助力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 生命周期风险图的概念
设备检修不仅能降低设备和系统的风险,同时能减少后续的运维成本,以往在研究检修策略和经济寿命时大多以设备静态的浴盆曲线为基础,忽略了检修策略对两者的影响,大大降低了检修策略制定的科学性。建立了检修策略引起风险和寿命变化的时序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为权衡设备故障风险和维护成本而优化设备维护策略,建立了一种生命周期风险图,要素包括系统风险、风险可接受水平、设备年龄、设备经济寿命,以此展现在一定检修策略支撑下风险随设备老化的变化趋势。
2 分布式光伏工程全生命周期风险点识别
2.1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贯穿于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从前期准备阶段到运营维护阶段,都存在隐伏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人身安全、基础和结构安全、电气安全等方面。前期准备阶段:在选择站址时,光伏组件如何依附于建筑物,技术上是否可行需要重点验证,以避免发生设备伤害,甚至人身伤害,具备相应资质的主体出具的建筑物承载力分析报告是项目安全的基石。
2.2性能和可靠性风险
一座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性能以及运行可靠性直接影响该项目的收益水平和投资回报率,要使项目成功,该项风险必须重点考虑。光伏电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能量转换效率和能量损失,包括各关键设备及合成系统的初始效率及寿命内效率保持率。可靠性指设计寿命内,在规定或预期的条件下,系统满足要求,无故障、发电量不异常损失运行的能力。
2.3合规性风险
分布式光伏项目需要遵守的政策法规涉及范围较宽,需要特别注意的有:项目备案、用地许可、电力生产和监管方面的法规、标准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合规是项目开展的前提,一旦触及红线,轻者项目无法开展,重者中途停工,前期投资作废。(1)前期准备阶段:为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前期的周全准备尤其重要,重点确定用地合规、合同签订合规、项目备案合规等。(2)验收并网阶段:在此阶段工程基本完工,可结合开展最后的合规性检查,需要特别关注的有实际安装容量是否与备案信息一致,避免超容量发电,违反《供电营业规则》等法规。
3 "1+4"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策略
3.1构建“精准评估”机制
防控项目前期风险,确保合理布局规划。该阶段的主要风险点包括:建筑产权合规性、抵押查封情况、选址周边规划、建筑安全及使用寿命、业主经营状态等。为此,首先要创新编制“精准评估要素清单”,夯实合规经营基础。清单主要包括房屋权属评估、合法合规事项评估等核心要素,重点关注项目承租权利的合规性,建筑物是否属于违建临建,出租人是否为房屋产权单位,租赁期限是否超过土地使用权期限,房屋是否存在抵押查封情况以及项目选址周边规划情况,避免房屋被列入征收计划。
其次,筑牢安全底线,“一厂一策”科学评估筛选。量身定制“一厂一策”评估方案,在开发建设时严格做好屋顶荷载校验,并在设计建设中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安装施工。针对彩钢瓦屋顶寿命最长10到15年,小于光伏项目设计寿命的问题,在合同中约定屋顶维护和更换的细则和双方责任,并充分考虑后期运营成本列支。
3.2构建“精品工程”机制
严格控制工期,突出“盯”字。一是紧盯“关键节点”,协调好政府相关建设手续办理,并在合同中约定开工手续办理时间节点要求,设置逾期违约条款。紧盯“关键环节”,加强工期进度控制,配齐配强有实际工程建设经验的项目管理团队,重点关注里程碑节点进展情况。三是紧盯“关键对象”,在前期阶段合理与业主方争取最佳工期,助力按期保质推进项目施工。
通过构建评价与预警“双促进”管理新模式,即“承包商分级评价机制”“合同履约指标预警机制”,对承包商近三年业绩资质、履约能力、社会信誉等进行量化指标评价,评定A、B、C、D四个等级,从源头上保障招标采购质量,从工程准备、质量进度、文明施工等维度,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承包商合同履约指标进行预警提醒,同时加强现场检查,督促承包商有效落实本工程人力、设备等施工资源投入。
3.3构建“精益管理”机制
防控生产运营风险,助力安全稳健运营。该阶段主要风险点包括:生产准备不充分、电费回收不及时、市场政策变化等。规范生产准备管理,确保安全稳定运行。生产准备部门应与新建项目公司同步组建,配齐配强生产准备人员,强化人员日常培训,选派经验丰富的人员全过程参与项目设计、施工及安装调试工作,做好过程质量监督。
“一厂一策”制定《生产准备大纲和计划》,并定期开展生产准备工作检查,系统梳理评价生产准备落实情况。规范做好基建转生产的移交工作,组织施工方、监理和工程专业人员做好质量三级验收和闭环整改,结合基建遗留问题清单,做到早发现早治理。项目完成建设后及时办理不动产权证等有关证书,避免因合规瑕疵受到行政处罚。建立电费回收机制,确保经营收益稳定。根据“重在预防、过程控制、确保回收”的原则,建立健全“电费回收催缴机制”,包括电费回收额、回收率、票据占比等信息,重点分析未收回电费的企业情况,制定回收策略,组织专员采取书面、电话等方式因地制宜进行催缴,保留对账确认单、往来函件、通话录音等催缴资料。电费逾期及时发送催缴函、律师函,若仍未缴款则可启动法律诉讼程序,过程中与律师、法院加强沟通,跟踪诉讼进展,维护保障本企业利益,2023年浙江公司共收回电费逾期欠款338万元。
3.4构建“多元支撑”机制
厚植要素保障基础,聚力激发核心竞争力。一是强化数智应用保障。依托内控合规风险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每年整合建立风险清单,针对重要业务领域设置风险监控预警指标。目前,浙江公司26个工商业分布式项目均已实现一体化管控平台全覆盖,针对资金、采购、合同、燃料4个重要业务领域设计了71项风险监测预警指标,如有异常情况,平台将自动发送提示函,提高了风险防控的全面性和时效性。二是强化协同配合保障。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围绕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的关键领域,协同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充分论证、科学决策,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最大程度降低风险隐患。加强与政府沟通汇报,坚决突破围墙思维,全力争取政策和工作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方面,确立了“一个引领、两个坚持、三个强化”的风险防控管理理念。即坚持战略引领,凝聚各方合力,确保一贯到底、层层夯实、有效防控;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系统观念,树牢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有效推动风险防控融入业务管理和职能管理;强化“数智应用保障、协同配合保障、人才支撑保障”三个核心支撑作用,从而满足工商业分布光伏控制需要。
参考文献:
[1] 余佳莹,刘梓权.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输电网检修计划优化[J].广东电力,2020,33(9):100-107.
[2] 张会文.220 kV及以上电压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可靠性及状态检修[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18(17):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