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作者

李盛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一中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界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生活化;实施

引言

数学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更是为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的学科。然而,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引入,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方向。它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

部分教师在采用生活化教学法时,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往往只是通过口头讲述或简单的图片展示来引入生活元素,未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样化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形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得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够丰富和深刻,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不少教师对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创新教学方法运用不足,课堂教学中缺少互动性和探究性元素,导致学生缺少自主思考和实践的机会,限制了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1.2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不强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法时,未能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深层联系,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侧重于数学理论的讲解和公式的推导,而忽视了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的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有时教师选取的生活案例脱离学生实际,无法真正展现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核心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地记忆和解题。

2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2.1精心创设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实际生活构建场景。基于实际生活构建教学场景,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变得具体、直观,易于理解。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所以在构建教学场景前,教师要通过与学生交流、观察及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话题,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生活场景。比如,在教授概率知识时,可以彩票抽奖、游戏中的随机事件等为背景构建场景;在讲解函数时,可以引入水电费的阶梯计价、气温随时间变化等实际情境构建场景。通过数学知识与生活元素的有机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为增强场景的直观性,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来呈现现实生活场景,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体验,实现融会贯通。

2.2提升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实现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有效贯彻,关键在于教师对这一理念的内涵、价值及实施策略能够透彻理解并灵活运用。学校和教育部门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为教师打造稳固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在培训过程中,邀请教育领域中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参与。通过专题讲座、教学示范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阐释生活化教学的核心观念,并展示其在实际教学中的成功范例。这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生活化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掌握将生活元素巧妙融入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技巧。除了专业培训,学校还应积极开展校内及校际的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创造一个分享经验、交流心得的空间。在这个平台上,鼓励教师分享生活化教学中的成功案例以及遇到的挑战,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们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不断改进教学实践,显著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效果。此外,学校可建立生活化教学资源库,系统整理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便捷的查阅和借鉴途径,进一步推动生活化教学的广泛传播与深入发展。这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还能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为生活化教学的持续深化与拓展提供有力支撑。

2.3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资源

生活化教学的关键要义,在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真实鲜活的生活场景深度交融,使学生得以在熟悉的生活情境里探索新知识,进而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与成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引领者的关键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培育其敏锐洞察生活、主动察觉数学问题的意识。于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需精心设计与生活紧密关联的数学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思考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多元应用。诸如询问学生家庭水电费的核算方式,或是探讨购物折扣背后潜藏的数学原理。这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探寻生活中的数学奥秘,并运用数学视角加以阐释和理解。此外,学校应积极鼓励数学教师依据地域特性以及学生实际状况,开发独具创意的校本课程。此类课程需紧密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筛选既富有趣味性又具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素材。农村学校可着重关注农业生产领域的数学应用,如土地丈量、产量预估等;城市学校则可结合城市建设、商业活动等方面,例如比例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商品利润的计算等。

结语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能够促进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的有效融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高阶思维。本文基于新课程背景,对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原则、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内容、问题、实践、评价等方面的策略,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李杰.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对策建议[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24):91-93.

[2]李晓琳.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问题设置技巧研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23):66-68.

[3]周晓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9):35-37.